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我的书架
0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全部
畅想之星
馆藏精品
浙江新华
超星
出版时间 :
搜索
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
¥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ISBN:
9787508642604
作 者:
雷宇著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4
收藏
加入书架
畅销推荐
生吞(悬疑剧《胆小鬼》原著小说张一白、李克勤、史航、关晓彤推荐“匿名作家计划”首奖郑执重操长篇)
浙江文艺出版社
2022
数据分析基础——基于python的实现(基于python的数据分析丛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
燃烧的蜂鸟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
python数据分析与应用(第2版)(微课版)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22
图解数据结构--使用java(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
c#码农笔记——从第一行代码到项目实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丛书)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2
区块链智能合约与dapp应用实战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0
python网络爬虫技术与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2
皇帝的鼻烟盒(约翰.迪克森.卡尔作品)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22
json必知必会
人民邮电出版社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网络爆贴,天涯点击量超过30万,首页头条推荐。
《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专业地还原了事件原本的细节,是生动、鲜活、严肃、深刻的事件备忘,呈现一个公众不曾认知的真实中国。
《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用大量第一手的客观资料,记录了许多影响中国的重大事件,以及对事件的深刻理性的思考,从大事件的角度展现了社会的变迁,兼具人文关怀和社会学价值。
吴小莉、闾丘露薇、刘春、梁文道、胡彬、曹景行、鲁健……联合推荐
《看见》之后,又一本直指真相、震撼人心的中国社会备忘录。
海报:
展开
作者简介
雷宇,凤凰卫视资深记者,2008年度网友最喜爱记者,2013年灾难报道最佳记者。
中国传媒大学本科毕业后,赴英国留学并获得大众传媒和新媒体双硕士学位。2006年加入凤凰卫视后,长期坚持关注民生,多次深入矿难现场进行采访,曾参与报道山西与河南等地煤矿透水事故、山西洪洞矿难以及西藏“3·14事件”、北京奥运会、三鹿奶粉事件、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
展开
内容介绍
一个连续七年深入新闻一线现场记者的大事件观察侧记,地震、泥石流、溃坝、奥运……一位与汪洋、孟建柱、孟学农、李毅中、郭伯雄等众多政要名流面对面的采访者的真实感受;一位最受网友欢迎的新闻记者职业生涯的回顾和总顾。
真实的现场细节的还原、第一线材料,呈现一个公众不曾认知的真实中国,她的笔触生动、鲜活、严肃、深刻,带给我们思考和反思,为时代留下个体的注脚。
当我们翻开关于那些曾经影响无数人命运的事件的记录,看到一个个具体的人,也看到一个个事件原本的面目,我们将更深刻地理清事件与人、人与人,以及我们与国家的关系,了解我们这个国家,了解我们身边这块土地上曾发生过的与我们的命运休戚相关的大事,知道它们如何发生,我们又该怎样面对。
崔永元说:我希望五六十年以后终于有一本被大家公认的书,不管它是宏观叙述的还是细节叙述的,大家认为它是真实的。
