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遗产旅游资源管理的国际大背景
一、绿色经济
“绿色经济”一词,最早源自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于1989年出版的《绿色经济蓝皮书》,他认为经济发展必须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可以承受,不会因盲目追求生产增长而造成社会分裂和生态危机,不会因自然资源耗竭而使经济无法持续发展,“因此,绿色经济是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以求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在其发布的《绿色经济报告》中,对绿色经济给出的定义是“从长期来看,能够使人类的福利水平改善,使不平等程度降低,同时不会使后代面临环境风险和生态稀缺性的经济形式”。在中国国内的研究中,一般认为绿色经济分为狭义和广义两个层面,狭义的绿色经济指的是环保产业;而广义的绿色经济除了环保产业之外,还包括诸如绿色消费与政府采购,绿色贸易与进入,绿色税收与财政,绿色会计与审计等除生产领域外的一些绿色制度和行为(王金南等,2009)。
绿色经济是全球环境与发展的新趋势。2008年10月和12月,联合国环境署发起了在全球开展“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的倡议,其基本目标是在目前全球多重危机下,通过绿色经济和绿色新政复苏世界经济,创造就业;减少碳排放,缓解生态系统退化和水资源匮乏;到2025年实现结束世界极端贫困的千年发展目标。随即,在2009年2月召开的联合国环境署第25届理事会会议暨全球部长级环境论坛上,与会多名代表在“全球化与环境:迈向绿色经济”主题下,就当前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背景下,如何应对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推动国家和全球绿色经济发展展开了讨论。
实际上,世界上一些国家已经开始借其经济刺激计划发展绿色经济。美国、韩国、日本、德国、丹麦、法国和英国等国家已经在他们的巨额经济刺激方案中为环境方面的投资预留了资金一绿色经济是环境优化经济增长的新道路。在美国的绿色话语体系中,绿色能源与绿色金融是绿色经济的主名词;而在欧盟和日本的绿色经济话语体系中,绿色经济则是以绿色技术体系为物质基础,以改善环境问题为价值基础的经济形态。
自全球范围内对可持续发展取得共识,并在演进中不断细化之后,绿色观念逐渐走进了社会、经济、文化和人们的生活中。目前,我国正处于环境与发展战略转型的关键阶段。在全球多重危机下,中国也无法独善其身,推动环境保护的历史性转变、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实现污染物减排目标等都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同时我国公布的总额为4万亿的经济刺激投资计划中,已明确3500亿用于环境保护领域。如何用好这些投资,真正做到环境优化经济增长,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国家重大战略目标,是当前环境保护事业需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二、气候变化
不可否认,全球气候正在变得越来越琢磨不定,其中最明显的是气候变暖。全球平均气温相对于20世纪初已经上升了0.6℃,近1000年全球最炎热的10年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引发了热浪、洪水、风暴等频繁的自然灾害。
导致气候变暖的因素最主流的观点认为是温室气体增加。大气中能够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有近30种,从对温室效应的作用来看,最重要的就是二氧化碳,占66%。每年,全世界化石燃料都会增加大约60亿吨的炭使用量,与工业革命前相比,1998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超出了当时的30%,并由于人为排放,每年以0.5%的速率增加。除了二氧化碳外,还有五种主要的温室气体,甲烷、氧化亚氮、氯氟烃、全氟烃及六氟化硫,虽然这五种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比二氧化碳低许多,但其单位体积的增温效应却比二氧化碳高出许多倍。
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是目前来看全球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更受人们的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可能在2100年使海平面上升50厘米,危及全球沿海地区。全球气温和降雨形态的迅速变化,也可能使世界许多地区的农业和自然生态系统无法适应这种变化,造成大范围的森林植被破坏和农业灾害。气候变暖可能破坏海洋环流,引发新的冰河期,给高纬度地区造成可怕的气候灾难,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气候变暖有可能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高温会给人类的循环系统增加负担,热浪会引起死亡率的增加,增加传染病,影响人类健康。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