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我国低碳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基于碳足迹核算和适用性低碳技术应用的视角:from views of carbon footprint calculation and applicable mitig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9183513
  • 作      者:
    米松华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米松华,管理学博士,1977年8月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97年就读于东北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林业经济管理专业(本硕连读),师从我国林业经济管理著名专家曹玉昆教授,2003年获管理学硕士学位。2003—2009年在中国防卫科技学院任教,2009—2013年就读于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师从我国“三农”领域著名专家黄祖辉教授。现为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农业领域的研究。博士期间开始涉足低碳农业研究,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低碳农业课题,在一级期刊和EI期刊中发表多篇相关学术论文。获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2011年“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相关低碳农业研究成果被浙江省农业厅采纳。
展开
内容介绍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为严峻的全球环境问题。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耦合关系明显,一方面在高能耗的石油农业生产模式下,农业已成为温室气体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另一方面气候变化将导致生产潜力与农业资源有效供给的矛盾,给农业生产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农业生产国,无论是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占总排放的比重,还是甲烷和氧化亚氮两大农业源温室气体排放占各自总量的比重均居全球最高。中国农业活动基数大、增长快,如不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农业活动相关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还会增大;且以“机械化+化学化-农业现代化”为特征的发展模式所带来的土壤、水体、空气等立体交叉污染和食品不安全等负外部性也将日益严重。因此,研究我国低碳型现代农业发展问题,不仅在理论上有意义,而且在实践上可以为我国农业减排技术推广和低碳农业发展提供指导。
  目前国内外学者已对低碳农业发展问题进行了不少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但从研究侧重来看,主要体现在重适应轻减排、重宏观轻微观、重技术轻推广,尤其是对微观农户减排技术采纳系统实证研究的尚不多见。基于此,《我国低碳现代农业发展研究:基于碳足迹核算和适用性低碳技术应用的视角》主要应用系统论中的协同理论和经济学中的外部性理论,结合已有低碳农业国内外研究成果和现代农业理论推导,首先,界定了由概念群、核心要素、衡量指标组成的低碳农业内涵体系,并构建了低碳现代农业分析逻辑框架;其次,应用碳足迹理论采用全生命周期法对全国和各省区农业温室气体排放进行系统核算并对影响因素进行逐年分解分析;再次,利用德尔菲专家评价法筛选出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适用性技术和管理措施,并以此为基础,运用微观计量技术以稻田种植为例,对稻农减排技术采纳意愿以及一体化减排技术采纳数量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通过典型案例研究,对低碳农业发展中技术、组织、政策耦合进行深度挖掘,并对水稻种植不同技术组合的排放效果、成本-收益、边际减排成本进行了定量比较分析。基于以上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提出了我国低碳型现代农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本章综合已有文献研究和发展现状,在对现代农业发展阶段、现代农业内涵和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演变理论推理的基础上,对低碳农业内涵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基于此构建了低碳现代农业整体分析逻辑框架。
  首先,对国内外现代农业发展阶段理论、现代农业内涵、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及演变进行系统梳理,试图对我国目前现代农业所处发展阶段、核心内涵、主导模式作出基本判断。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农业发展总体处于从现代农业初步实现阶段到现代农业基本实现阶段的过渡阶段。随着“石油农业”负外部性日益凸显以及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的挑战,使现代农业向着多要素耦合、多学科融合、多效益协同、多功能发挥、多市场嵌入的更具环境可持续性的方向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内涵演进与国家执政理念和经济方针密切相关,现代农业内涵拓展基本脉络:(1956年,农业现代化)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电气化→(2003年,科学发展观)科学化、标准化、集约化、商品化、组织化、产业化、信息化、社会化→(2005年,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两型社会)循环化、生态化→(2007年,生态文明)多功能性→(2007年,发展低碳经济)低碳化。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演进基本脉络:(现代农业初步实现阶段)石油农业→(现代农业基本实现阶段)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现代农业全面实现阶段)可持续农业。可持续农业包括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低碳农业、精准农业等具体实践模式。
  其次,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明确界定了低碳现代农业基本定义和与其相关的重要概念,包括低碳排放、低碳化、低碳生产力构成的概念群,并对低碳现代农业内涵进行了具体阐释,深入分析了低碳现代农业的发展准则、实现途径、最终目标及其本质;提出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低碳技术、消费模式四个核心要素,构建了以低碳农业资源指标、低碳农业生产指标、低碳消费指标、低碳农业政策指标为基础的低碳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对相关农业发展模式进行了异同比较,简言之,可持续农业和环境友好型农业属于现代农业发展思想和理念,生态农业、循环农业、有机农业、低碳农业是其具体实践模式。生态农业涵盖的内容最丰富,一切无害于或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生产经营方式均属于生态农业范畴,其中有机农业是生态农业的一种生产方式。从生态农业、循环农业、低碳农业产生背景和核心特征看,低碳农业窄于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窄于低碳农业。
  ……
展开
目录
序言
摘要
第1章 导论
1.1 相关概念和研究对象界定
1.1.1 碳源与碳汇
1.1.2 农业源温室气体
1.1.3 农业碳足迹边界界定
1.2 研究背景和问题提出
1.2.1 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
1.2.2 低碳经济与低碳农业
1.2.3 已有研究与本研究落脚点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的目的
1.3.2 研究的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内容结构安排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4.2 内容结构的安排
1.5 研究所用的理论与方法
1.5.1 所用的理论
1.5.2 所用的方法
1.6 研究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1.6.1 本研究可能的创新之处
1.6.2 本研究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研究之处