相信,《现场:凤凰记者看见的真实中国》就是这样一本书。
展开
精彩书评
这里记录的每一个事件,都会成为未来历史研究的案例,而作为一名电视记者,作为细腻的小心翼翼的历史材料收集者,作为一名永远充满疑问与思考的记录者,作为一名温良悲悯的女性讲述者,雷宇对于这些事件的记忆与讲述,具有独特的美学风格和历史文本价值。若干年后,人们会像阅读那些外国记者的民国记录著作一样,也会在这本书里阅读我们这个时代,触摸我们这个社会。
——刘春
本雅明曾经说过,战场上回来的士兵没有故事可说。我想,一个见多识广的记者大概也是如此。因为他看过太多灾难之后的废墟,晓得一切值得珍重的事物终将无常;他还见过种种美丽图景与修辞的背后,明白人间的诡诈与冷漠。所以他也应该没有真正故事可说。他开始习惯用大家喜欢的表情去遮盖他的嘲讽、麻木、犬儒,乃至于虚无。然而,年轻的雷宇却依然有感,居然还懂得感动,懂得难过,甚至还在相信些什么。好比战争之中对自己许下了诺言的幸存者,把故事带了回来。那些在她生命之中所折射出来的,其他生命的故事。
——梁文道
对于热爱新闻工作的年轻朋友来说,凤凰是一个聚集理念和实践机会的舞台,雷宇在这个舞台上也曾经历了向往、磨练、成长、茁壮,我们称之为“凤凰化”的过程,这本书就是她把这段历程分享给所有热爱新闻工作的朋友们。
——吴小莉
时间过得真快,我的年轻同事,也已经可以用资深来形容了。对于做新闻的人来说,平台很重要,但是平台提供了机会,个人的努力也很重要。看一个媒体人的成长过程,还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记者这一行,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闾丘露薇
做新闻工作很辛苦,尤其是凤凰卫视这样媒体里的年轻人,必须付出多。如果没有点新闻理想,如果没有点吃苦耐劳的傻劲,最好还是别干这一行。但雷宇坚持到了今天。在新闻现场你会很快磨砺成熟,变成一个真正的新闻人,她的《现场》就是成长记录。
——曹景行
作为一名一线记者,作者有机会到达许多新闻事件现场。她以细腻的笔触平实的视角,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让新闻事件活了起来。这体现了作者的职业素养和悲悯情怀。
——鲁健
展开
精彩书摘
“在真相和正义之间我选择真相。”苏珊?桑塔格这样说。这个被称作“美国公众的良心”,以笔锋犀利著称的评论家之所以坚持这一标准,源于她内心深深的焦虑:“我焦虑的是各种权利以及我所坚持的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比如,讲述真相的某些东西,未必有助于推进正义。有时候,推进正义或许会导致相当多的真相遭到隐瞒。”
这是多么简单却难理解的一句话。但对于每一个人,只要他的阅历足以支撑他了解现实的复杂,就会意识到正义与邪恶之间那细如蚕丝般模糊的界限,以及真相极容易受到价值观、话语场、偏见的影响,从而被遮蔽这一事实;也因此会更加钦佩苏珊?桑塔格这一选择的勇气。
2006年,我刚成为凤凰卫视驻北京记者站的记者,还没有足够的阅历。那时的我,最大的心病是怎么适应这份工作。
上班的最初几个月,我不太敢跟同事亲近,也不怎么说话,常常手里拿本书,从上班坐到下班。
在同事眼中,我一定是一个怪人。
曾经和闾丘露薇老师去过伊拉克战场、也去过非典现场的魏永林老师,可能看我一头雾水,点拨我,要我首先要学会凤凰的风格。
什么是凤凰的风格?
从小到大,我看得最多的新闻节目就是《新闻联播》。我所理解的新闻就是那样的:播音员正襟危坐,不苟言笑,介绍的都是国家大事,必须严肃。用的词也是大词,什么坚定不移、一如既往、实事求是、前所未有、继往开来之类的。而且有个套路,每条关于会议的新闻,开始总是对现场的描写,比如红旗飘扬、气氛庄严;或者是天气的描写,比如和煦的春风、芳草吐绿,秋高气爽……上大学后,我才知道《新闻联播》的风格有一个专业术语叫“新华体”,是新华社早年报道新闻时通常使用的一种写作形式,特点是速度快,讲究时效性,并且篇幅短小,强调严谨、稳健,但是文字有时候难免显得生硬。
凤凰的新闻则没有一个特别固定的搭配,只要记者感觉可以帮助将一则新闻讲好,形式可以采用任意的排列组合。语言上,也有境外媒体的特点,首先是口语化,日常语言居多,就好像是一个朋友向另一个朋友娓娓道来,还要淡化大陆的色彩。选题避免大而空,如果不是人们关心的、和人们有切身联系的,就不会选择报道。
但长期的思维惯式要改掉谈何容易。
最初我写稿子,导语里生怕漏掉某某某主办、某某某领导参加,一遇到会议,我习惯性地把领导放在重点;政府部门举办的记者会,我照本宣科,满纸都是一二三四冗长的句子,害怕漏掉任何信息。以现在的标准看,我那时的稿子三分之二都是废话。
