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鸡群发病防治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9181342
  • 作      者:
    王英珍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内容介绍
  《鸡群发病防治技术(第3版)》阐述了鸡群发病防治基础知识及病毒病、细菌病、寄生虫病、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等50余种流行面广、危害性大并具有群发性的鸡病,并着重介绍了每种鸡病的流行或群发特点、典型临床症状以及防治方法等实用技术,内容力求通俗易懂,便于操作。本次修订着重于删改一些陈旧的内容,并针对当前生产实际增加一些新内容。《鸡群发病防治技术(第3版)》为可供广大具有中学文化的农村青年、中小型养殖技术有员及养殖专业户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2.剖检注意事项
  剖检的鸡如果患传染病,剖检时应遵守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注意避免因剖检工作不周,散播病原而致疫情扩大。因此,在剖检时应注意:
  (1)剖检的地点应在有一定设备的房间内进行。如果是在野外进行,也应注意选择适当的地方,不应在接近鸡场或行人来往众多及近水源之处。
  (2)尸体的血液、病理渗出物及胃肠管的内容物,不要随便乱放,可先收集在盆子或容器里,再予消毒处理,以免污染周围环境和土壤。
  (3)接触过尸体的器械或用具、解剖台以及解剖处的地面都应注意清洁和消毒。
  (4)解剖完毕后,尸体的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传染病病鸡尸体,应采取焚烧或深埋处理。
  (5)在剖检时必须穿上工作服及胶鞋。解剖完毕后立即更换并做消毒处理。不应穿着剖检时的衣服及鞋进人健康鸡舍。
  (6)剖检过程中手部如果受到损伤出血,应立即用清水把手洗净后,在伤处涂上碘酒等,然后戴上胶手套继续剖检,剖检完毕后,应注意将伤口再做适当处理。
  3.常见病理变化
  (1)充血器官或局部组织血管里的血液含量增多称为充血。可分为动脉性充血和静脉性充血两种。
  ①动脉性充血这是由于小动脉扩张血液流量增加而形成,故其色泽鲜红。这种病变常见于炎症的初期。例如,在肠炎时肠黏膜发红;检查大脑时,如果脑膜的血管明显扩张,脑髓的切面在灰白色的背景上出现明显的红色小点,即为脑充血的现象。
  ②静脉性充血(简称瘀血)是静脉回流受阻的一种现象,其发生原因有多种,但常见的是心脏衰弱而引起。在剖检病鸡时,常见肺、肝、肾、脾脏等器官的瘀血,其颜色呈紫红色或深红色。在剖检中有时见到一侧躯体色泽深红,这是死后因卧位关系而致血液沉积的现象,即鸡死后血液沉积于体躯低下部位的一侧所致,应与生前产生的瘀血相区别。
  (2)出血鸡尸体中,出血病变是很常见的。这是在各种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过程中,血管壁受到各种有害因子的损伤而引起。出血的形态表现有多种,如禽霍乱时在心冠脂肪及肠系膜上可见多量针尖大的出血小点(点状出血);鸡伤寒时发生肝破裂而致大量血液流人体腔内(体腔积血)等。
  (3)水肿和积水由于鸡体水盐代谢发生障碍,而致多量液体蓄积在组织中,这种现象称为水肿。如果水分蓄积在体腔、心包腔、脑腔,则称为积水。
  (4)萎缩器官组织的体积缩小称为萎缩。鸡在长期饲喂过于单纯而非全价的或质量低劣的饲料,以及患某些慢性消耗性疾病(马立克氏病、鸡白血病、寄生虫病)时常引起全身性萎缩。脂肪萎缩时表现为胶冻样。肌肉萎缩可见干燥、无光,心脏、脾脏可见体积缩小。成年鸡发生鸡白痢时卵巢萎缩,卵泡萎缩变形,颜色变暗。
  (5)浊肿浊肿是蛋白质代谢障碍的一种表现,多生于肝、肾、心肌,其特征是发生浊肿的器官颜色混浊,失去原有光泽,类似经沸水浸泡过一样。多发生于急性传染病及中毒之时。类似的变化在尸体开始腐败的材料中也可见到,故判断时应加以鉴别。
  ……
展开
目录

  一、鸡群发病防治的基础知识
  (一)鸡群发病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二)鸡群发病的诊断方法与技术
  (三)鸡群发病的病理剖检及常见病理变化
  (四)鸡群发病的防治措施
  (五)鸡的免疫接种
  (六)鸡群发病的用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二、鸡病毒病的防治技术
  (一)禽流感
  (二)新城疫
  (三)马立克氏病
  (四)传染性法氏囊病
  (五)传染性支气管炎
  (六)传染性喉气管炎
  (七)鸡痘
  (八)传染性脑脊髓炎
  (九)白血病
  (十)传染性贫血病
  (十一)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
  (十二)产蛋下降综合征
  (十三)包含体肝炎
  (十四)病毒性关节炎
  (十五)鸡肿头综合征

  三、鸡细菌病的防治技术
  (一)大肠埃希氏菌病
  (二)禽霍乱
  (三)鸡白痢
  (四)鸡伤寒
  (五)鸡副伤寒
  (六)传染性鼻炎
  (七)绿脓杆菌病
  (八)弧菌性肝炎
  (九)葡萄球菌病
  (十)链球菌病
  (十一)李氏杆菌病
  (十二)坏死性肠炎
  (十三)慢性呼吸道病
  (十四)疏螺旋体病
  (十五)曲霉菌病

  四、鸡寄生虫病的防治技术
  (一)球虫病
  (二)蛔虫病
  (三)异刺线虫病
  (四)绦虫病
  (五)组织滴虫病
  (六)住白细胞虫病
  (七)隐孢子虫病
  (八)鸡虱
  (九)螨病

  五、鸡营养代谢病的防治技术
  (一)维生素A缺乏症
  (二)B族维生素缺乏症
  (三)维生素D缺乏症
  (四)维生素E缺乏症
  (五)矿物质代谢障碍病
  (六)胆碱缺乏症
  (七)痛风
  (八)脂肪肝综合征
  (九)肉鸡腹水综合征
  (十)肉鸡猝死症
  (十一)鸡肌胃糜烂症

  六、鸡中毒病的防治技术
  (一)食盐中毒
  (二)棉籽饼中毒
  (三)菜籽饼中毒
  (四)尿素中毒
  (五)黄曲霉毒素中毒
  (六)磺胺类药物中毒
  (七)马杜拉霉素中毒
  (八)硫酸铜中毒
  (九)有机磷农药中毒
  (十)一氧化碳中毒
  (十一)氨中毒
  附录一  常用药物
  附录二  常用疫苗及诊断试剂
  附录三  推荐的免疫程序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