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五香街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6356596
  • 作      者:
    残雪著
  • 出 版 社 :
    作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1
收藏
编辑推荐
    不可不共享的语言饕餮盛宴
    被国外众多评论家誉为中国
    最好、最有创造性、
    最有趣、天才、鬼才
    女作家残雪代表作
    小说描写了在五香街发生的一次“莫须有的奸情”,写了一位特立独行的女士在一条街上引起的一场轩然大波。
展开
作者简介
    残雪,原名邓小华。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作品着眼于深层的精神世界,以关注女性内心的状态为特征,具有鲜明的个性化创造风格,在中国文学界是一个极为独特的存在。其代表作有《五香街》《黄泥街》《苍老的浮云》等。
    残雪是作品在国外被翻译出版最多的中国作家之一,深受海外各界好评。她的小说被选入美国哈佛、康奈尔、哥伦比亚等大学及日本东京中央大学、日本大学、日本国学院的文学教材,作品被美国和日本等国多次收入世界优秀小说选集。
展开
内容介绍
    长篇小说《五香街》是残雪的另一部重要作品。小说只是描写了在五香街发生的一次“莫须有的奸情”,写了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士在一条街上引起的一场轩然大波。事件的陈述在小说里变成次要的东西,大篇大篇存在着的是,精彩绝伦的议论和推理,大言不惭的演讲和揣测,以及貌似严肃缜密的归纳和演绎。残雪以戏仿和反讽的语调将有关“性”的一切好话歹话,真话假话说了个痛快淋漓,干干净净,使读者忽略了整部小说的总体象征,而沉迷在滔滔不绝的语言狂欢之中。小说并不仅仅如评论家所言,只是将中国人的“性心理”来了一个“底朝天”的揭露,而更多的是嘲弄了“所有心理”,是又一次对各种“灵魂丑恶”的大展览。作家在这里面没有放过任何一种人,任何一种观念,任何一种理论,甚至对艺术的批判也不例外。
展开
精彩书评
    如果要我说出谁是中国最好的作家,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残雪。”
    ——(美)苏珊·桑塔格(文化评论家、小说家)
    残雪从一个似乎是病入膏肓的世界里创造了一种象征的、新鲜的语言。
    ——(美)《纽约时报》  
    残雪是本世纪中叶以来中国文学中最有创造性的声音——简言之,一位新的世界大师在我们当中产生了,她的名字是残雪。
    ——(美)罗伯特?库弗(后现代小说家)
    我很喜欢残雪的作品。我觉得她很特别。我不知道是否所有的中国人都理解她的作品。我并不完全看得懂她的作品。它们对我来说有那么点神秘,但是我喜欢她的作品。
    ——(美)罗伯特·库弗
    我无法相信一位这样的作家——直率地说,她无可匹敌——在英语文学世界里还未获得她应得的声誉。她的近期作品更是从手法上和情感上大大超越了她的早期作品。
    ——(美)乔恩·所罗门
    就中国文学来说,残雪是一次革命……她是多年来出现在西方读者面前的最有趣,最有创造性的中国作家之一。
    ——(美)夏洛特·英尼斯(评论家)
    她沉浸于那些令人恐怖的意象之中,同时又保留了不动声色的仁慈。
    ——(美)布莱德·马罗
    残雪像弗朗西斯·培根的画那样,表现出中国的噩梦。
    ——(法)《世界报》
    残雪这位女性作家是中国的卡夫卡,甚至比卡夫卡更厉害,不断提出抗议,是位很特别的作家。
    ——(瑞典)马悦然(汉学家)
    残雪的作品不就是新的“世界文学”的强有力的、先驱的作品吗?