终于有批评,说我“比央视还央视”。
批评一针见血。我心里清楚我的问题,不在于用词,而是我的思维,已经陷入一个套路。
大学时的写作课,老师阿忆反复提醒我们不要掉入思想的陷阱。这个陷阱是无形的,它会吞噬掉任何独具新意的创想,拖拽着思维走上一条定式。
我想我已经掉入了这个陷阱。我意识到我的问题所在,又不知该从何入手。长期的耳濡目染、言谈身教,早已在我身外形成一道道藤蔓,它们紧紧缠绕,深入骨肉,要拔掉它就要打碎那个旧的自己,这个过程难免疼痛。
视角、视角,每次开会潘力老师都强调。我的困惑在于,什么视角,怎么找到它。
我无比佩服闾丘老师,她总能找到最锋利的那个点、将问题抛给最有可能回答的人,角度和内涵都堪称深刻。每当她指导我应该向嘉宾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时,我都会由衷地感叹她深厚的功力。
同样一个选题,我完成报道之后也找来其他外国媒体的报道,看角度的不同。大而空是我的特点,具体而细小则是外电的共性。看得多了,我总结出结论:所谓外媒视角并不是因为它有多独特,而是在于它反映的都是人们真正关心的,它不把自己作为高高在上的信息垄断者或是某种歌功颂德的宣传者,而是一个平等的发布者。它所表达的信息必是能解答你心中疑问,勾起你感叹一声:原来是这样。
要做到这点需要沉到生活中,从生活的土壤中咂摸出营养来。
刚上班的那一年,有段时间,北京的菜价升了好几倍,通胀的压力已经凸显,但是很少买菜做饭的同事们却后知后觉。因为工作关系,大家很忙,通常会在外面随便解决吃饭问题,像我这样家在北京的,就回家与父母一道用餐,餐费都由父母负责,自然不知柴米贵。潘老师给我们开会,为我们漏掉这条新闻感到遗憾,他说:“感觉你们像全部生活在真空里,所以不了解这些平常人们的生活。”
这或许就是我的问题所在:缺乏对世界探求的欲望。
多年顺遂的生活使我感觉给予我的一切似乎都是理所当然的。这种顺遂使我向四周探知的触角变得迟钝,对周围的一切开始感到麻木,停止向深处挖掘。
后来当我看到皮特?海斯勒写的《寻路中国》时,更感到了这种差距所在。他提到的很多有意思的细节就在我的身边,但是为什么长久以来我却对它们视而不见?
这并不能全部归结于一个外国人的全新视角,而是作为记者与记者的差距。
在成为一个记者多年后,我现在越来越感到,新闻并不只是信息的传递,它是这个世界的反映,更是与这个世界发生联系的方式。新闻的新不在于事件发生的时间点,而在于记者呈现它的角度。这依赖于它的报道者独具慧眼的选择,与保持长久的探寻世界的渴望。
二
“你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是你自己。你必须战胜自己。”我对自己说,想起最喜欢的一部电影,中文名叫《她比烟花寂寞》,讲的是大提琴家杰奎琳的故事。她是一个音乐神童,却为自己的天分所苦,终生在音乐和俗世的生活中挣扎,但为音乐而生、为音乐而死是她的命运,这注定她要像在天空绽放的烟花一样孤寂。片尾,杰奎琳与童年的自己在海边相逢。她告诉童年的自己:“Just want to tell you, 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alright。”生命的最后,她终于领会要安然接受命运的安排,她与自己讲和。
我喜欢这句台词,喜欢它其中表达出的顺其自然的意味。
刚做记者那一两年,我时常犯错。面对镜头,我经常无法自如地讲述,习惯性的空白常常侵袭我的大脑,打我个措手不及。而言辞的贫乏也是困扰的问题,我常常不知道需要说什么。或是因为新闻时长过长被香港编辑弃用;或是没有准确使用嘉宾最为重要的采访同期声;或者漏掉了记者会上最为重要的信息;或者把嘉宾的头衔写错,我曾经犯过的最大的错误是因口误把一位国家领导人的职务念错,最后写了检查。
我对自己说:“Everything is going to be alright。”这句话就像一句咒语,我默念着它,似乎获得了力量。
我咬着牙,去迎接挑战,准备克服挡在面前的和即将出现的困难,编辑速度、现场连线、语言障碍、突发事件,那些原本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后竟然都获得完满的结果。每当结束这些紧迫的任务,我打开电脑,看到新闻档位播出着自己制作的节目,一种无与伦比的欣慰总会让我慨叹,原来人的身上竟有着如此的潜力。
有时候,我觉得那些扑面而来的困难就像武侠小说中的高人,我需要做的就是接招,然后等待脱胎换骨。
但这种过程中并不是一直坚定,我也曾经感到过迷茫。
某一天,我在办公室加班。已是晚上10点了,办公室没有一个人,周围静悄悄的。我看着编辑机的屏幕,突然感到一种深深的绝望。
