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在自己拜入孔门第一年,认为老师孔子的学问还不如自己;第二年,认为老师和自己的学问一样;第三年,才知道自己和老师比起来,一个是杯中之水,一个是无涯大海。
孔子所传授给子贡的,并不是“死”的知识,而是活的“道”,尤其言传身教的,是那种明知不可而为之的入世精神。孔子一心要拯救的整个天下,是从君主至平民的所有人。虽然主张不被接受,以至于颠沛流离,孔子却从来没有动摇过、后悔过。
子贡从老师孔子身上,看到的、学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超越自身利益、献身于天下的“仁爱”的伟大精神。而这种精神,又是一切力量的源泉,是所有力量中最伟大的。
从孔子身上,子贡意识到,普通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所追求的无非是“力”——权力是力,金钱是力,甚至身体强壮、勇武过人也是力;然而,只有真正有道德、有修养的君子,才会懂得去追求“美”。所有的“力”都不过是暂时的,虚无缥缈的,都会最终转化、消失,从强盛到衰弱,从兴起到灭亡,只有“美”才是永恒的……
孔子一行人等匆忙赶回鲁国,参加了鲁定公的葬礼。葬礼结束后,鲁定公的儿子即位,史称鲁哀公。
鲁哀公上任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召孔子问政。这也反映了鲁哀公有励精图治、做一代贤君的雄心。
鲁哀公首先问孔子:“寡人想要治理好这个国家,欲选取国内的贤士,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
孔子回答说:“这个很简单。只要看那些生在当今之世,却牢记着上古时代的处世原则;不为当今的风俗所动,仍然穿着古代式样的衣服,像能做到这样的人,为非作歹的一定不会有很多。”
“可是如何从他们里面区分出,哪些是真正有用的人才呢?”
“人才有几种:庸人、士人、君子、贤人、圣人。不知道大王要问哪一种?”
“何谓庸人?”
“所谓庸人,就是嘴里说不出好话,心里也不懂得忧愁;出去时候没有方向,立定的时候不知道立脚点在哪里;天天在各种事物中挑选,却不知道什么是贵重的东西;一味顺从外界,而没有自己的见解,为耳、目、鼻、口、心的欲望所主宰;像这样,就可以称之为平庸的人了。”
“何谓士人?”
“所谓士人,即使不能彻底掌握治国的原则和方法,但必定有所遵循;即使不能尽善尽美,但必定有所操守。所以他了解知识不求多,而务求审慎地对待自己的知识;说话不求多,而务求审慎地对待自己所说的话;做事不求多,而务求审慎地对待自己所经手的事。知识已经了解了,话已经说了,事已经做了,那就像自己的生命和肌肤一样不可能再加以改变了。所以富贵并不能使他增加些什么,卑贱并不能使他减少些什么。像这样,就可以称之为士人了。”
“何谓君子?”
“所谓君子,就是说话忠诚守信,而心里并不自认为有美德;仁义之道充满在身,而脸上并不露出炫耀的神色;思考问题明白通达,而说话却不与人争辩;所以洒脱舒缓好像快要被人赶上似的,就是君子了。”
“请问何谓贤人?”
“所谓贤人,就是行为符合规矩法度,而不伤害本身;言论能够被天下人取法,而不伤害自己;富裕得拥有天下,而没有私藏的财富;把财物施舍给天下人,而不用担忧自己会贫穷。像这样,就可以称之为贤人了。”
“请问何谓圣人?”
“所谓圣人,就是智慧能通晓大道、面对各种事变而不会穷于应付,能明辨万物性质的人。大道,是变化形成万物的根源;万物的性质,是处理是非、取舍的根据。所以圣人做的事情,像天地一样广大普遍,像日月一样明白清楚,像风雨一样统辖万物,温温和和、诚恳不倦。他做的事情不可能被沿袭,好像是上天主管的一样;他做的事情不可能被认识,老百姓浅陋得甚至不能认识和它相近的事情。像这样,就可以称之为圣人了。”
“很好,人才,寡人已经知道了。请问如何选取呢?”
“不要选取要强好胜的人,不要选取钳制别人的人,不要选取能说会道的人。”孔子解释道,“因为要强好胜的人,往往贪得无厌;钳制别人的人,往往会犯上作乱;能说会道的人,往往会弄虚作假。所以说,弓,首先要调好,然后才求其强劲;马,首先要驯服,然后才求其成为良马;人才,首先要忠诚老实,然后才求其聪明能干。一个人如果不忠诚老实,却又非常聪明能干,打个比方,他就好比是豺狼啊,这样的人哪里有人敢靠近他呢?因此,我听说:‘齐桓公任用逆贼,晋文公任用强盗’。所以说,英明的君主,总是根据利害得失的原则来选用人,而不是凭感情用事;相反,昏庸的君主,就会凭感情来选用人,而不根据利害得失。对利害得失的计较超过了感情用事就会强盛,感情用事超过了对利害得失的计较就会灭亡。”
……
展开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第六十九》
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赀。喜扬人之美,不能匿人之过。常相鲁卫,家累千金,卒终于齐。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第七》
应该为子贡大书特书一笔的是他颇通理财之道,一时曾有天下钱财皆归子贡之说,这些并非无稽流言。孔子十四年历访中原各国的费用,孔子葬礼以及众弟子三年服丧期间所需的一切开支,都由子贡一手筹措……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孔门研究将转到以子贡为中心上来。
——日本作家井上靖《孔子》
追溯中华儒商的渊源,其始祖应是两千多年前的孔门高足——端木子贡。
——香港《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