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魂复兴:中国式企业家的命运与转型》是国内首部描述中国商业变革中企业家精神的图书。再现了任志强、马云、史玉柱、王健林、王石、柳传志等中国企业家心路历程,揭示了中国企业家群体的成长轨迹,探寻了中国经济改革与转型的新路径。
在《商魂复兴:中国式企业家的命运与转型》中,笔者付克友以一名媒体观察者的身份,试图从权力、国企、房产、金融、慈善、政治以及市场经济的阶段特征等多角度、多层面,直陈中国企业家缺失企业家精神的种种现象,追问中国企业家缺失企业家精神的制度根源,探寻中国企业家复兴企业家精神的可能路径。
《商魂复兴:中国式企业家的命运与转型》:
“高铁一姐”丁书苗是官商勾结的一个典型标本。
案发前,她是山西省煤炭进出口公司北京分公司经理、北京博宥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检方指控,她涉嫌非法经营1800亿元之巨,并从中渔利30多亿元,向多人行贿8900万元。
丁书苗本人并没有任何背景。1955年,她生于山西晋城市沁水一个偏僻山村,早年丧母,家境贫寒,连小学都没有毕业。
但丁书苗一向颇有经济头脑和商业意识。她在20世纪70年代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就敢于“投机倒把”,去各家收鸡蛋到县城卖,还抓过蝎子,开过小饭店。晋城煤炭资源丰富,拉煤车很多,听说运煤很赚钱后,精明的丁书苗筹钱买了一辆车,自己跑起了煤炭运输。
在乡亲们眼中,丁书苗胆子大,是远近闻名的女强人,但她显然并不满足于此,她觉得靠自己的这种打拼赚不了大钱。
20世纪80年代,山西公路并不发达,大量的煤如何外运一直是个十分头疼的难题。丁书苗看准了铁路运输这个大机遇。铁路运输最重要的是火车车皮,弄到车皮就能赚钱,而这需要关系。于是,丁书苗能说会道、善于搞关系的能力派上了用场。
根据各路媒体的广泛报道,其中一个故事令人印象深刻。当年,没有人脉的丁书苗直接到铁路部门找关系,但人家看她是从农村来的根本不搭理。但丁书苗不死心,蹲在领导宿舍门口,不关门时,她就溜进去,把领导的床单、衬衫、外衣甚至袜子、内裤都拿出去洗。最终,她把领导感动了,获得了车皮。
于是,凭借这样的关系,丁书苗赚取了人生第一桶金,也获得了走向亿万富翁的“宝贵经验”。
这样的“宝贵经验”,无论对法治社会还是市场经济来说,显然都是一种悲哀。可是对于没关系、一没背景的丁书苗来说,她不去给领导洗衣物,还能有什么办法去搞关系呢?从此,丁书苗一步步结识铁路系统更高级别的官员。不认识领导,她就找领导的保姆、司机或秘书,最后总能顺藤摸瓜找到领导。
依靠和铁路部门的关系,丁书苗获得的“车皮计划”越来越多,后来干脆做起了“车皮计划”的生意。她先靠关系获得车皮,再充当中间人,把车皮转让给需要用车皮运输的个人和企业。与贩煤相比,贩车皮更划得来,只要关系稳定了,就属于包赚不赔的“无本生意”。
接近丁书苗的人士总结说,丁能脱颖而出,全靠与官员的关系,“借来10块钱,她能用其中的8块钱去搞关系”。据公开报道,丁书苗采取这样的方式,不仅搞定了山西铁路系统官员,后来还跑到郑州,摆平了郑州铁路局的关系。
当然,靠这样的关系手段,丁书苗也摆平了刘志军。1998年,丁书苗在北京经中间人介绍,结识时任铁道部副部长的刘志军。丁书苗从此“搭上”摇钱树,尤其在2003年刘志军当上铁道部部长之后,在其特有的交往方式下,丁刘二人关系日近,最终获得刘志军深度信任。
丁书苗得意之时,在铁路系统可谓呼风唤雨,左右逢源。刘志军判决书显示,从2004年起,他就帮丁书苗“拿车皮”,让丁获利。2007年后,刘志军又在高铁工程中让丁书苗以招投标的“潜规则”牟取暴利。
检方认定,丁书苗通过刘志军干预招标,先后帮助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铁十局、十三局、二十局集团有限公司等23家公司中标了“新建京沪高速铁路土建工程3标段”、“新建贵阳至广州铁路站前工程(楼盘)8标段”等50多个铁路工程项目,非法经营数额1788亿余元。这一金额与2010年山西省财政收入(1810亿元)相差无几,同时也是2010年全国铁路投资总额(7074亿元)的四分之一。
……
1 权力笼子
一、标本丁书苗
二、巨贪门下多巨贾
三、曲高和寡的“不行贿”
四、权力大得装不进笼子
五、国考热这面镜子
2 国有宿命
一、垄断的“功劳”
二、谁的央企
三、必然的“陈久霖”
四、“褚橙”的寓言
3 泡沫英雄
一、任志强的预言
二、泡沫造英雄
三、“钢”做的泡沫
四、利也泡沫,害也泡沫
五、挤泡沫的逻辑
4 草莽神话
一、成者为王
二、败者为寇
三、泥皮大衣的奇迹四、洋皮大衣的胜利
五、超越草莽时代
5 集资原罪
一、“非法”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二、中国“吴氏骗局”
三、翻手是云覆手是雨
四、跑路与跳楼之后
6 慈善无家
一、争议陈光标
二、高调的自由,“暴力”的基础
三、两个比尔.盖茨
四、活雷锋的局限
五、高效诚可贵,透明价更高
六、中国为何缺少比尔·盖茨
7 政治边缘
一、“在商言商”之辩
二、从政言商,近政言商
三、商不言政,政亦言商
四、从现实到理想
8 商魂归来
一、企业家改变了中国?
二、中国模式缺了一味药
三、商魂失落何处
四、自由孕育商魂
五、呼唤中国的企业家精神
参考文献
★我不能断定“中国式企业家”这个概念的提出有多大程度的合理性,但作者以此作为切口,去追问中国企业家缺失企业家精神的制度根源,探寻中国企业家复兴企业家精神的可能路径,无疑展现了他作为一名资深评论员独到的视角与见地。
——《成都商报》总编辑陈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