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城乡梯度森林生态过程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3870842
  • 作      者:
    陈伏生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林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3
收藏
内容介绍
  《城乡梯度森林生态过程研究》归纳了森林土壤氮转化、磷转化、碳稳定性、凋落物分解、植物养分内循环、生态化学计量学等生态学的热点及其研究方法。以南昌城乡梯度森林为对象,介绍了土壤氮素矿化、土壤磷素形态分级、土壤有机碳稳定性、土壤微生物特性、凋落物养分归还、叶片养分动态、养分再吸收等重要过程的研究成果。结合南昌城乡森林的现状,作者提出了城市森林的适应性管理模式。
展开
精彩书摘
  1.4  南昌城乡森林特征
  自2010年启动“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工程以来,南昌围绕城区园林绿化点线相连、点面相接、点上成景、线上成带、块上成林的构思,遵循“树有高度、林有深度、绿有浓度、花有厚度”的建设模式,按照“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的基本目标,落实“四季有花、常年有绿、植被丰富、资源充沛”的根本要求,推进“一三五”城乡森林建设工程,即一个中心(南昌国际体育中心)、三大重点(一批市级重点道路、一个朝阳片区、一个植物园)、五大森林公园(艾溪湖湿地森林公园、天香园候鸟森林公园、八大山人景区森林公园、卧龙山森林公园、梅岭森林公园),全面完成了“森林城乡、花园南昌”建设任务。2011年末,南昌园林绿地面积达84.40km2,绿化覆盖面积89.36km2,公共绿地19.8lkm’,城市绿化覆盖率达42.96%,森林覆盖率达21.9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18m2,充分彰显了南昌“绿在城中、城在水中、水在绿中”的独特魅力(许卫群,2011)。
  1.4.1  城乡森林群落类型
  南昌原生地带植被是以壳斗科(Fagaceae)(栲属Castanopsis、青冈属CyClobalanopsts、石栎属Lithocarpus)、樟科(Lauraceae)(樟属Cinnamomum、楠属Phoebe、润楠属Machilus、山茶科(Theaceae)(木荷属Schima)为优势种或建群种的常绿阔叶林,但因长期过度开发利用,原生性群落所剩无几,绝大多数已反复改造利用,多被人工林和次生林取代。而且次生林也多是以幼、中龄林为主,其组成种类较少、结构简单、分化明显、稳定性差、生态功能低。据2006年调查,城区和郊区主要群落类型分别有14种和l0种。农村地区涵盖有中亚热带地区的灌丛、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等典型植物群落类型,本书不做详细介绍。
  1.4.1.1  城区植物群落类型
  南昌城区人工植被类型丰富,各种人工栽培的植物形成多样化的群落类型,但植物种类和群落结构相对单一,并多呈块状镶嵌分布。其中,栽种时间较长、群落外貌完整、结构较稳定的群落类型有14种。
  (1)银杏林:块状或带状分布于公园和校园内,群落建群种为银杏(Ginkgobiloba),树高4-12m,与其种植在一起的,一般还有罗汉松(Podocarpusmac.rophyllus)、广玉兰(Magnoliagrandiflora)、桂花(Osmanthusfragrans)和红叶李(PrunlucerasiferaAtropurpurea),由于地面硬化或人类活动频繁,林下灌木种类较少,也多为人工栽植的杜鹃(Rhododendronsimsii)、八角金盘(Fatsiajaponic)、洒金桃叶珊瑚(Atucubajaponiavarvoriegata)等。群落基本结构为银杏一杜鹃+山茶((Camelliajaponica)+红花檻木(LorpetalumChinensevarrubrum)葱兰(Zephyranthescandida)+空心莲子草(At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城乡森林基本概况
1.1 国内外城乡森林的发展
1.1.1 森林城市和城市森林的兴起与实践
1.1.2 城乡森林的内涵和特点
1.2 南昌的城市化进程
1.2.1 城市建设规模的变化
1.2.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2.3 人口动态和交通状况
1.2.4 生态环境质量状况
1.3 南昌的自然环境条件
1.3.1 地理位置
1.3.2 地质地貌
1.3.3 气候条件
1.3.4 水文状况
1.3.5 土壤类型
1.4 南昌城乡森林特征
1.4.1 城乡森林群落类型
1.4.2 植物种类及其多样性
1.4.3 南昌城乡森林发展与城市森林建设

第2章 城乡梯度森林土壤氮转化的时空动态
2.1 森林土壤氮转化研究进展
2.1.1 土壤氮循环的基本过程
2.1.2 土壤氮转化的影响因素
2.1.3 土壤氮矿化研究方法
2.2 南昌城乡梯度森林土壤有效氮的时空动态
2.2.1 土壤矿质氮的月份动态
2.2.2 土壤氨基酸和微生物量氮的季节动态
2.2.3 相对硝化强度与氮流失
2.3 南昌城乡梯度森林土壤氮矿化的时空格局
2.3.1 土壤氨化速率的时空变异
2.3.2 土壤硝化速率的时空变异
2.3.3 土壤矿化速率的时空变异
2.3.4 土壤氮矿化估测方法的对比
2.4 森林土壤氮转化的城市化效应
2.4.1 温度和水分对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2.4.2 城市环境条件对土壤氮转化的影响
2.4.3 城市森林结构与氮饱和特征
2.4.4 城市森林氮循环与生态管理

