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实用肠扁虫病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7181129
  • 作      者:
    杨维平,沈一平主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沈一平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终身教学督导专家,卫生部抗体技术重点实验室顾问,全国肺吸虫病防治研究协作组副组长,华东地区组长。1951年毕业于国立江苏医学院六年制医学本科,获学士学位。1951-1953年在中央卫生研究院华东分院全国寄生虫学高级师资班进修。历任江苏医学院寄生虫学助教,南京医学院讲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迄今已从教60年。先后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30余篇(其中论著222篇,综述、讲座等其他文献著作百余篇),参编参审专业教材、参考书、百科全书、专著、译著等近50种,策划组编《人体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实用系列丛书一套。首创专业名词若干,如人芽囊原虫、转续寄生、转续宿主、联合用药综合驱虫法、目标化疗法及城市并殖吸虫等。首次发现江苏的并殖吸虫病流行区,证实长江下游两岸为姜片虫病流行带等。先后获得国家教委、教育部、原卫生部、省人民政府、卫生厅及学校科技进步奖(1-4等)共21项。1995年入选“国际传记中心国际医学名人(第2版)”及1999年委任为该中心顾问委员会名誉委员。自1992年起长期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杨维平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医学学士,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研究生班结业。1990-1991年以访问学者身份师从著名寄生虫学教授沈一平先生,在南京医科大学从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并获国内高级访问学者证书。
  从事病原生物学教学、科研工作30余年,主要研究方向为蠕虫感染免疫与防治研究。先后主持完成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0多项,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非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部分论文被SCI、El或ISSHP收录。出版著作、教材10多部,主编《人体寄生虫病化学药物治疗》和《性传播寄生虫病防治》等。研究成果获省、厅、市级科技成果奖励共9项,其中主持完成的“缩小膜壳绦虫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其形态学研究”获1999年江苏省医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获扬州大学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01年获江苏省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称号。
  历任扬州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主任、扬州大学医学院科研处副处长、扬州大学科研处副处长、扬州大学图书馆副馆长。现任扬州大学病原生物学教授,兼任中华医学会江苏省热带病与寄生虫学分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江苏省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动物学会江苏省寄生虫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扬州大学医学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展开
内容介绍
  在当今种种食源性寄生虫病不断流行蔓延的新形势下,为减少或避免大量人群感染造成国民经济巨大损失和人体健康及生命的危害,有必要加强对占食源性寄生虫病中绝大多数的肠道寄生扁虫类寄生虫病的研究、知识普及和防治实施。为此,特编写本专著以适应当前社会的教育和宣传普及以及培训的迫切需求。《实用肠扁虫病学》系统编撰了人体肠扁虫病(包括人兽共患吸虫病和绦虫病等)的病原生物学、临床学、诊断学、流行病学和防治措施。全书包括五篇,第一篇介绍人体寄生扁形动物的分类地位、生物学特点、免疫学特点、免疫病理学和祖国医学诊治;第二篇介绍人体肠道吸虫病;第三篇介绍人体绦虫病;第四篇介绍人体扁虫病实验研究技术;第五篇介绍人体扁虫病的防治原则。正文后附有国内外参考文献和相关寄生虫的图片资料。《实用肠扁虫病学》可供从事疾病预防控制、临床诊治、教学、科研人员及医学生、研究生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二)肝血吸虫病
  1.病理特点肝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分支内,其虫卵经门静脉血流进入肝脏所致。在肝内虫卵主要沉积于汇管区,引起肝组织坏死和急性炎症反应,形成肉芽组织包绕的“假结核”结节。随着虫卵的死亡,逐渐转变为结缔组织和纤维瘫痕组织,继而虫卵发生退化直至钙化示假小叶弥漫形成,多数假小叶中可见钙化的虫卵结节,且假小叶周围纤维组织明显增生及钙化。本病以肝左叶增大为主,肝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与病期早晚、感染轻重以及人体免疫反应有关,可分为急性、慢性及晚期血吸虫病。急性期可出现肝大、常伴压痛、黏液血便、发热等临床症状;慢性血吸虫病患者的可不出现明显症状或只出现肝脾大,乙状结肠呈索状,有压痛,间歇性下痢等症状。晚期血吸虫病患者有明显的肝硬化及门静脉高压症状群。因成虫主要寄生在肠系膜下静脉内,含虫卵的肠系膜下静脉血液首先与脾静脉汇合,然后与肠系膜上静脉血液汇合后进入门静脉,由于分流现象,含虫卵多的血液进入肝左叶内,可能是造成左叶增大的主要原因,此特征可用于肝硬化成因的鉴别。
  2.影像学表现肝脏血吸虫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故必要的影像学检查对病程的判断及组织损伤情况的了解有较大帮助。
  (I)B超表现:急性血吸虫病肝脏形态轮廓基本正常,各径线有不同程度的增大,一般以肝左叶较明显。内部回声分布不均,回声增粗增强,但一般缺乏特征性改变。慢性血吸虫肝病肝切面形态正常或异常,肝右叶特别是右后叶缩小,左叶增大;肝表面不光整,呈波浪状改变;肝内回声增粗增强,回声稍强的纤维光带将肝实质分隔成鳞片状或网格状不规则小区,呈地图样改变;肝内门静脉壁回声增厚增强,可呈“干线状”改变,可见门静脉血栓和门静脉海绵样变性;肝静脉变细,回声模糊或消失,伴有肝硬化时可有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声像图表现,如门静脉增宽、脾大、脾静脉增宽、侧支循环形成、腹水等;彩超显示肝内血流无异常,当并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时,可示门静脉血流速度减慢及侧支循环的异常血流信号。
  (2)CT表现:吸虫病早期类型,因其不具备晚期肝血吸虫病的一般特点,其CT征象与肝癌难以鉴别,往往易于发生误诊。其主要原因,首先,肝内均具有低密度结节性病灶,并且多有边缘不均匀强化;其次,缺乏肝血吸虫病的典型钙化征象。肝硬化征象;晚期血吸虫病CT典型征象有:肝脏及包膜下钙化;汇管区扩大;门静脉系统的钙化;肠管和肠系膜的改变。其中最主要是肝内网状和分支状钙化,为本病特征性征象。时在汇管区可见团状钙化,汇管区增大,形成境界清楚的小低密度灶,大小为小0.5~Imm,为汇管区虫卵引起纤维化及门脉分支血管扩张所致。如采用增强扫描,在低密度灶内,可见小点状高密度影,即为扩张的小血管断面,此为另一特征性表现。本病肝叶比例失调不明显,约半数有脾大,部分病例有腹水。
  ……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概述
第一章 扁形动物的生物学特点及其范畴
第一节 吸虫分类及其生物学
第二节 绦虫分类及其生物学
第三节 人类宿主肠道生理与免疫学特点以及扁虫病免疫病理学
第四节 祖国医学有关人体肠道扁虫类致病及诊治的论述

