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谷蔬瓜果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2641284
  • 作      者:
    杨荫深编著
  • 出 版 社 :
    上海辞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编辑推荐
  

日常事物原始本真

  

《事物掌故丛谈》按“岁时令节”、“神仙鬼怪”、“衣冠服饰”、“饮料食品”、“居住交通”、“器用杂物”、“游戏娱乐”、“谷蔬瓜果”、“花草竹木”分为九个大类,基本涵盖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囊括古今中外众多的典故常识。全套书杂以趣闻传说、轶事传奇,内容丰富充实、妙趣横生。

  

★史料价值弥足珍贵

  

追本溯源是《事物掌故丛谈》的超大特色。日常生活中人们熟知的事物起源于何时,又经过怎样的变化成为现今的状态。作者引经据典、信手拈来,这种追溯是以考证典籍的记载为基础撰写而成的。自称有“历史癖”的杨荫深先生遍览群书,通过精心梳理、严谨考证,将各类事物与掌故一一对应,令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

  

★民俗文化市井百态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逐渐加深,大众对民俗文化的兴趣也日益浓厚。杨荫深先生是著名的古典文学史家和民俗学家,深厚的学养根底使这套书集文学历史、民间风俗于一体,按照杨荫深先生撰写《事物掌故丛谈》的初衷来说即:不谈军国大事、典章制度,只谈日常事物、风俗人情;不求深奥,只求生趣;不构鸿篇巨制,只图探明原委。

  

民间记忆亲近历史

  

《事物掌故丛谈》谈论的事物有五百余种,虽大都是散落在大历史之外的小场景、小事物,却是真正的民间记忆,现代人与古人通过这些日常事物的维系而变得亲近起来,历史仿佛也不再是遥远的过往:古人过端午节,我们也过;古人在冬至祭祀,我们在冬至也追思亡者;古人讴歌的牡丹、芍药,如今依然被赏玩……只是这几千年的岁月,其中的往事和故事只有翻开这套书,细读下来,才能明了。

  

名家荟萃清新舒心

  

高雅不俗,风雅兼具。上海辞书出版社特邀当代书画金石名家邓明、潘方尔、赵澄襄诸位先生分别题签、治印、配画,多种艺术形式与《事物掌故丛谈》的文字完美契合,相得益彰。在传统文化风雅典故的大集中,既可增加阅读乐趣,又能提高传统文化修养,在电子书时代可尽情体验阅读之乐。

展开
作者简介
  杨荫深(1908-1989),原名杨德恩,字泽夫,浙江鄞县人(今宁波市鄞州区)。中国古典文学史家、民俗学家。上海市第二至第六届政协委员。曾任中同俗文学会顾问、上海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顾问,上海辞书学会理事。历任商务印书馆、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辞海》编委等职。主要著作有《先秦文学大纲》、《中国文学史大纲》、《中同学术家列传》、《五代文学》、《隋唐五代文学编年长编》、《中国古代游艺研究》、《古今小说来源考》、《中国民间文学概说》、《中围俗文学概论》等。
展开
内容介绍
  谷蔬瓜果一般都以植物类或农业类的图书面貌出现,无非介绍其形态构成、使用价值等内容,而《事物掌故丛谈:谷蔬瓜果》的作者杨荫深先生在他的时代就另辟蹊径,从掌故的角度来描绘它们,正如作者在引言中所说:“这里所说的,只是它们怎样的由来,何以有这样的名称,以及它们的种类而已。间亦叙述一些关于它们有趣的故事……”。从谷物豆类到蔬菜水果,从南方出产到北方种植,《事物掌故丛谈:谷蔬瓜果》详细考证了谷蔬瓜果在史籍文献中的种植历史,以及与它们相关的各类民间掌故,其中不乏奇闻异事,让人不禁感叹小小的瓜果蔬菜竟有如此妙趣横生的故事。
展开
精彩书摘
  此外尚有一种|“玉葱”|,俗称“洋葱”,地下有鳞茎作扁圆状,可供菜食。为中亚细亚原产,我国古时却未见有记载的,直至近年方由外方输入而加栽培。因含有特种的挥发油,所以煮熟后并无十分辛臭。皮色有褐黄赤白数种,以赤皮为最佳,因其极耐贮藏的缘故。
  与葱相似的则为“韭”,俗亦作菲,但徐铉《说文注》云:“韭刈之复生,异于常草。”故自为字,加廿殊非。韭象韭在地上丛生之象,一即地也,又因其久生,故音久。又因性温,称为|“草钟乳”|。《礼记,曲礼》又有“韭曰丰本”之说,故又名“丰本”,亦言刈之复生之意。《内则》称“豚春用韭”,故其效用实与葱同。其种实为我国原产,有山韭水韭之分。“山韭”《尔雅》又谓之“藿”;“水韭”生于池塘中。然普通多栽于园圃,亦如葱一般,无分山水。据《群芳谱》云:“韭茎名韭白,根名韭黄,花名韭菁。”今除供调味外,又用壅白方法,使其辛臭少而质脆嫩,即俗称“韭芽”者是。其法有二,一于冬季密植温床中,使勿露阳光;一将韭叶于地面一寸五分处切断,覆砻糠或马粪于其上,则翌春便有黄白色嫩芽发生。普通所食,即以这一种为多,而不作调味用的。
  又与葱相似的则为“蒜”,又有大蒜小蒜之分。据宋罗愿《尔雅翼》云:“大蒜为葫,小蒜为蒜。”按:孙偭《唐韵》云:“张骞使西域始得大蒜胡荽。”则大蒜出于|胡地|,故有葫名,小蒜似为中土旧有。但李时珍《本草纲目》以为:“瓣少者为小蒜,瓣多者为大蒜,其野生小蒜,别为山蒜。”则蒜实均非我国原产,故于古无闻。蒜的辛臭较葱韭为烈,故普通只采其叶以为调味。惟北方亦食其茎,那是有特嗜食性的原因,非南方人所能食的。
  至于“胡荽”就是现在所谓“香菜”,亦作为调味之用。荽《说文》作棱,云:“姜属可以香口也。”李时珍以为:“其茎柔叶细而根多须,绥绥然也。张骞使西域始得种归,故名胡荽。今俗呼为藤荽,藤乃茎叶布散之貌。俗作芫花之芫,非矣。”又唐陈藏器《本草拾遗》云:“石勒讳胡,故并汾人呼胡荽为香荽。”按:胡荽据中国旧医说有辟鱼肉毒之功,故今人每食鸡鸭肉之类,辄与之同食。据说种此物须诵猥语则茂,因此宋时便有一个笑话,不得不附在这里,以为读者解颐。
  ……
展开
目录
一 稻麦
二 粱黍稷菰
三 豆菽花生
四 菘芥芸薹
五 芹苋菠薐
六 莱菔芜菁
七 薯芋荸荠
八 蕈菇木耳
九 葱韭蒜姜
一○ 瓜瓠茄子
一一 梅杏
一二 桃李
一三 梨柿苹果
一四 柑橘橙柚
一五 橄榄樱桃
一六 杨梅枇杷
一七 石榴葡萄
一八 甘蔗香蕉
一九 莲藕菱芡
二○ 枣粟核桃
二一 荔枝龙眼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