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协调管理与制度设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377647
  • 作      者:
    郭峰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作者简介
  郭峰,管理学博士,山东青岛市人,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一级副教授,研究生导师。美国加州圣何塞大学访问学者,曾通过海外技术者研修协会(AOTS)赴日本东京、横滨等地留学,曾前往德国、中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和企业进行访问和交流。主要兼职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专家、湖南省综合评标专家、铁道部注册总监理工程师、中国土木工程协会会员等。主要从事工程管理、企业管理、教育管理研究,主持、参加国家、省部级科研、咨询、教改项目和课题10余项,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多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出版了《照照东洋镜》、《建设项目协调管理》、《照照西洋镜》、《协调管理与制度设计》、《土木工程项目管理》等书籍。
展开
内容介绍
  《协调管理与制度设计》以协调经济学理论、协调管理理论、制度设计理论为理论基础,将博弈论应用于协调管理理论中,运用博弈论和外部性理论分析了组织内部和组织外部协调管理生成的原因;从利益相关者协调管理、协调管理机制、组织协调管理和协调管理文化四个层面,对所蕴含的制度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制度变迁、制度创新、制度环境以及制度安排等理论视角,深入研究了基于协调管理的制度设计中内在关联的关键问题,从制度设计探究了组织协调管理的实现,以此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
展开
精彩书摘
  交易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近代制度经济学家那里,交易是无成本的;而在新制度经济学中,交易成本是普遍存在的,交易成本是制度的运行成本,是经济系统的“摩擦力”(卢现祥,1996)。
  实际上,新制度经济学起源于对外部性问题的研究,新制度经济学家在对通常外部性进行研究的同时,又丰富和发展了外部性理论。新制度经济学家从产权、制度变迁与外部性之间的关系人手,对外部性理论展开了深入研究,这可以说是新制度经济学家的重要贡献。新制度经济学家对外部性概念的发展,朱中彬(2003)认为用“制度外部性”这一术语来概括比较合理。
  总结起来,制度外部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制度是一种公共物品,本身极易产生外部性。比如,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一种好的制度可以为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们所效仿或采用,而这些国家或地区不必为此支付任何费用。②在另一种制度下存在的利润(或利益),在目前的制度下无法获得,这种利润(或利益)就是目前制度的一种外部利润,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外部性(外部经济)。这种外部性的存在被新制度经济学家认为是制度变迁的基本动力(或原因)。③由于法律原因造成的外部性,确切地说,是由法律上禁止自愿谈判导致的。一旦造成这类外部性,产权的界定中就包含着让一方非自愿承担和履行义务的强制性(张军,1993)。
  制度外部性很大程度上是就第三种含义而言的。然而在这里,这一含义还有进一步引申的必要。我们把制度外部性定义为:在一定的制度安排下,由于禁止自愿谈判或自愿谈判的成本极高,经济个体得到的收益与其付出的(即成本)不一致,从而存在外部收益或外部成本。这里的制度,主要是指制度安排。
  有关制度外部性的例子,经常被引用的是德姆塞茨在《关于产权的理论》-文中所列举的两个。一个例子是企业中使用奴隶劳动。由于只向奴隶支付自给工资,企业没有承认其活动的全部成本;如果允许谈判,情形就不会如此,因为奴隶会要求企业向他们支付以作为自由人的预期报酬为基础的自由的补偿,这样,奴隶的成本在企业的计算中就被内化了。另一个例子是义务征兵(或军队)支付全部成本而受益,其所逃掉的成本是自愿提供服务的人们所必须获得的追加总量(科斯,1995)。
  有关制度外部性的思想在我国早已产生。例如,在中国流传甚久的寓言“三个和尚没水吃”就包含着外部性问题处理不好带来的恶果。制度外部性实质上就是社会责任或义务与权利的不对等,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提出的责权利统一的原则实际上就包含了克服制度外部性的思想。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导论
1.1 协调与协调管理
1.2 协调管理与制度设计
1.3 本书的研究目的、意义和逻辑框架
1.4 本书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本章小结

第2章 协调管理与制度设计理论基础
2.1 协调经济学理论
2.2 协调管理理论
2.3 制度设计相关理论
2.4 相关假设
本章小结

第3章 协调管理的内在机理
3.1 组织内的冲突与协调
3.2 利益集团间的冲突与协调
3.3 协调管理的价值
3.4 协调管理的实现途径
本章小结

第4章 协调管理的外部性影响
4.1 外部性理论
4.2 外部性视角下协调管理的失灵
4.3 外部影响与制度形成
本章小结

第5章 协调管理博弈均衡分析
5.1 博弈论与协调管理
5.2 协调管理内在问题的博弈
5.3 协调管理外部性问题的博弈
5.4 合作博弈模型与制度约束下的合作策略选择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协调管理的制度分析
6.1 基于利益相关者协调管理的制度分析
6.2 基于协调管理机制的制度分析
6.3 基于组织协调管理的制度分析
6.4 基于协调管理文化的制度分析
本章小结

第7章 协调管理中的制度变迁和制度创新
7.1 制度的维度
7.2 制度变迁与协调管理
7.3 制度创新与协调管理
本章小结

第8章 制度设计与协调管理的实现
8.1 制度环境与主要利益相关方协调管理
8.2 制度安排与协调管理机制
8.3 制度装置与组织协调管理
8.4 制度理论与协调管理文化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