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经济转型期中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及其影响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92756
  • 作      者:
    邓翔,姜洋等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邓翔,1963年8月生,四川省营山县人。先后在幕尼黑人学经济系、哈佛大学经济系和剑桥人学从事博十后和访问研究,并在阿伯丁大学、波恩大学、根特大学和哥廷根大学做短期访问。现为四川人学经济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人学欧洲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宏观经济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经济学。著有《经济趋同理论与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实证研究》、《宏观与开放视角下的金融风险》等。在《经济学季刊》、《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中国农村经济》、International Joureal of Agile Systems and Management、Annales Universitatis Apulensis Series Oeconomica、Jounlal of Management Scienoe and Statistical Decision等杂志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学术成果获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个人传记收入美国《世界名人录(1999年)》(Who'S Who in the World in 1999)。 
  
  姜洋,经济学博士,高级经济师,主要研究消费者行为、金融创新、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近年来在《中国金融》、《中央财经大学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相关论文十余篇,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经济转型期中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及其影响》跟踪和借鉴动态消费理论和行为宏观经济学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大样本微观家庭和总量数据,对经济转型期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及其宏观总量的影响进行长时间跨度、多方位的实证分析。内容包括对不同特征的我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进行分析,获得我国居民的生命周期消费模式;运用数值方法求解城乡居民在预期收入和支出不确定和流动性约束条件下的消费策略函数,并通过异质个体加总,将个体消费者行为加总得到总量消费函数;以此为基础,分析经济转型期我国总消费和总储蓄的一般特征和演变规律,分析政府的政策与改革举措对居民消费储蓄行为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
展开
精彩书摘
  《华夏英才基金学术文库:经济转型期中国居民消费储蓄行为及其影响》:
  医疗体制改革。1984年卫生部起草《关于卫生工作改革若干政策问题的报告》,指出“必须进行改革,放宽政策,简政放权,多方集资,开阔发展卫生事业的道路”,就此中国的医疗体制改革开始朝市场化方向转变。1992年国务院针对党的十四大的指导思想,下发《关于深化卫生改革的几点意见》,进一步提…医院要“以工助医”“以副补主”,医疗支出进一步由政府支付转向政府、企业、个人三方统筹;1998年明确三方负担的筹资原则,统筹基金、个人账户结合的运作模式。医疗体制改革改变了公费医疗、劳保医疗的筹资体系,在城镇医疗保险体制中,参加医疗保险的人员必须缴费,费用由个人及单位按比例分担,建立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参加人员就医时先由个人账户支付,而新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仍处于试行阶段,城乡居民的实际医疗保障范围迅速下降:在城镇地区,医疗保障制度只为政府部门及部分企业人员提供保障,不再覆盖职工家属,更重要的是大量非正式部门人员、企业效益无法负担的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等没有纳入保障范围,所覆盖的人群约一亿人左右,不足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半数。在农村地区只覆盖全部人口的10%左右。 
  住房体制改革。从1978年起,企事业单位和地方政府开始摆脱“国家财政支持、职工福利分房”的住房体制,开始试点鼓励私人建房,以及买卖、私人拥有自己的住宅;这一阶段对住房性质的明确进一步确立了住房的商品性,198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全国城镇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实施方案》,计划用3~5年时间在全国城镇分期、分批实施住房制度改革;1992年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之后,城镇住房保障制度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1994年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合理承担房价、改福利房分配为工资货币分配、建立公积金制度等以住房市场化为特征的一系列措施。之后在1998年、2001年和2005年相继出台关于住房改革的规章条例,总体思路仍是沿着住房商品货币化的路径,转变职工“等靠要”的观念,调动职工购买商品房的积极性。
  ……
展开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国内外消费储蓄的研究状况
1.2 我国消费储蓄问题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第2章 消费理论的发展与居民消费行为的判断
2.1 消费理论的发展过程
2.2 转型时期的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行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收入与消费
3.1 引言
3.2 理论模型和数据说明
3.3 面板数据模型的检验和设定
3.4 实证结果和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确定与流动性约束下的消费行为
4.1 引言
4.2 不确定性、流动性约束下的城乡居民消费行为实证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收入分配与城乡居民消费
5.1 引言
5.2 理论分析
5.3 实证检验
5.4 作用机制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政府支出与居民消费
6.1 引言
6.2 理论模型和数据
6.3 计量检验和实证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财富效应:资产与居民消费行为
7.1 引言
7.2 中国股市、房市具有财富效应吗?——理论的解释
7.3 中国股市、房市是否具有财富效应:京沪深城镇数据的验证
7.4 本章小结

第8章 消费者理性行为的验证
8.1 引言
8.2 理性博彩者组成的Lotto市场:一个古典模型
8.3 经验反驳
8.4 进一步讨论
8.5 本章小结

第9章 居民消费的总量效应
9.1 居民消费的总量经济效应
9.2 中国居民消费的总量特征判断
9.3 转型时期中国居民消费总量效应的实证
9.4 本章小结

第10章 主要结论
10.1 主要判断
10.2 政策含义
10.3 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