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总论
章奇 陈诗一
自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人类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精细,经济活动范围不断扩大,经济规模更是迅猛增长。但是,现代经济增长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为代价的,如土壤、水、空气的污染和破坏。这不仅对人类自身的健康和安全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就连经济的可持续性增长也成为问题.
在诸多的环境问题中,大气污染已十分突出,尤其是和碳排放相关的大气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近几年来更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例如,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所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发展甚至生存的一大公害。据相关研究,如果气候变暖继续维持现在的发展趋势,那么冰川融化所导致的海平面上升迟早会淹没沿海一带的居民区和大城市,数千万人口的生存将受到威胁。同时,气候变暖还会带来大规模的粮食歉收,造成严重的食品短缺和饥荒,以及各种传染病的大面积蔓延。海洋生态系统也会受到极大的破坏.只要全球气温上升超过2℃,全球15%一40%的物质就会面临灭绝的危险。
正因为如此,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并尽量减小其后果.就成为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在这方面,中国政府早已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问题的迫切性,并和国际社会一道,就如何有效地防治气候变化做出了严肃的承诺。例如,早在1998年,中国成立了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同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以下简称《节约能源法》)。2006年.中国的“十一五”规划中为节能减排设立了具体的约束性指标.2006年,科学技术部联合其他相关机构共同发布了《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2007年,国务院成立了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及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同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2008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应该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设定了相应的指导性原则。就未来具体碳减排任务来说,早在2005年,中国就加入了《京都议定书》,并明确规定了未来的碳减排任务。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期间,中国政府向全世界郑重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碳排放量比2005年降低.40%,一45%,非化石能源占总能源的比重将至少达到15%。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