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差异、耦合及诠释:多维视角下中美消费模式的比较研究:a comparative research on Sino-US consumption mode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634455
  • 作      者:
    何天立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管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差异、耦合及诠释:多维视角下中美消费模式的比较研究》第一章界定了基本概念,划定了研究的边界,阐述了《差异、耦合及诠释:多维视角下中美消费模式的比较研究》可能涉及的相关理论。本章阐明了运用跨文化研究的视角来分析中美消费模式特征上的差异,揭示中美两国消费模式特征之间的耦合关系是《差异、耦合及诠释:多维视角下中美消费模式的比较研究》研究的逻辑起点与宗旨。第二章诠释美中两国消费模式的经济特点是过度性和谨慎性,揭示过度性与谨慎性之间的耦合关系以及两种消费模式形成与发展的必然性。第三章从文化的界面分析了两种消费模式的不同特质形成的文化因素。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在世界观、本体论、时间观、未来观等方面的差别是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消费理念,进而演化成不同消费行为模式特质的文化归因。第四章从经济因素的不同层面分析产料美两国不同特质的消费模式的原因。第五章是对未来消费模式的展望。中美消费模式都是特定经济条件下的产物,是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未来的有利于社会经济与环境发展和谐统一的消费模式是两种消费模式的折中形式。
展开
内容介绍
  《差异、耦合及诠释:多维视角下中美消费模式的比较研究》通过对金融危机引发的美国过度消费模式进行反思,以及对这种消费模式相对应的中国消费模式谨慎性特征进行描述,进而对我国消费模式内在的谨慎性与炫耀性矛盾并存进行了思考。《差异、耦合及诠释:多维视角下中美消费模式的比较研究》提出,未来替代的消费模式将是体现社会和谐、人类大同的融合模式,并对未来新模式进行了探寻和展望。
  《差异、耦合及诠释:多维视角下中美消费模式的比较研究》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研究使用,也可供对消费模式感兴趣的企业管理人员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2.当刺激消费演变成社会的一般价值取向时的危害
  市场经济本质是以需求为导向的扩张性经济,为了保障市场经济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刺激消费需求。摒弃早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价值观和价值体系。马克斯·韦伯推崇的新教伦理价值,例如,禁欲、节俭、勤劳、时间观念等推动资本主义社会进步的价值观逐渐被抛弃。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加剧了消费主义价值观的合法化。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直接将矛头指向了古典经济学的节俭论。他认为,亚当·斯密的资本由节俭而增的节俭论是引起“消费不成适当比例,以致资本停滞,随后又引起劳力之需求停滞”,“摧毁生产动机”的根本原因。①在此,凯恩斯对节俭是国富之源的论断进行了反驳。他指出,在当代情形之下,财富之生长不仅不系乎富人之节约,反之,恐反遭此种节约之阻挠。故德行越美,节俭之决心越强,个人与国家之财政越坚守正统办法,则当利率相对——相对于资本之边际效率-一增加时,所得之减少越大。这些结果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只要能够增进社会需求从而推动财富增长,即使浪费也无不可。奢侈不是一种恶,而是善。
  在凯恩斯理论的激励下,刺激消费逐渐演变成为社会的一般价值取向。为了扩大消费,相应的经济政策介入帮助刺激社会需求。例如,缩小贫富差距,提高低收入阶层收入,扩大就业范围等。此外,广告媒体的宣传也在不断地调动着消费者的欲望。对此,杰姆逊说,广告的终极目的就是要把“那些最深层的欲望通过形象引入到消费中”。②
  然而,当消费主义变成一种价值观后,其精神的和社会的危害逐渐显露。这些危害包括:
  第一,人与自然的关系破裂。当过度消费的物质达到了自然资源可承受的边界时,人与自然就将处于空前的对峙状态。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掠夺和开发,导致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过度消费对自然和人类本身发展的影响在英国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尔德·汤因比与日本宗教和文化界著名人士、社会活动家池田大作,关于人类社会和当代世界问题的谈话《展望21世纪——汤因比与池田大作对话录》中有所描述:“人类的贪欲性受到宣传的刺激,由此产生了全面的污染,对现代人的健康,乃至于生命都构成了威胁。现代人的贪婪将会把珍贵的资源消耗殆尽,从而剥夺了后代的生存权。”①第二,消费异化带来的人性异化严重地制约了人自身的全面发展。消费异化是指消费行为本身不是为了满足消费者真实的需求,而是为满足虚假需求而存在的消费行为和现象。消费异化在发达工业社会中的表现如下:一是消费成为人们生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消费异化使得人只有在消费中才能找到自己作为人的价值,才感觉到存在的充实,似乎没有消费自己的价值就变成了虚空,消费成为生活的唯一内容和目的,成为人们回报自己付出的努力和艰辛、平衡内心尴尬与焦虑的唯一力量。在这种价值观的指导下,有的人以满足口欲、吃遍天下美食为消费追求;有的人以不断满足虚荣、穿戴摩登时髦为消费乐趣。消费离开对消费品的功能需要,变成了对消费者独特身份和成功外显的心理需要。二是消费者在消费中获得的自由是虚假的自由。当消费由满足真实的需要演变成虚假的需要后,看似获得自由途径的大众消费变成了一种强迫性的消费。人们变成了消费机器,顺着惯性不断地购买,不断地消费。人们对消费产生一种依赖。人们的内心世界和私人领域被无孔不入的消费侵占,导致自主意识丧失,分辨和批判能力减弱。第三,个体演变成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单面人”,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地像动物一般生活。满足人的欲望的消费是非人性的,它能使人丧失同情心,以至于变得越来越不宽容,对世界的情感越来越麻木。这正如马克思所说:“仅仅供享乐的、不活动的和挥霍的财富的规定在于:享受这种财富的人,一方面,仅仅作为短暂的、恣意放纵的个人而行动,并且把别人的奴隶劳动、人的血汗看做自己的贪欲的虏获物,因而把人本身——因而也把他本身——看做毫无价值的牺牲品……他把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仅仅看做自己放纵的欲望、古怪的癖好和离奇的念头的实现。”②为了自己消费欲望得到满足,人变得越来越冷酷,对自然恣意掠夺,对人类未来的命运越来越不关注。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分析的基础
第一节 视角与方法
一、研究视角:跨文化视域
二、研究方法:系统动态学建构方法
三、研究目的
第二节 消费模式的研究现状
一、概念界定
二、消费模式研究现状
第三节 理论基础:消费经济学理论
一、西方消费理论演变
二、东方消费理论沿革

