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传统水车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610461
  • 作      者:
    方立松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方立松,1965年9月生,安徽芜湖人,先后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历史系、河南大学历史系、南京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分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现为凤凰出版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总编助理兼第二编辑室主任,副编审,中国农业历史学会理事,安徽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农业科技史、出版理论与实践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华农业文明研究院文库·中国农业遗产研究丛书:中国传统水车研究》特点:
  第一,研究内容贯通古今,全面阐述传统水车发展的历程及其作用与影响。作者主要依据水车形制的演进,将其发展历程分为汉唐产生、宋元定型、明清体系完善、近现代衰落四大阶段,详述各阶段水车发展的表现及其因素,其中对当代水车使用情况的实地调研用力较多。
  第二,利用设计学方法,从结构设计、工作原理、材料工艺、视觉设计和设计特点等五个方面,剖析各种水车的结构和功能;还通过实地调研采访,详细记录了翻车制作和架设的方法。书中对各种动力类型的水车,均绘制了平面图或立体图,其中包括结构与名称图、三视图、主体结构分解图、动力结构分解图、工作原理示意图、结构比例分析图等,计有图片五六十幅,是全书亮点之一。
  第三,探讨水车应用与推广的有利条件及阻碍因素,重点总结明清时期全国各地的水车使用情况,其中关于水车灌溉效率、大棚车制度、水车应用影响因素的分析颇有新意。第四,探讨传统水车的文化意义。历史上的水车文化内容很丰富,其中包括人们在水车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经济与社会关系以及风俗习惯,蕴含着农业时代人们对于水车的情感。书中关于女人车水、水车鼓、水车号子的文字,会让人感受到踏车排灌的劳苦以及车水者苦中作乐的生活面貌。
展开
精彩书摘
  《后汉书·杜诗传》记载:“杜诗,字公君,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七年(建武七年即公元31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唐李贤等诗云: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今激水以鼓之也。)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①
  桓谭所记的就是水碓,杜诗所记的则是更为复杂与进步的水排,亦即利用水力冶金炉鼓风工作。水碓与水排是利用水力为人做功的机械,不是灌溉水车,但利用水轮的原理是相同的。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很可能和筒车的发明有关。水排是利用水力来推动水轮转动,再通过杠杆作用,推动排橐,进行鼓风,提高炉温,熔化铁料,铸造农器。如果不用杠杆,而在水轮上安装竹筒,使竹筒装水,这便改制成了筒车。所以,从技术上讲,水轮、水排的发明离筒车的发明已经不远了,筒车发明者可能正是沿着这样的思路创制的。
  水轮有卧式、立式两种。立式水轮的灌溉亦称筒车灌溉。李约瑟称筒车为戽水车(周边罐轮),这一种筒车与中国翻车及中东的“塞快亚”(Saquya)(一种装罐之环链)不同者,在于无链,且水斗系连接至轮之周边上,在底部取水而在顶部排出,因而有筒车之名,此轮可由水流之力转动,但须装有桨叶,如在静水中则自需使用人力或畜力。
  李约瑟说:筒车最早起源于印度,其出现的时间约为公元前350年,或者更早。②筒车在中国出现的准确时间不明,但时间较印度为晚,李约瑟推测筒车是由印度传人中国的。至于传人的路线,可能是经由中亚,而传至中国北方。事实上中国筒车灌溉可能走的是自己的路子,我们知道,立式水轮最早出现在西汉的水碓上,水碓、水排具备与筒车相近的技术条件,历史上就有连机碓既加工粮食又引水灌溉的例子。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凡水碓,山国之人居河滨者之所为也,攻稻之法省人力十倍,人乐为之……一举而三用者,激水转轮头,一节转磨成面,二节运碓成米,三节引水灌于稻田。”①这说明水碓不仅可以磨面碓米,还可以兼做筒车引水灌田。中国筒车的起源是个谜,我们现在只能推测,它可能产生于经济技术发达的黄河流域,由水碓、水排等农产品加工机械衍生而来,后传到了南方,找到了适合的地壤,形成了带有地域特色的南方筒车,不否认中国完全独立地发明了筒车,时间大约在汉至唐初期间。
  ……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传统水车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 汉唐时期传统水车的产生
第二节 宋元时期传统水车的演进与定型
第三节 明清时期水车体系的完善
第四节 近代以来传统水车的衰微

第二章 传统水车的设计与制作
第一节 水车设计思想
第二节 传统水车形制
第三节 传统水车的制作与架设

第三章 传统水车的应用功效
第一节 灌溉功能
第二节 排水功能
第三节 济漕、制盐与其他功能
第四节 灌溉效率

第四章 传统水车的应用与推广
第一节 传统水车应用与推广的自然条件
第二节 传统水车应用与推广的社会条件
第三节 传统水车应用与推广的主要区域
第四节 影响传统水车推广与发展的因素

第五章 传统水车经济与文化
第一节 水车的所有及其经营
第二节 水车传说与风俗
第三节 水车风情

第六章 传统水车的历史地位、外传与价值嬗变
第一节 传统水车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 传统水车在国外的传播
第三节 传统水车的价值嬗变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