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所写,通俗易懂的科普读物
从小孩的提问到人类的问题,贯穿科学与人文。
朱洗的这套丛书至今无人能出其右。——台湾“中研院”张之杰
朱洗在它的简介中说:“一般人都说,爱情是玄妙的,是不可思议的。其实,这种简介是不对的。本书转为搜检爱情的来源,为追究爱情进化的迹象,特分作三部分叙述,这就是母子之爱,异性之爱和朋友之爱。”朱洗在经过系统的阐述之后,最终指出:“母子之爱是保证子裔的发育与安全;异性之爱是保证下代的生殖;朋友之爱是建设社会的心理基础。”这三种“爱”。“都有物理的原因可考,都有因果的原因可寻,和别种心理现象也有共同之处。”
达尔文说过:生物要图生存,必得和四周外物发生竞争。斯宾塞接着声明:在生存竞争场中,要善于应付环境,才能获得生存的机会;不善于应付环境,便只有失败、悲叹,甚至还有杀身灭种的危险!
那么,如何算得善于应付环境呢?
克鲁泡特金回答道:合群互助是应付不良环境最有效的方法,团体的合力必然胜于个体的单力。每年不知道有多少动物,借团体的力量,避去公共的敌害,得到个体的安乐和种族的繁孳。
那么,各个分散的个体如何能够结合成团体,而利用团体的合力,应付外界的敌物,打破生存场中一切应有的难关呢?
我们可以回答一句:首先,各个单体对于同伴要表示好感,要互相接近,还要相亲相爱,而不相攘,才能团结一致。所以爱情是团结的主要因素。
爱情这一名词,初看似有近于玄虚,实则不然!我们可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先从观察各类可靠的事实着手,然后根据事实,做出接近真理的解释,如同研究其他的心理现象一样。我们在本丛书前一本《智识的来源》上,不是研究过智慧的发展吗?我们那时特别将爱情这一问题遗漏不提,就是因为它的范围太大,材料太多,不是那里的篇幅所能兼收并蓄的。本书之作就是为补足前书的漏缺;它们应该连读才能有更多的得益。
爱情的范围极广泛,我们在入题以前,不得不先决定几种目标,以便选择材料。
第一,我们要就爱情所及的范围,将它分成三类:异性之爱、母子之爱(或父子之爱)和朋友之爱。异性之爱的范围较狭,时间较短;母子之爱的范围稍广,时间亦稍长;至于朋友之爱,便可推广到一切同种或友种的个体:有的动物自幼至老没有一时是脱离友爱的生活。这样的生活还是最安妥的、最愉快的。
第二,我们要就动物进化的等级,考察各类爱情发展的概况及其所生的效果,其中大有可以让人类借鉴之处。
第三,我们观察事实之后,在可能范围内,还要追究爱情发生的原因,以便对其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但是我们应该立即对阅者声明:这些目标将来是否能够完全达到,实难自信。因为此类问题方才脱离玄学和哲学的领域,实验的工作方才开始,有的事实真相尚未大白,旧有的解释是靠不住的。过去学者大都受人范论的影响,常拿人类主观的见解评判动物的行为,他们的记述虽极生动,但只能作为小说故事看待。因此选材方面的确有相当的困难。现在书既脱稿,无妨让它印出。谬误之处,诚属难免。有识之士不吝赐教,则幸甚矣!
……
第一章动物异性之爱
一、概论
二、单细胞动物异性的结合
三、下等无脊椎动物异性之爱
四、甲壳类异性之爱
五、蜘蛛类异性之爱
六、昆虫类异性之爱
七、软体动物异性之爱
八、鱼类异性之爱
九、两栖类异性之爱
十、爬行类异性之爱
十一、鸟类异性之爱
十二、兽类异性之爱
十三、猴类异性之爱
十四、提要
第二章人类异性之爱
一、概论
二、男女的追求和媾合
三、男女结合的方式——婚姻制度
四、婚姻制的进化
五、结论与展望
第三章下等动物的母爱
一、概论
二、母爱的等级
三、腔肠动物的母爱
四、棘皮动物的母爱
五、软体动物的母爱
六、环节动物的母爱
七、海鞘类的母爱
八、昆虫类的母爱
九、蛛蝎类和蜈蚣类的母爱
十、下等动物母爱的分析
第四章高等动物的母爱
一、概论
二、鱼类的母爱
三、鱼类的父爱
四、两栖类的母爱
五、爬行类的母爱
六、鸟类的母爱
七、兽类的母爱
第五章人类的母爱
一、概论
二、人类中母爱的进化
三、人类中子爱的进化(孝道)
四、母爱的总论与结论
第六章下等动物的友爱
这套丛书不是根据通俗读物或教科书写的,而是根据原始文献和专书写的,这是第一等手眼,非学识极深极专,无以致此。——张之杰
有人估计自清朝末年以来,我国科学家用本国文字所写的科学书册最多的是朱先生,写通俗科普读物最多的也是朱先生。这并非过分之言。——童第周
中国近代百年的科普作品桂冠,应献给朱洗院士。——历史学者钟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