第二章 中美消费模式特征
第一节 美国过度消费模式特征
一、美国消费模式的过度性与特殊性
二、过度性消费模式的终结
三、过度消费模式的辩证思考
第二节 中国谨慎消费模式特征
一、谨慎消费模式的经济表象
二、谨慎消费模式的发展困境
三、谨慎消费模式现象背后的异化问题

第三章 中美消费模式的文化解读
第一节 文化原始词义及其内涵表述
一、西方的界定
二、东方的解读
三、不同文化界定的认识
第二节 文化的维度及其模型
一、跨文化研究中的时空维度
二、文化维度模型:霍夫施泰德的文化维度论
第三节 比较文化与消费模式
一、儒家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对比
二、中国文化特征与谨慎消费模式
三、西方文化与美国消费模式

第四章 经济要素与消费模式
第一节 经济基础与消费模式
一、自然资源禀赋与美国过度消费模式
二、自然资源禀赋与中国谨慎消费模式
第二节 消费政策与消费模式
一、美国消费政策目标演变与消费模式
二、中国消费政策演变与谨慎消费模式
第三节 经济制度与消费模式构建
一、美国经济制度与过度消费模式
二、中国经济制度变迁与谨慎消费模式的关联性
第四节 消费模式之经济理论归因
一、美国消费模式归因
二、中国消费模式理论归因

第五章 合宜性的未来消费模式
第一节 消费模式的更替
一、原始社会的生态消费模式
二、农业社会中的简约消费模式
三、工业社会中的线性消费模式
四、循环消费模式
五、可持续消费模式
第二节 合宜性的内涵
一、中西方的语义诠释
二、哲学诠释:折中性
三、中国从谨慎向适度模式转变的现实可能性
第三节 合宜性未来消费模式的构建要素
一、绿色性与自然性
二、社会性与公正性
三、可持续性与发展性
四、适度性与折中性
第四节 中国适度消费模式的现实路径
一、政府扩大公共支出,刺激公共消费
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消费结构的转型
三、推广消费信贷手段,适度扩大消费需求
四、重点加强社会保障制度,降低预防性储蓄
五、政府引导消费,实现和谐社会理念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