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污染宣战,重塑头顶上的蓝天!赶走隐形杀手,迎回蓝天,从而自由地呼吸。
自然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环境质量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状况的恶化,蓝天白云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的享受。
《烟消云散:如何迎回我们的蓝天》以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两大主要“祸首”,风沙和雾霾为着眼点,深入浅出,一步一步地为你剥丝抽茧,让你对环境污染有一个恰当而准确的认识,让我们走出“霾”伏和风沙,迎回阔别已久的蓝天。
曾几何时,蓝天白云是极其常见的,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下,现在对我们来说,想看到蓝天,却成了一种奢望。尤其是生活在现代大都市的人们,对美好的生活环境充满了渴望。偶尔出现一次好天气,赶上一次风和日丽,人们就仿佛赶上了一场狂欢节,让人们欢欣鼓舞、乐不可支。
可见,在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快速进程中,许多习以为常的东西,都不知不觉间变成了“稀缺资源”。干净清爽的空气、明媚暖和的阳光,这些人们记忆中很常见的天气现象,现在却在加速地远离人们的生活。
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气象祸首”就是风沙和雾霾。
春夏季节,大风袭击,漫天风沙,遮天蔽日,使得空气质量和大气能见度变差。在这种环境中,人们呼吸不畅,行走困难;秋冬季节,雾霾天气逐渐增多,在雾霾的笼罩下,满眼都是灰蒙蒙、阴沉沉的景象,整个人的身心都在遭受着极大的伤害。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无疑使得蓝天白云越来越成为一种“平民奢侈品”。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确实需要如此,作为新世纪的建设者,“中国梦”的践行者,我们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重塑头顶上的一片蓝天。
大气环境概说
一直以来,地球的表面就被一层厚厚的气层包裹着。这层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出的保护层就是大气层。人们就是生活在大气层的包围和保护之下的,就像鱼儿和水的关系一样。在大气层中,人们健康而安全地活着。可是如果没有了大气层,那么人类就会面临极大的灾难。
大气圈也称之为大气层,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而且,大气和其他的东西一样也是有重量的。它的厚度有2000~3000千米,总质量为5.136×1021克。一般来说,大气层的主要气体是氮气,占78.1%,其次是氧气,占20.9%,再次是氩气,占0.93%。另外,大气层中还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气体如氦气、氖气、氪气、氙气、氯气等。大气层的空气密度随高度而减小,越高空气越稀薄。整个大气层随高度不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按照大气物理性质的不同,从下到上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逸层,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其实,大气圈并没有确切的上限。在2 000~16 000 千米高空仍有稀薄的气体和基本粒子。在地下,土壤和某些岩石中也会有少量空气。它们也可认为是大气圈的一个组成部分。地球大气圈气体的总质量约为5.136×1021克,但是由于地心引力作用,几乎全部的气体集中在离地面100千米的高度范围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20千米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因此,根据大气分布特征,在对流层之上还有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逸层。
对流层是大气圈中最靠近地面的一层,其厚度大约为10至20千米。这一层与人类的生活最为密切,因为,对流层中占了大气总质量75%的空气和几乎全部的蒸汽量。同时,对流层的天气变化也是极其复杂的,主要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雹都发生在这一层中。而且,这一层的气温会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一般来说,大约每升高1 000米,温度就会下降5~6摄氏度。也就是说,在对流层中,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降低0.65摄氏度。这种变化又被称之为“温度垂直递减率”。不仅如此,人类的绝大多数活动,动植物的生存,也都是在这一层,因为,在对流层中空气对流比较明显,能够满足人类以及动植物生存的需要。因此,人类活动排出的大气污染物也绝大多数在此聚集,所以,对流层与人类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与大气层的紧密关系就体现在人类与对流层的紧密关系上。
对流层以上是平流层,大约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米。平流层里的空气比对流层稀薄得多,那里的水汽和尘埃的含量非常少,所以,很少有天气现象,空气比较稳定。平流层的名称也源于此。平流层30千米以下是同温层,其温度在-55摄氏度左右。平流层以上是中间层,大约距地球表面50至85千米,这里的空气已经很稀薄,突出的特征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气的垂直对流强烈。