第3章 城乡梯度森林土壤磷功能分级与有效性格局
3.1 城乡梯度森林土壤磷循环研究进展
3.1.1 土壤磷转化与有效性
3.1.2 土壤磷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3.1.3 土壤磷的研究方法
3.1.4 Hedley磷功能组分改进分级法
3.1.5 城市化、氮磷耦合与研究展望
3.2 南昌城乡梯度湿地松林土壤磷转化的时空格局
3.2.1 土壤全磷贮量的空间变异
3.2.2 不同功能磷组分的时空动态
3.2.3 磷功能组分组成的基本格局
3.2.4 土壤氮磷化学计量比及其启示
3.3 南昌城乡梯度主要森林类型土壤磷功能组分的变异性
3.3.1 不同森林类型土壤磷功能组分及其构成的异同
3.3.2 城市化对土壤磷功能组分及其构成的影响
3.3.3 不同土壤磷功能组分的关联性
3.3.4 土壤磷组分的空间变异机制
3.4 城区土壤磷素特征与潜在风险
3.4.1 城市化对土壤系统磷平衡的影响
3.4.2 土壤磷积累的潜在风险
3.4.3 城市土壤污染与生态防治
3.4.4 城市森林与磷循环特点

第4章 城乡梯度森林土壤有机碳和生物学特征
4.1 有机碳稳定性与土壤生物学研究进展
4.1.1 森林土壤碳稳定性的影响因素
4.1.2 城市森林土壤呼吸及碳通量
4.1.3 城市土壤生物学特征
4.1.4 气候变暖与有机碳储量
4.2 南昌城乡梯度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影响因素
4.2.1 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格局
4.2.2 土壤有机碳矿化的空间变异特征
4.2.3 土壤微生物类群多样性
4.2.4 土壤重要酶的活性
4.2.5 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因素
4.3 城市化效应与土壤碳通量
4.3.1 模拟气候变暖对树木根系呼吸/分解的影响
4.3.2 森林土壤有机碳矿化的温度敏感性
4.3.3 CO2通量根际效应对温度升高的响应
4.3.4 城市森林土壤的固碳潜能

第5章 森林凋落物分解过程对城市化效应的响应
5.1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5.1.1 凋落物分解过程及其基本模式
5.1.2 凋落物分解的调控因素
5.1.3 凋落物分解研究方法
5.1.4 凋落物碳水化合物组成
5.1.5 城市化对凋落物分解的潜在影响
5.2 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对凋落物分解的调控
5.2.1 凋落物分解的养分和有机碳释放格局
5.2.2 凋落物质量变化及其驱动因素
5.2.3 胞外分解酶对外源化学计量改变的响应
5.2.4 内外化学计量改变对凋落物分解过程的相对贡献
5.3 氮磷添加对城郊湿地松针叶分解养分动态的影响
5.3.1 针叶分解重量衰减规律
5.3.2 针叶分解养分动态
5.3.3 针叶分解碳氮磷生态化学计量比的动态
5.3.4 城市化效应对针叶分解的潜在影响
5.4 混合凋落物分解对模拟城区氮沉降和磷积累的响应
5.4.1 混合凋落物分解养分动态
5.4.2 凋落物分解过程碳水化合物的变化
5.4.3 土壤生化特性及其与凋落物特征的关联性
5.5 城市森林凋落物的生态功能和适应性管理
5.5.1 森林凋落物的生态功能
5.5.2 凋落物移除与城区森林碳氮磷平衡
5.5.3 城市森林凋落物的适应性管理

第6章 城乡森林植物叶片性状与地下生态过程的关联性
6.1 叶片性状与生态化学计量研究进展
6.1.1 描述叶片性状的主要指标
6.1.2 叶片养分含量与利用效率
6.1.3 生态化学计量学理论与应用
6.1.4 地上一地下生态过程关联性
6.2 南昌城乡梯度湿地松针叶养分动态和再吸收特征
6.2.1 针叶养分含量时空格局
6.2.2 针叶碳氮磷化学计量比时空格局
6.2.3 养分再吸收及其影响因素
6.2.4 城市化与树木养分内循环
6.3 不同植物功能群叶片性状及其与土壤养分供应的关联性
6.3.1 叶片寿命与比叶面积
6.3.2 叶片氮磷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季节动态
6.3.3 城市植物养分再吸收的分异规律
6.3.4 叶片性状的内在关联性
6.3.5 土壤养分供应与叶片性状的相关性
6.4 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格局与养分限制性评价
6.4.1 生态化学计量在养分限制性评价中的应用
6.4.2 全球植物氮磷化学计量与养分再吸收格局
6.4.3 中国植物叶片氮磷比格局及其启示
6.4.4 南昌城市森林植物存在的问题与管理对策

第7章 城市生态系统与城乡梯度森林生态研究
7.1 城市生态系统的特征
7.1.1 气候条件
7.1.2 土壤特性
7.1.3 动植物多样性及其分布
7.1.4 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框架
7.1.5 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体系
7.2 城乡梯度森林生态研究进展
7.2.1 城乡梯度大气氮沉降格局
7.2.2 城乡梯度土壤污染物的分布格局
7.2.3 城乡梯度CO2浓度的时空变异
7.2.4 城市热岛效应与全球变暖
7.2.5 城乡梯度臭氧格局与植物的响应
7.2.6 城乡梯度生态因子的复合效应与启示
7.3 城市森林生态研究展望
7.3.1 城市森林生态学的任务
7.3.2 城市森林生态学的学科特点
7.3.3 城市森林生态研究的发展态势
参考文献
附件:南昌种子植物名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