第二篇 人体肠吸虫病
第二章 简述
第三章 布氏姜片吸虫病
第四章 片形吸虫病
第五章 后睾吸虫病
第六章 华支睾吸虫病
第七章 次睾吸虫病
第八章 棘口吸虫病
第九章 异形吸虫病
第十章 双腔吸虫病
第十一章 阔盘吸虫病

第三篇 人体肠绦虫病
第十二章 简述
第十三章 猪带绦虫病(猪囊尾蚴病)
第十四章 牛带绦虫病
第十五章 亚洲带绦虫病
第十六章 微小膜壳绦虫病
第十七章 缩小膜壳绦虫病
第十八章 克氏假裸头绦虫病
第十九章 线中殖孔绦虫病
第二十章 犬复孔绦虫病
第二十一章 西里伯瑞列绦虫病
第二十二章 司氏伯特绦虫病
第二十三章 曼氏迭宫绦虫病(附:曼氏裂头蚴病)
第二十四章 阔节裂头绦虫病
第二十五章 其他罕见肠绦虫病

第四篇 人体肠扁虫病实验研究技术
第二十六章 扁虫及相关标本采集、制作与保存
第一节 绦虫
第二节 吸虫

第二十七章 寄生虫感染的诊断技术
第一节 病原学检查方法
第二节 影像学诊断技术
第三节 免疫学诊断技术
第四节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

第二十八章 扁虫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
第一节 绦虫的实验动物模型
第二节 吸虫的实验动物模型

第二十九章 扁虫的人工培养技术
第一节 绦虫的体外培养
第二节 吸虫的体外培养

第五篇 人体肠扁虫病的防治原则
第三十章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第一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与肠扁虫病的防治
第三十一章 环境改造
第三十二章 化学药物防治
附录人体寄生虫与寄生虫病实用系列丛书目录
彩图肠道寄生扁虫实物照片
一、肠道寄生吸虫照片
二、肠道寄生绦虫照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