《社会能见度》的刘铮曾经看见我在办公室像陀螺一样的样子,他同情地说:“如果说工作像一座山,那我们翻过一座山就到了,可你们,翻过一座还有一座,前面是无穷无尽的山。”
这比喻太贴切了。
新闻的新在于它是不断发生的,今天之后还有明天,无止境的日子伴随着无止境的新闻。
我那时已经近30岁了,工作就要满三年,入门的问题已经解决,但仍时常陷入对新闻点的捕捉和如何令新闻更有深度的迷惑中。此外,终日忙碌的生活令我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我不知道做这份工作的意义所在。
我在心里说,如果满了三年仍然如此,就放弃吧。
最迷茫的时候,我跟父母谈,跟朋友谈,朋友建议我去看书,从书中寻找答案。我找来各种类型的书读,社科类居多,最后迷上了历史。
我不再提起放弃的事情。
几个月后,我被派去做山西襄汾溃坝事件。
那天,我们拍摄完当地的情况,从山上村民的家中下来时,车被遇难者的家属拦住了。他们迟迟不肯离去,直到我答应一定将他们的需求传递出去。就在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记者的责任所在。因着这份责任,我无比清晰地感觉到自己从事的这份职业竟是如此有价值。我将看到的这些情景编辑到了我所做的新闻中,并在当晚的新闻连线中表达了我的看法。
完成这个事件的报道后,我又开始忙碌其他的新闻。年底的一天,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他自称是来自天涯网站,我在山西襄汾所做的报道入围了他们的年度记者评选,这次评选全程由网友提名、投票,一些重量级的媒体人和资深版主组成的专家团也会在其中提供参考意见。整个投票过程要持续两个月时间。
我为自己能入围感到意外,但并没抱太大期待。
两个月后,这名工作人员通知我,我被评上了网友最喜爱记者铜奖,全国只有6名记者被评上,我排名第五,前面差不多都是一些知名的记者。我无法相信自己的耳朵。天涯的这位工作人员最后在电话中说:“我们好多评委都觉得你很不错,加油。”
这并不是官方奖项,也并非由业内权威颁发,但它由网友投票而来,代表了广泛的民意,这比任何官方奖项都让我感到欣慰。直到那一刻我才明白胡适的那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意义所在。
人生中总会有一些惊喜,它会给予坚守的人们以奖励,提醒着人们,生命中不光是辛劳和付出。
很多收获,最后看来,往往都是因为当初的那一点坚持。
三
这点坚持也让我逐渐明白了自己追求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大学时,我读《在路上》,看到迪安问萨尔:“你一辈子不干预别人的愿望……别人也不来打扰你,你自顾自,独行其是……你的道路是什么,老兄?—乖孩子的路,疯子的路,五彩的路,浪荡子的路,任何路。那是一条在任何地方、给任何人走的任何道路。到底在什么地方,给什么人,怎么走呢?”
我问我自己,如果我是萨尔该如何选择。我的前半生似乎走的是一条乖孩子的路。我循规蹈矩地读书,从小学读到了硕士,都是不错的学校,中间没有遇到太大的波折,也没有太大的惊喜,也许那之后我会找到一个稳定的工作,然后成家、有一个孩子,直到平静的终老。但这是我想要的生活吗?
直到有一天,在面对高速公路收费员时,一个念头突然从我脑子中蹿出来:天呀,这简直是全世界最无聊的工作。我无法想象终日待在一个狭小空间,面对一个个毫无生气的面孔,做着重复的动作。
我希望得到的答案无比清晰地出现了。
我真正渴望的是像迪安那样的生活:即使颠沛流离,依然有着生命的激情,永不停歇,而不是当我有一天在面对死亡时,回忆自己的一生,全部是苍白无聊的人生。
我渴望燃烧,哪怕这要付出代价。
一本杂志曾经采访我,当我向采访的编辑讲述我的工作经历时,那个一米八几的男人由衷地感叹了一句:“太刺激了。”
没想到在外人的眼中,我的工作可以被冠以这样一个形容词,但那种感觉我能体会。
记得在舟曲,我和周庆元、赵玮三个人不得不住在一张帐篷里,深夜完成工作后,大家挤在一起看赵玮电脑里的电影;从舟曲县政府大楼返回驻地的那天,我们背着大包小包,在路上拦到一辆运送垃圾的卡车,在颠簸的车上任头发被风吹起来,精神饱满地和路上的人们打招呼。在山西洪洞,我和周铭吉完成工作已经到夜晚,唐老在路上找到一间小店,早早点了酸汤水饺和炒藕片候着我们。我夹起一筷子藕片,再夹上一个冒着热气的饺子,一口咬下去,真香。玉树时,我面向天葬台,仰头看着飞翔在天空的雄鹰,心中充满了敬畏。
真奇怪,那些苦的、累的现在都不记得了,留在我记忆中的全都是些美好的画面。
四
令狐列曾经告诉我,要珍惜你所拥有的平台。