中间层以上是热层,大约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热层最突出的特征是当太阳光照射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被该层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温度升高,故称热层。
外逸层在暖层之上,为带电粒子所组成。除此之外,还有两个特殊的层,即臭氧层和电离层。臭氧层距地面20至30千米,实际介于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这一层主要是由于氧分子受太阳光的紫外线的光化作用造成的,使氧分子变成了臭氧。电离层很厚,大约距地球表面80千米以上。电离层是高空中的气体,被太阳光的紫外线照射,电离成带电荷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及部分自由电子形成的。电离层对电磁波影响很大。我们可以利用电磁短波能被电离层反射回地面的特点,来实现电磁波的远距离通信。同时,美丽的极光就出现在电离层中。
在距离地面500千米以上的叫外大气层,也叫磁力层。它是大气层的最外层,是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区域。外面没有什么明显的边界。在通常情况下,上部界线在地磁极附近较低,近磁赤道上空在向太阳一侧,约有9到10个地球半径高,换句话说,大约有65 000千米高。在这里,空气极其稀薄。
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气体聚集在地球周围,形成数千千米的大气层。而且,这些大气组成的大气圈对地球和人类及动植物的成长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所以,人们常说,大气圈是地球的“防弹衣”、“遮阳伞”和“保温被”。
具体来说,生命的生存要有适宜的温度,过冷或是过热都不利于生命的发育,而大气恰恰是一个很好的温度调节器。白天,尤其是艳阳高照的时候,大气能够反射或是吸收一部分热量,使地表保持适宜的温度,不至于过热;夜晚,大气层又像是一床棉被,把地面散失的热量保存住,使地面不会降温太大。这样,地球上的温度就能够保持相对稳定,使昼夜温差能够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从而使昼夜温差保持在生物可以忍受的范围内。
大气层还是地球的“防弹衣”,绝大部分陨星没有到地面就在与大气层摩擦的过程中燃烧掉了,变成了耀眼的流星。偶尔会有个体较大的陨星没有烧尽落到地面上,但是它们的体积已经因为燃烧而大大减小,其危害也已经大大减弱。相反,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护,地球上的万物也就无法生存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大气层就是地球的“卫兵”、“防弹衣”。
大气层还是地球的“遮阳伞”。大气圈由氮、氢、氧等多种气体混合组成,它是一个保护层,能够使人类免受有害射线的照射,同时还提供给人类生存所必需的氧气。人类每天都在呼吸新鲜空气,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空气、阳光、水分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所以,没有大气圈,人类乃至生物界将不能生存。因此,人们在开展各项活动的时候,就一定要好好保护我们的家园。
另外,大气环境还指生物赖以生存的空气的物理、化学和生活学特性,主要包括空气的温度、湿度、风度、气压和降水。其中,湿度是衡量大气的一个重要指标。所谓湿度,就是大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或大气潮湿的程度。同时,大气包裹在地球的外围,也是有压力的。因为,大气是有重量的,在地心引力的作用下,它必然会存在一定的压力。这其实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大气压强,即气压。另外,大气还是运动的。大气的运动变化是大气中的热能的交换引起的。热能主要来源于太阳。热能交换使得大气的温度有升有降。其中,大气环流就是其中鲜明的特征。
总之,大气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保持大气环境的平稳动态发展是人类健康发展的关键。对人类来说,要想有一个良好的大气环境,就一定要了解大气的自然环境,对大气的重要价值意义有一个深入而细致的认识。
揭开空气污染的面纱
空气污染是影响空气质量的重大问题,也是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但是,生活中,有不少人对空气污染的概念及相关知识缺乏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往往是对空气污染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下面,我们就揭开空气污染的面纱,带你深入了解空气污染的含义。
空气污染,又称之为大气污染。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定义,“空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的现象。”
各种自然变化往往会引起大气成分的变化。例如,火山喷发时有大量的粉尘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喷射到大气中,造成火山喷发地区烟雾弥漫,毒气熏人;雷电等自然原因引起的森林大面积火灾也会增加二氧化碳和烟尘的含量,等等。一般来说,这种自然变化是局部的,短时间的。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向大气中持续排放的物质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复杂,引起大气成分发生急剧的变化。当大气正常成分之外的物质达到对人类健康、动植物生长以及气象气候产生危害的时候,我们就说大气受到了污染。
