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地表大气尘中元素的分布与分配规律:以成都经济区为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17138
  • 作      者:
    施泽明[等]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近地表大气尘中元素的分布与分配规律:以成都经济区为例》以采集于人的平均呼吸高度(1。5m)左右的近地表大气尘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其粒径组成、矿物组成和形貌特征,通过区域及典型城市不同比例尺近地表大气尘化学组成的研究,查明了近地表大气尘中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根据粒径大小、粒径分布与化学组成的相关性,初步揭示了元素的分配规律,并从区域地质背景、第四系表层土壤及人为扰动,探讨了影响近地表大气尘中元素含量的主要因素。《近地表大气尘中元素的分布与分配规律:以成都经济区为例》提出了大气环境研究新的介质,资料丰富,观点新颖,方法先进,并结合了地质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质学、环境科学等技术手段,为从地质地球化学角度深入研究大气环境科学问题提供了依据。
展开
精彩书摘
  2)农业地球化学与城市地球化学密切相关
  农业地球化学是运用地球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农业环境中物质迁移、转化、累积的过程和途径。除由于自然因素所导致的农业环境中元素的循环外,城市系统和农业之间存在着物质交换,特别是城市环境富集的元素对农业环境的输入。因此,对于小区域,特别是局部地区农业地球化学的研究与城市地球化学的研究紧密相关,不可分割。
  3)大气、水是影响区域环境质量的主要介质
  在区域尺度上,地质地球化学作用过程是元素在各圈层间分布分配的主导因素。但在局部地区,人类活动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这种作用的进程,甚至改变了元素迁移转化的途径。杨忠芳等(2005)对成都农田区大气干湿沉降、灌溉水和化肥年输入Cd、As、Hg和Pb的对比研究表明,大气干湿沉降是农田区这些元素最主要的输入途经,而非施肥和灌溉。
  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大气污染、水体污染,通过大气扩散、流水迁移,由大气沉降、污水灌溉造成农产品质量下降。其中大气污染由于扩散范围大,是影响局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原因之一。
  4)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必须制定大气、大气尘质量标准
  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的七项标准之一,就是要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土壤环境质量、水环境质量和大气环境质量必须符合规定的标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环境措施,使环境持续稳定在良好的状态下。而绿色食品基地的选址,考虑到交通便利,通常距城市不是很远,城市居民生活、工业经济活动,特别工业生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对农产品质量影响最大。
  目前绿色食品基地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当产地环境的各单项污染指数小于1,适合发展A级绿色食品;当单项污染指数大于1,而综合污染指数小于1时,也适合发展A级绿色食品。否则不适合绿色食品的生产。这里的环境质量评价,主要考虑了土壤环境质量,而目前大量的研究显示,农产品中污染元素的富集,不仅与土壤环境质量相关,而且与大气环境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和规范绿色食品基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的制定迫在眉睫。
  我国国家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分别适用于三类不同的地区。一类地区通常是指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及疗养地等;二类地区是指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名胜古迹和广大农村地区;三类地区是指大气污染程度比较重的城镇和工业区,以及城市交通枢纽等。通常所说的一个地区的“大气已被污染”,就是指该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已经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2000年4月1日实施的《绿色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虽然调高了空气环境质量标准,但空气质量控制的参数依然为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氟化物。
  ……
展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大气颗粒物矿物学研究现状
1.2.2  大气颗粒物粒径及化学组成研究现状
1.2.3  近地表大气尘研究现状
1.2.4  存在的主要科学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工作方法
1.4.1  样品的采集
1.4.2  样品的处理
1.4.3  样品的分析

第2章  研究区地质环境及主要生态地球化学问题
2.1  地理概况与工作范围
2.2  区域地质环境
2.2.1  区域地貌
2.2.2  区域地质特征
2.2.3  成都平原第四系岩石地层
2.3  成都经济区城市类型及主要生态地球化学问题
2.3.1  城市类型及特点
2.3.2  成都经济区的主要生态地球化学问题

第3章  近地表大气尘的矿物学特征
3.1  矿物组成特征
3.2  形貌特征
3.3  矿物空间分布特征
3.3.1  成都经济区近地表大气尘矿物空间分布特征
3.3.2  成都市近地表大气尘中矿物空间分布特征
3.4  矿物形貌空间分布特征
3.5  与土壤矿物组成的比较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成都经济区近地表大气尘中元素及氧化物的分布规律
4.1  成都经济区近地表大气尘中元素及氧化物的空间分布特征
4.1.1  元素及氧化物含量统计
4.1.2  主要重金属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4.1.3  不同地区近地表大气尘中元素含量的比较
4.1.4  人口密集区与非密集区的比较
4.1.5  不同地貌单元近地表大气尘的地球化学特征
4.1.6  成都经济区近地表大气尘的地球化学基线
4.2  成都市近地表大气尘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4.2.1  近地表大气尘中元素及氧化物含量统计
4.2.2  元素空间分布特征
4.2.3  不同环路区域对比
4.2.4  与国内外其他城市比较
4.3  成都经济区典型城市近地表大气尘中元素含量的比较
4.3.1  不同城市间的比较
4.3.2  不同类型城市间的比较
4.4  近地表大气尘的模糊数学地球化学环境质量评价
4.4.1  模糊数学评价原理
4.4.2  近地表大气尘的模糊数学地球化学环境质量评价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近地表大气尘中元素的分配规律
5.1  区域近地表大气尘粒径大小与化学组成
5.1.1  样品的处理和分析
5.1.2  粒径组成特征
5.1.3  化学组成
5.1.4  粒径与化学组成的相关分析
5.2  成都市不同高度大气尘粒径分布与化学组成关系
5.2.1  样品处理与分析
5.2.2  粒径分布特征
5.2.3  矿物组成
5.2.4  化学组成
5.3  讨论
5.3.1  两种粒径组成分析
5.3.2  存在的问题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近地表大气尘中元素的影响因素
6.1  地质背景的影响
6.1.1  不同地貌单元的岩性特征
6.1.2  成都经济区内主要矿产分布
6.1.3  地质矿产背景对大气尘元素的影响
6.2  表层土壤的影响
6.2.1  空间分布对比研究
6.2.2  成都平原不同流域表层土壤与近地表大气尘的相关性
6.3  人为扰动的影响
6.3.1  矿业活动的影响
6.3.2  工业生产及居民生活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