他是凤凰资深的记者,经常出现在灾难现场,更以独特的出镜独树一帜。汶川地震时,在都江堰的现场,出镜时他念了一首描写都江堰的诗。看完那条新闻,我们都傻了。之前没有看见记者这样做过,但不得不承认,那个出镜给人的印象太深刻了,它不但适合当时的环境,而且体现了个人情怀。
令狐列向我们传授心得说:不要害怕表现你的个性,凤凰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它会包容你的个性,也会给你提供充分展现你个性的舞台。
现在我终于理解了这句话。
这个平台值得珍惜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是基于对我能力的充分信任。在我三个月实习期满后,潘老师就将我派到了新闻现场采访。我记得,当我举着三根手指告诉别的记者我只工作了三个月时,他们无比惊讶,因为在他们的经验中,没有两三年的工作经历,没有媒体会给一个记者独立采访的机会。
我也可以向我的主管提出任何我想要做的选题,面对我的工作热情,不会有人扼杀它。我还可以在新闻中说出我想要说的话,表达我所想要表达的观点,而不用担心会因为提出观点而被批评。
这份信任难能可贵,值得托付。
更重要的是,这份工作令我成长。通过它,我克服了我的弱点,变得坚强。
……
展开
目录
序 不一样的雷宇/胡彬
自序 做一颗滚动的石子
第一部分 多难如何兴邦
第一章 玉树的深度
第二章 煤,血煤
第三章 悲城舟曲
第四章 雅安十日
第二部分 我不能悲伤地坐在你身边
第五章 阳光下的罪恶
第六章 一场奶粉引发的震荡
第七章 大连惊天爆炸
第三部分 个体与时代
第八章 蚁族:我不是失败者,只是还没成功
第九章 忧伤的村庄
第十章 我们时代的建筑
第十一章 奥运来了
第四部分 另一个世间
第十二章 大阅兵
第十三章 朝鲜:神秘之门渐开
第十四章 走入非洲
第十五章 台北,北京,有多远?
跋 在这里读懂记者/刘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继续借书
去结算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
3
)
发表书评
取消
发表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省本级
嘉兴市
湖州市
金华市
丽水市
台州市
舟山市
衢州市
温州市
杭州市
宁波市
绍兴市
浙江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登录
没有读者证?
在线办证
新手上路
快速入门
购物指南
常见问题
支付方式
支付方式
配送方式
快递送货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特色服务
在线办证
——刘春
本雅明曾经说过,战场上回来的士兵没有故事可说。我想,一个见多识广的记者大概也是如此。因为他看过太多灾难之后的废墟,晓得一切值得珍重的事物终将无常;他还见过种种美丽图景与修辞的背后,明白人间的诡诈与冷漠。所以他也应该没有真正故事可说。他开始习惯用大家喜欢的表情去遮盖他的嘲讽、麻木、犬儒,乃至于虚无。然而,年轻的雷宇却依然有感,居然还懂得感动,懂得难过,甚至还在相信些什么。好比战争之中对自己许下了诺言的幸存者,把故事带了回来。那些在她生命之中所折射出来的,其他生命的故事。
——梁文道
对于热爱新闻工作的年轻朋友来说,凤凰是一个聚集理念和实践机会的舞台,雷宇在这个舞台上也曾经历了向往、磨练、成长、茁壮,我们称之为“凤凰化”的过程,这本书就是她把这段历程分享给所有热爱新闻工作的朋友们。
——吴小莉
时间过得真快,我的年轻同事,也已经可以用资深来形容了。对于做新闻的人来说,平台很重要,但是平台提供了机会,个人的努力也很重要。看一个媒体人的成长过程,还是很有意思的事情,因为记者这一行,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
——闾丘露薇
做新闻工作很辛苦,尤其是凤凰卫视这样媒体里的年轻人,必须付出多。如果没有点新闻理想,如果没有点吃苦耐劳的傻劲,最好还是别干这一行。但雷宇坚持到了今天。在新闻现场你会很快磨砺成熟,变成一个真正的新闻人,她的《现场》就是成长记录。
——曹景行
作为一名一线记者,作者有机会到达许多新闻事件现场。她以细腻的笔触平实的视角,以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让新闻事件活了起来。这体现了作者的职业素养和悲悯情怀。
——鲁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