同时,空气污染还指空气中含有一种或多种污染物,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会伤害到人类、植物及动物的生命,损害财物或是干扰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只要某一种物质其存在的量、性质及时间足够对人类或其他生物、财物产生影响时,我们就可以称其为空气污染物。也就是说,空气污染使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超过了环境标准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活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从这个意义上讲,凡是能使空气质量变化的物质都是空气污染物。
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主要有污染物的排放情况、气象因素和地形等因素。污染源排放情况包括排放量、排放源的距离以及排放高度,污染物的排放量是决定大气污染程度的最基本因素;气象因素包括风向、风速、气温的垂直分布情况、气压、气湿等;地形因素主要是指是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因素。总之,如果空气中的污染物数量少的话,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会比较轻微,但是当这些污染物增加至危险的程度,我们就要想办法把它们从空气里消除。
近些年来,空气污染已经越来越严重,空气污染物也逐渐地增多。从来源上说,空气污染主要分为天然污染和人为污染。天然污染,主要是由于自然原因形成的,比如沙尘暴、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人为污染是由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造成的,可来自固定污染源(如烟囱、工业排气管)和流动污染源(如汽车、火车等各种以石化燃料为能源的机动交通工具)。二者相比,人为污染物的来源更多、范围更广。人为污染物包括工农业生产、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灶,交通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
其中,工业生产中的有害物排放是空气污染的一个重要来源。工业生产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繁多,有烟尘、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有机化合物、碳化合物等。其中,有的是烟尘,有的是气体。同时,城市中大量居民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需要消耗大量煤炭,煤炭在燃烧的过程要释放大量的灰尘、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质。特别是在冬季采暖的时候,往往会使污染地区烟雾弥漫,这是一种不容忽视的污染源。
交通工具也是不容忽视的污染因素。汽车、火车、飞机、轮船是当代的主要交通运输工具。它们烧煤或石油而产生的废气也是重要的污染物。特别是城市中的汽车,量大而集中,排放的污染物能直接侵蚀人的呼吸器官,对城市的空气污染很严重,成为大城市空气的主要污染源之一。汽车排放的废气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
大气污染按照其理化性质,一般分为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三类。其中,以化学性污染物的种类最广。化学性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大气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
根据污染物在大气中存在的状态,还可以将其分为气态颗粒物污染物和颗粒污染物。气态污染物,包括气体和蒸汽污染物。大气颗粒物有固态和液态两种形态。按照颗粒大小,可以分为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和细微颗粒物。
大气污染物,从次数上讲有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所谓一次污染物是指由污染源直接排入大气环境中,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均末发生变化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包括各种排放源排出的气体、蒸汽和颗粒物,如CO、SO2、氮氧化合物、类化合物、颗粒物等。
二次污染物是指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等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理化性质不同于一次污染物的新的污染物。常见的SO2和氮氧化合物在环境中遇水分别形成硫酸雾和硝酸雾,氮氧化合物和VOCS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会转化为光化学烟雾。
一般来说,二次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要比一次污染物大。
另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中大气污染越来越突出和明显,出现了复合型污染的趋势,即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叠加。主要污染来源包括机动车尾气排放、燃煤、采暖锅炉排放、工业生产排放、生活炉灶和油烟、地面扬尘等。
