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创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546383
  • 作      者:
    兰思仁主编
  • 出 版 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会议收到来自海峡两岸水土保持科技工作者的72篇论文,为展示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工作者的研究成果,《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创新》共选编19篇有代表性的论文,涵盖了红壤区不同类型区的水土流失规律和基础理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水土保持战略研究和效益评价等方面。《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创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有关水土流失治理理论与实践,第二部分为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技术研究,第三部分为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实践研究。该书是海峡两岸水土保持工作者结合不同红壤区的水土流失治理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该书的出版有利于水保工作者之间的交流,加快科研成果的集成推广,为海峡两岸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展开
精彩书摘
  3.3.1  创新模式
  要按照生态省、生态县建设的要求,治理模式上要着眼长远,治理方式上要讲究实效,产业发展上要科学布局,不断形成生态优势,体现科学发展。首先,要坚持小流域治理与交通网格化并重。以小流域为单位进行综合治理是治理大江大河、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开展生态建设的主要做法。在坚持小流域治理的基础上,进一步着眼于区域协调发展的全局,通过大力加强交通道路建设,实现道路网格化、体系化,大幅度降低边远水土流失治理区的治理成本,也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条件。其次,要坚持梯度治理。根据灾害的不同程度,分别启动实施生态恢复工程、生态修复工程、生态观复工程,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理策略。最后,要坚持综合开发。以低山丘陵区人口密集区为重点、以小流域为单位、以开发性治理及植被恢复为手段、以水土保持为目标,按照当地自然经济条件,进行全面统一规划,以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综合开发治理,可以形成对水土流失遏制的合力,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而且能够达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3.3.2  创新机制
  水土保持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涉及面广,协调治理难度大,需要政府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来推动,逐步建立长效机制。首先,要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由于长汀县广大群众为新一轮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付出了大量财力和艰辛劳动,为汀江下游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下游地区有责任对长汀进行经济补偿,或者由长汀向中央、省里申请生态补偿经费。只有建立起生态补偿机制,水土流失治理工作才会持久。其次,要进行产权制度创新。在综合治理过程中会涉及耕地、林地等各种资源的产权或使用权流转问题,要从推动事业发展的高度,以更加开阔的视野,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最后,要创新投入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吸纳省内外资金投向生态治理,并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根据工程的规模、质量、效益进行补偿,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投入体系,吸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
  3.3.3  创新科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重视科学技术与生产相结合,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技术优势,推广科技成果。从水土保持工作的紧迫需求出发,着重解决治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治理难点,如边治理边破坏、强化治理而造成生态系统不稳定、“老头松”问题。探索建立科技协作机制,吸引省内外科研院校参与联合攻关,广泛研究和应用推广水土保持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水土保持的科技含量和创新内容。集成创新与引进吸收相结合,立足长汀县治理水土流失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吸收和消化国际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的最新科学理论与研究成果,加快治理步伐。加强水土流失监测,加强水土保持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促水土保持建设高效化,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
展开
目录
一、综述篇
生态文明时代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的战略思考
站位生态文明提升“长汀经验”
福建农林大学助推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纪实
长汀水土保持博士生工作站运行模式及推广建议
红壤侵蚀区生态经济小流域治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林业生态恢复措施对缓解“贫困陷阱”的作用——以福建长汀为例
长汀水土流失治理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现状及其对策
二、技术篇
水库集水区之经营与管理——以德基水库为例
上下游渠床坡度对自由跌流冲击力与冲击位置影响之探讨
芒萁入侵与侵蚀坡地生态重建研究
狼尾草在水土流失区的综合利用
长汀稀土矿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效果评价
植物措施对石灰石矿废弃地植被恢复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三、长汀篇
长汀“复合型”植被重建模式研究
长汀强度水土流失区不同治理措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水文监测在分析水土保持成效中的作用初析
长汀水土流失区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物种多样性比较
长汀水土流失区杨梅生态园丰产栽培技术
不同治理模式对长汀水土流失区马尾松林的生态恢复效果
附:
“海峡两岸红壤区水土保持研讨会”关于治理水土流失,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家园倡议书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