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从神州到世界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50710429
  • 作      者:
    张炯著
  • 出 版 社 :
    海天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作者简介
  张炯,1933年11月生于上海,原籍福建福安,1948年参加革命,在福州从事学生运动,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3月底奉命到农村开展武装斗争,曾任闽浙赣人民游击队第三支队政委,同年与南下人民解放军会师,至第十兵团司令部机关和直属部队工作。1955年入北京大学学习。1960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做研究工作,曾任副研究员、研究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中国文学函授大学校长,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诗探索》和《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丛刊》编委,《作品与争鸣》月刊主编,《评论选刊》杂志社社长。上世纪90年代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兼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评论》主编。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兼理论批评委员会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名誉会长,并兼任湖南大学中国语言文学院院长、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文学学科专家组组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文学艺术论》、《毛泽东与新中国文学》、《新时期文学格局》、《文学的攀登与选择》、《走向世纪之交》和《张炯文集》等等16种,主编有《新中国文学史》上下卷、《中华文学发展史》3卷、《中华文学通史》10卷、《中国文学通典》4卷。所主编的《新中国文学50年》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新中国文学史》和《中国文学通典》获中国图书奖,《当代文学新潮》、《新时期文学6年》、《中国当代文学讲稿》等6种书获当代文学优秀研究成果表彰奖。个人还荣获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颁给的“20世纪成就奖”。
展开
内容介绍
  《本色文丛:从神州到世界》是作者(张炯)1991年至2012年的日记,记述了作者出国访问或到国内各地参加学术活动之所见所闻,以及参加学术会议,应邀到高校讲学,参与作家采风,或被组织去做文化考察等等活动,内容丰富,笔致生动,既有游记之风,又对当代文坛、学术界之交流亦颇多涉及。
展开
精彩书摘
  1991年五月末,我与文学所研究员、文学评论家 张韧受德 国学术联合会的邀请,到德国访问半个月。以下是我 的访德日 记。
  1991年5月31日 中国民航的波音747巨型客机自北京机场起飞, 一直向西向 西,不停顿地直飞法兰克福。
  起飞时是上午九点钟,已经日上三竿。我们将要 做十三小 时的飞行,到晚上十时才能到达法兰克福。十排座的 宽敞的机舱 里正在小银幕上放映电影。我却准备打个盹,可到底 也没有睡 着。我是头一次访问德国,而且是在东西德刚刚统一 不久,这会 遇到什么情况呢,谁也说不准。我们代表团只有两个 人:我和张 韧,算是个文学评论家代表团。我们都不懂德文,又 没有带翻 译,此去人生地不熟,虽听说德国学术联合会将会为 我们派翻 译,但那是何许人,事先我们一点也不知道。所以即 使眯上眼 睛,心里总是忐忑不安。
  飞机在万米以上的高空航行,一直朝着太阳飞去 。这等于 我们撵着太阳飞,因而太阳竟老是悬挂在高空,成了 永不降落的 太阳。时间从上午到下午,地点从亚洲到欧洲,在我 们的感觉 中,一切似乎都停滞了,不动了。这感觉是很奇妙的 。我不禁想 起毛主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 河。”而我们 则是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昼见”一千河了。
  在飞机上用了两餐:午餐和晚餐。我的最大好处 就是不管什 么情况下,胃口都很好。所以我自然是吃得饱饱的。
  一看手表已 经晚上九点半,飞机也明显地在下降。但从窗口向外 看,太阳仍 然老高老高,不过机翼下已可以看到欧洲的土地:郁 郁苍苍的丘 峦、金黄的田野、闪光的河流和蜿蜒的道路。
  飞行高度继续在降低。不一会儿,法兰克福机场 已经出现 在眼底。飞机相当平稳地盘旋下降,终于冲向大地, 冲向机场的 跑道。
  法兰克福是欧洲最大的航空港,航线四通八达, 平均两三 分钟就要起落一架航机。机场上停着许多来自世界五 大洲的巨型 客机。而宏伟的机场大楼就像一只伸开巨翼的蓝色大 鸟,守护着 那许多小鸟般的飞机。
  飞机停稳后,我们就随着旅客们一起下机,沿着 移动式的 封闭甬道,进人了机场大楼。大楼里的墙壁、天花板 和铺地砖一 律呈米黄色。我们随人流走了很长的路,才来到领行 李的大厅, 领了行李,办了人关手续,提着行李向出口处走去。
  我正发愁如 果没人接怎么办,谢天谢地,出口处正中有人已高举 着写有我们 两人汉文名字的牌子。再细看,举牌子的是一位穿着 黑色连衣裙 的栗色头发的姑娘。我们相见都很高兴。姑娘自我介 绍说,她 就是学术联合会派来的翻译,并且负责全程陪同我们 访问。她还 说,她曾经到北京大学学过三年考古专业,现在她是 法兰克福大 学的历史学博士生,自己取的汉文名字叫韦莎婷。她 说她的汉语 讲得不太流利,希望我们原谅。
  韦莎婷找来行李车,帮我们装好行李,要我们跟 她走。她 说,按照日程表,今天我们将要乘火车去德国南部一 个城市—— 弗赖堡,那是个古老的大学城。于是她领着我们穿过 曲曲折折的 机场大楼的过道,一会儿上电梯,一会儿下电梯,在 我们晕头转 向间奇迹般到达大楼底下的火车站。韦莎婷早已买好 车票,所以 我们很快便上了车,把行李也安顿好了。我不能不佩 服韦莎婷的 工作效率,看来她是一位精明干练的工作者,这个女 历史考古学 家! 这列火车是从飞机场通法兰克福市区的。车厢宽 敞,旅客 不多,可谓窗明椅净。我们刚坐好,车就开行了。车 窗外可以看 到树林、草地、小河,沿着河岸有成片成片的五六层 高的楼房。
  不一会儿,就能看到法兰克福市中心的几栋高入云霄 的大厦。
  “这小河就是美因河。”韦莎婷向我们介绍说: “那远处的高 楼大厦都是银行,那一条街晚上很可怕!因为晚上人 们都下班 了,整条街都见不到人影,寂静得就像鬼街一样!” 不知怎么的,我感到她在情感上似乎很厌恶那银 行街。
  “请问,您是法兰克福人吗?”我问她。
  “不,我父亲是汉堡人。现在我住在美因茨,每 天坐火车来 法兰克福上学。”她回答得似乎很坦率。
  这个姑娘也许有二十七八岁,长得不算漂亮,但 给人以诚 恳、朴素的感觉。看得出,她办什么事总很有主见, 对我们也很 热情。我正想跟她多打听关于法兰克福的情况,车却 减慢速度, 缓缓驶进有着高大天棚的车站,法兰克福到了。
  “在这里我们要换火车,离那列去弗赖堡的火车 开行只有十 分钟时间,所以下车后,我们得赶快往另一个站台走 。”韦莎婷 向我们发布行动的“命令”。
  站台很大,我们从第五站台拖着行李箱转移到第 十站台, 还要在十分钟内完成,真是紧张得可以!等我们完成 转移计划, 登上另一列客车,差不多每个人都累得满头冒汗,而 且列车都开 了,我们还没有看清法兰克福是什么样子。
  ……
展开
目录
德意志之旅
访日日记
泰国之会
澳门一瞥
初访香港
菲律宾印象
越南南北
一访美国
瑞典闻见
初见台湾
苏北采风
爱尔兰纪实
皖赣行
宁夏去来
云南调研记
再访美国
北疆考察记
2011年日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