《区域经济战略规划理论与实践》:
一、创新强校的经济学内涵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和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运用这一原理对创新强校的内涵进行解析具有重大意义。区域经济梯度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各个地区经济发展处于不同的阶梯上,高收入地区处于高梯度,低收入地区处于低梯度。这个梯度之间的差异就会产生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转移——首先应用新技术产生经济收益,先发展一步,而后随时间推移,逐步有序地从高梯度地区向处于二级、三级的低梯度地区推移。创新强校就是运用这一基本理论,在高等院校之间进行不同的生产要素配置,以实现不同发展阶段的效益最大化。创新强校的理论基础还可以运用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加以解析,即比较优势通过交换带来利益最大化,也就是说以自身特色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建设,进行高等教育资源的重新配置,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1919年瑞典赫克歇尔发表的《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的论文中,认为在两个国家各个生产部门技术水平相同时,两个国家生产要素禀赋的差异也会形成不同的比较优势,各国生产不同产品所使用的要素比例不同,产生分工和贸易交换。比较优势取决于两国生产要素的供给比例和不同产品所需要素比例的差异。瑞典经济学家伯蒂尔·俄林在1933年发表的经典著作《地区间贸易与国际贸易》中创立了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理论学界称其为H-O原理。H-O原理的基本思想是:各国生产要素丰裕程度的差异和各种产品所需要素比例的差异,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或成本优势。一国经济的比较优势根源于它的要素禀赋,劳动要素禀赋相对充裕的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中拥有比较优势。资本要素禀赋相对丰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产品的生产中拥有比较优势。可以利用机会成本寻找比较优势,机会成本表达的是选择与放弃之间的一种必然关系。机会成本的存在是由资源的稀缺性决定的。机会成本和相对价格一样,其实质就是两种商品相互交换的比例。机会成本小的产品具有比较优势,机会成本大的产品处于劣势。这也是国际贸易产生的理论基础。各个国家生产的商品可以通过交换实现利益最大化,以实现国家的比较优势,带来比较利益。
利用要素禀赋的差异寻找比较优势这一原理运用在创新强校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每一个大学通过自身的发展形成了特色,也形成了各自教育资源的稀缺性,这就是优势,发挥这些优势可以创造较大的效益。于是形成了创新强校的内涵表达:以协同创新为引领,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能力、社会服务水平和文化传承创新能力为目标,进行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建设高水平大学及特色高校,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深化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