第2章 低碳农业研究文献综述
2.1 低碳农业问题文献检索情况
2.1.1 低碳农业问题英文文献检索情况
2.1.2 低碳农业问题中文文献检索情况
2.2 国外低碳农业研究文献综述
2.2.1 农业源温室气体来源测度和减排机理研究
2.2.2 农业源温室气体数量和结构特征核算研究
2.2.3 农业减排技术路径和减排措施经济分析研究
2.2.4 农业减排和适应气候变化协同机制研究
2.2.5 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政策设计研究
2.3 我国低碳农业研究文献综述
2.3.1 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自然科学领域研究
2.3.2 低碳农业内涵相关研究
2.3.3 农业生产碳排放及影响因素分解研究
2.3.4 低碳农业必要性和制约因素研究
2.3.5 低碳农业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研究
2.3.6 低碳农业发展政策与机制设计研究
2.4 国内外低碳农业研究文献评述

第3章 低碳农业发展概况综述
3.1 国外低碳农业发展概况
3.1.1 国外低碳农业发展实践概况
3.1.2 国外低碳农业发展相关政策
3.2 国内低碳农业发展概况
3.2.1 国内低碳农业发展实践概况
3.2.2 国内低碳农业发展相关政策
3.3 国内外低碳农业发展评述

第4章 低碳现代农业分析框架的构建
4.1 现代农业发展理论及其演变
4.1.1 现代农业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演变
4.1.2 现代农业内涵及其演变
4.1.3 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及其演变
4.2 低碳现代农业内涵体系
4.2.1 低碳现代农业的内涵阐释
4.2.2 低碳现代农业的核心要素
4.2.3 低碳现代农业的衡量指标
4.2.4 与相关发展模式异同比较
4.3 低碳现代农业分析框架
4.3.1 低碳现代农业分析框架的构建
4.3.2 低碳现代农业分析框架的说明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低碳农业发展判别
5.1 我国农业碳足迹核算及时空特征判别
5.1.1 碳足迹核算方法与数据来源
5.1.2 我国农业碳足迹的时序特征判别
5.1.3 我国农业碳足迹的区域差异判别
5.2 我国农业碳足迹影响因素判别
5.2.1 模型构建与数据来源
5.2.2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 主要结论

第6章 适用性低碳农业技术的筛选分析
6.1 指标和方法
6.1.1 适用性及其指标
6.1.2 德尔菲法概述
6.2 流程步骤
6.2.1 准备阶段
6.2.2 问卷设计及调查过程
6.3 问卷处理过程及结果分析
6.3.1 农田氧化亚氮减排技术清单及筛选
6.3.2 稻田甲烷减排技术清单及筛选
6.3.3 畜牧业减排技术清单及筛选
6.3.4 农业源温室气体减排技术体系及其释义
6.4 基本结论

第7章 农户适用性低碳技术的采纳研究
7.1 研究方法与模型设定
7.1.1 二元选择模型
7.1.2 计数模型
7.1.3 逐步回归
7.2 样本区域、数据获取和变量设置
7.2.1 样本区域的选取
7.2.2 问卷设计
7.2.3 数据获取
7.2.4 变量设置
7.3 问卷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7.3.1 样本基本特征描述
7.3.2 稻农气候变化认知及适应性行为状况
7.3.3 稻农品种选择偏好描述
7.3.4 稻农水肥管理行为分析
7.3.5 稻农耕作制度基本概况
7.4 影响稻农减排技术采纳的计量经济分析
7.4.1 二元选择模型结果分析
7.4.2 计数模型结果分析
7.5 主要结论

第8章 低碳农业发展典型案例分析
8.1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8.1.1 研究方法
8.1.2 调查设计与数据来源
8.2 案例介绍
8.2.1 河横村发展历程
8.2.2 河横村低碳农业做法
8.3 案例分析
8.3.1 水稻种植不同技术组合排放效果比较
8.3.2 水稻种植不同技术组合成本收益比较
8.4 讨论与结论

第9章 结论与政策启示
9.1 主要结论
9.2 政策启示
9.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农业碳足迹总量核算计算公式和排放因子
附录2 关于农田氧化亚氮适用性减排技术筛选德尔菲法调查问卷(首轮问卷)
附录3 关于稻田甲烷适用性减排技术筛选德尔菲法调查问卷(首轮问卷)
附录4 关于畜牧业温室气体适用性减排技术筛选德尔菲法调查问卷(首轮问卷)
附录5 关于稻田甲烷适用性减排技术筛选德尔菲法调查问卷(第二轮问卷)
附录6 稻农稻田甲烷减排技术采纳调查问卷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