其中,比较突出的就是光化学烟雾污染。所谓光化学烟雾是指大气中氮氧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及其受紫外线照射后产生的以臭氧为主的二次污染物所组成的混合污染物。光化学烟雾是一种带有刺激性的棕红色烟雾。在大城市中,机动车拥挤、高楼林立,街道通风不畅,比较容易出现这种情况。长期吸入光化学烟雾,会引起咳嗽、气喘、呼吸困难、头痛、皮肤潮红,甚至是出现心脏功能障碍。所以,光化学烟雾对人们的危害是不容小觑的。
对于沿海和沿湖的城市来说,污染也比较严重。白天烟气随着海风和湖风运行,在陆地上极易形成“污染带”。其实,早期的大气污染,一般发生在城市、工业区等局部地区,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大气中污染物浓度显著增高,使人或动植物受到伤害。虽然说,现在很多的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时候,采用高烟囱排放,以便降低污染物的近地面浓度,但是这种排污方式却使得污染物扩散到更大的区域,从而产生更广的污染。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气污染现状,人们制定出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所谓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指国家在限定的时间内对环境空气中各种污染物的最高允许质量浓度给予的规定,是为了实现国家环境政策要求而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也是控制大气污染、保护人民健康、评价环境空气质量、制订防护措施的依据,具有较强的法律性、技术性和时效性。
WHO(世界卫生组织)于1987年首次提出《欧洲空气质量准则》,由概述、人类健康危险度评价和生态毒理效应评价三部分组成,包括16种有机污染物、12种无机污染物、4种传统空气污染物和3种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准则值,并在1997年进行了更新,将《欧洲空气质量准则》升级为《空气质量准则》,增加了PM2.5等污染物的准则值。随后,2005年WHO对《空气质量准则》进行了更新,提出了4种常见的空气颗粒污染物,反映了目前可以获得的有关这些污染物影响健康的新证据。
同时,针对主要污染物,欧盟于1999年发布了《环境空气中SO2、NO2、NOX、PM10、Pb的限值指令》,规定了SO2等5种污染物的浓度限值。2000年发布了《环境空气中苯和CO限值指令》,规定了环境污染中苯和CO的浓度限。2002年发布了《环境空气中有关O3的指令》,分别规定了保护人体健康和植被的O3的2010年目标值。2008年发布了《关于欧洲空气质量更加清洁的空气指令》,规定2010年PM2.5的目标浓度限值为25ug/m3。
可见,环境空气质量正在遭受着极大的威胁和挑战。世界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人们一定要积极地行动起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保护环境、珍惜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
第一章 走进自然的大气环境
大气环境概说
揭开空气污染的面纱
大气中的颗粒物污染
人类行为和大气污染
关于大气环境的一些基础知识
第二章 沙尘:睁不开眼地行走
令人生厌的沙尘和沙尘暴
是什么造成了沙尘的遮天蔽日
沙尘和狂风的相互作用
沙尘暴的时空分布和基本特征
沙尘暴对内陆城市的侵袭
沙尘:大气中的无情杀手
第三章 雾霾:看不见的天空
什么是雾
什么是霾
气象条件对雾霾的作用
雾霾的季节、时间性变化
雾霾的等级和预警
大城市更易形成雾霾天气
PM2.5和雾霾天气的关系
雾霾的“杀伤力”
近年来我国频发的雾霾天
第四章 沙尘和雾霾的预防与治理
保护和恢复林草植被
加强城市生态工程建设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加强科技力量的运用
提高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
发挥公益组织在环保方面的作用
注重新能源的研发和使用
建立绿色的交通运输系统
提供并健全完备的法律保障
第五章 生活中对污染的防治和自我保护
春季沙尘天气该注意什么
出门要记着戴口罩
个人的日常清洁和护理
室内PM2.5的应对策略
恰当使用空气净化器
适当运动,增强个人体质
善于调节自我情绪
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
第六章 西方国家治理空气的成功经验
雾霾并非中国所独有
英国:从“雾都”到生态之城
美国:多管齐下,限制排污
法国:有条不紊,稳步推进
德国:减排限排,软硬兼施
日本:注重法治,重拳出击
欧盟治霾“立法如山,执法如铁”
亚洲国家对大气污染的应对
第七章 “中国梦”始于头上的“一片蓝天”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中国梦”的依归
鼓足斗志,让天空重回湛蓝
美丽中国,从健康呼吸开始
★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每一个人的生活,关乎民族国家的未来。风沙和雾霾肆虐,环境污染矛盾突出,其实就是大自然向我们亮起了“警示灯”。
——武庆新
★又到雾霾季节,所以买本书来看看如何防护,不过还没有来得及看。不过,书的质量是非常好的。
——读者试读评论
★书很好,快递也很给力。
——读者试读评论
★刚看了一些,很受启发。
——读者试读评论
★书的质量很好,包装和印刷都很好!纸质也不错,很细腻,内容也非常精彩。
——读者试读评论
★现在的空气越来越糟糕,所以想要对此了解一些,这样能够更好地防护。
——读者试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