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日本式管理的制度起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4110053
  • 作      者:
    陈俊升著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日本式管理的制度起源》的内容即是探讨日本式管理的制度起源,以便了解日本的政治家与社会运动者在20世纪初期面对因为工业化而不断产生劳资冲突时,如何透过立法与公共政策的制定等制度设计来避免劳资冲突越演越烈,而使得日本的劳资关系能够和谐运作,最后使得企业的竞争力能够维系,经济发展能够持续,并使得国家富强的目标能够达成。
展开
精彩书摘
  “明六社”的另一位重要成员西周的道德论则更为完备,他的道德论结合了西方政治哲学中“自然法”及“功利主义”,又企图修正中国的儒家哲学之伦理观。他提出“三经六纬”及“共同体”的概念(李永炽,1991:p。26),所谓三经指的是健康、知识与财富,又称“人生三宝”,此为近代化社会的道德内涵。“保护健康、促进健康”“广博智识”、“欲求富饶”分别是人对天的三个要义,并认为法律的目的不仅在于消极地不妨碍三者之实现,而在于积极地促其实现。此三要义类似于西方功利主义所追求的最多数人的最大幸福。而所谓六纬指的是“夫妇、亲子、同胞”的天伦与“君臣、兄弟、朋友”的“人伦”等六伦,与中国的五伦“君臣有义、父子有亲、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等五伦相较非常类似,都是在强调人际关系中长幼尊卑的伦理秩序。西周因此衍生出共同体的概念,共同体系指“夫妇、父母、子孙、九族、师友、乡党、国(即天下)”。在西周所主张的现代伦理观之中,从家庭到国家俨然成为一套井然有序的伦理秩序,此一伦理秩序与先秦儒家将国建于家的伦理秩序并无分野。
  对于日本实行富国强兵政策后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三宝价值观所引发的矛盾,西周试图通过实证科学来修正儒家伦理学以消除此种矛盾。因此,他在《百一新论》一书中提出,凡人皆有“群聚之性”,而对于日本而言,此六伦所衍生出来的共同体伦理关系即是日本的社会道德。因此,三经必须与六纬兼容,三经是社会道德根源之基础,追求此三要义并无贵贱上下的差别,端视个人勤惰之不同。在此西周的道德观不仅是先验的,如同福泽一样,也是自律的。在既有儒家共同体的社会道德基础之上去追求三经的私利,终将如功利主义者所言,“合私利而为公益”“公益即是私利的总合”,也就是鼓励个人去追求健康、知识及财富,最终将达成日本社会最大的幸福,这即是社会公益(李永炽,1998:p。44-47)。此一价值观当然也符合了当时日本急欲完成资本主义化,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宗旨。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言
第一节 后进发展型国家的劳资关系
第二节 被迫的现代化
第三节 政治精英的“家长制”论述
第四节 为何重构“家长制”
第五节 为何选择大正民主时期作为研究范围

第二章 从亚细亚生产模式到两种资本主义_
第一节 从亚细亚生产模式谈起
第二节 儒家伦理与资本主义
第三节 后进型资本主义
第四节 日式管理的制度起源

第三章 论述——建构制度的政治行动
第一节 论述分析
第二节 政治精英
第三节 家长制

第四章 劳资关系制度建构的思想脉络
第一节 启蒙与传统的纠葛
第二节 从自由民权走向国权之路
第三节 传统“家长制”的转化
第四节 专制传统的重构
第五节 社会主义运动
第六节 日本社会主义的儒家精神
第七节 民族国家的危机及转化

第五章 资本主义及劳动体制的建立
第一节 纺织工业——出稼型女工
第二节 造船工业——亲方请负制
第三节 矿业——纳屋制度

第六章 劳动组合运动及社会政策论
第一节 劳工运动的序幕
第二节 解决劳动问题的三种主张
第三节 劳资冲突论与劳资协调论
第四节 劳资冲突加剧
第五节 社会主义与社会改良主义
第六节 大正时代的劳工运动序幕——友爱会
第七节 友爱会的“劳资协调主义”
第八节 首次劳动祭——劳工运动的团结及分裂
第九节 工团主义
第十节 中央集权与自由联合
第十一节 “左旋回”及“右旋回”
第十二节 社会政策学会的复活

第七章 政治精英的论述与劳资关系的建构
第一节 现代官僚体系的建立
第二节 社会政策的官僚化
第三节 政策之窗
第四节 选举权的普及化
第五节 推动劳动立法
第六节 “家长制”的论述
第七节 劳资一体论的经营家族主义
第八节 劳动运动思想的防波堤
第九节 选举权的实相与虚相
第十节 选举权与家长制

第八章 家长制的功与罪
第一节 制度选择的兼容性与优越性
第二节 家长制与现代化
第三节 劳动政策的正当性
第四节 家长制的两面性
第五节 正当性的吊诡
第六节 共同利益的面向
第七节 优先性
第八节 公共政策的氛围
参考书目
致谢辞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