    ——(日)《读卖新闻》
    在一个具有那么漫长、那么深重的语言传统的国家里,敢于写出真正的新小说,这个作家是非得具有异常强烈的意志和彻底的孤独的决心不可的,正如旧约圣经之臣民后裔的卡夫卡也经历过的那样。
    ——(日)日野启三(作家)
    事实上,就在这个太阳底下,我们看到了从未有过的新生事物;就在我们眼皮底下,产生了远远超过我们想象的东西。
    ——(日)近藤直子(汉学家)
    正如大家所知,残雪的小说是那种一旦接触了,就是你想放弃它,它也不会放弃你的小说。为什么呢?因为残雪是一个真正的谜,是一个文学的核心的谜。
    ——(日)近藤直子
    与要消除生命象征的一切语言和讲述的礼仪对抗,使一望无际的无生气的水坑即语言的死水发出丁冬的巨响,已成为残雪现在的第一职业。
    ——(日)近藤直子
    中国作家残雪,她绝对是中国作家中的特例。她的作品达到了我所说的完全自由的境界。在她的作品中,只有人。
    ——(俄罗斯)谢尔盖?托罗普采夫
    残雪是一个真正进入文学状态的孤独者,在城市的喧嚣中默默走进经典并与历代大师相遇的奇才,也是在浮华的时代里平实地生活和扎实地写作,而保持文学尊严与灵魂活力的“稀有生物”。
    ——刘再复(文学评论家)
    作为当代最早具有尖锐的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残雪那若即若离的独行气质难以归类。然而,残雪以她的冷僻的女性气质与怪异尖锐的感觉方式,不仅与此前的中国女性的写作诀别,而且与同时代的男性作家分庭抗礼。
    ——陈晓明(文学评论家)
展开
精彩书摘
    关于X女士的年龄,在我们这条五香街上,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概括起来,至少有28种意见,因为最高者说她50岁左右(暂且定为50岁),最低者则说她22岁。说她50岁左右的是一位孀居多年,受人宠爱的寡妇,年约45岁,身材丰满,脸蛋妩媚。据说她经常亲眼目睹X女士在屋里化妆,“搽了寸把厚的粉”,其结果是“将脖子上的皱纹全部掩盖”,而那条脖子是“几乎没有什么肉了”。关于她侦察之详细地点,她愤怒地“拒绝透露”。笔者想在此插一句,略微介绍一下这位可爱的寡妇。她绝对是一个有身份、有气派的、出类拔萃的女人,在这个故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终身受其影响,一贯对她另眼相看。说X女士22岁的,是一位本身22岁的年轻小伙子。小伙子自述在一个雾蒙蒙的早上,在一口井边和X女士“邂逅”,X女士“意想不到地嫣然一笑”,“满脸皆是白色的牙齿”,而从其笑声的“放浪清脆”,其牙齿的“结实可靠”,其姿容的“性感程度”等因素来判断,X女士绝不会超过22岁。小伙子是煤厂的工人,这些话是他下班后洗掉满身的煤屑,蹲在街上的公共厕所里对其邻居述说的。当时那位邻居就“咦”了一声,以示怀疑。细究起来,煤厂小伙子之所以偏偏说了个22岁,而不说21或23岁;明明是街坊,又故弄玄虚搞什么“邂逅”,必有其不可告人的私心。所以他的话必须大打折扣,更何况还有“雾蒙蒙”啦、“性感”啦这类一目了然的东西在作怪。还有其他26种说法,各有根据和道理,反正是众人各执己见,互不相让。这里面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可敬的中年男子,他是X女士丈夫的好友。这位男子十分仗义和耿直,逢人谈话涉及其好友之妻,便一把扯住他的袖子,郑重地宣布X女士的真实年龄为35岁,因为他“亲眼看过她的户口簿”(X家在五香街是外来户)。他说话时脸色铁青,声音发抖。对于他这种强加于人的侠义心肠,别人并不理解,反而怀恨于他,认为他“多管闲事”,“伪君子”,说不定“早就尝到了甜头”。这种种的污蔑,竟然使得这位男子“日渐消瘦”,早晨起来“口中有胃气”。说这话的是那位寡妇的好友、48岁的风韵犹存的女性。有一天傍晚,这个很久以来不得解开的疑团似乎忽然得到了答案,但立刻又被否决了。因为答案有两个,而众人分为势不两立的两大派,相持不下,而终于没有定论。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天的傍晚,吃过饭,家家都坐在街边乘凉。不一会儿,众人看见一大一小“两团白光一闪”,如流星一般,流至眼前,才恍然看出X女士身着“通体发光”的白绸裙,而小男孩的白套装则“看不出是何等质地”。等到清醒过来,众人大哗。以煤厂小伙为首的一帮中青年男性立即统一了意见,肯定X女士的年龄在28岁左右,并从她身材的"苗条袅娜",腿臂皮肤的“细嫩光滑”等因素来判断,甚至“还要年轻”。而以受人宠爱的寡妇为首的一伙中青年女性,则肯定X女士的年龄“过了45”,根据是她们就近、仔细观察了她的脖子,发现那脖子原来是经过伪装的,而从几处真相败露之处,显出了“米粒大的汗毛孔”,和“一叠一叠多余的皮”。继而中青年女子们大骂中青年男子们“丧失了廉耻”,竟然将眼光“钻到人家裙子底下去了”。中青年男子们被骂得茅塞顿开,乐滋滋地向女子们探听她们“就近观察”到的详细内幕。这一场骚动延续了约两小时。唯有X女士丈夫好友单独自成一派,与众人发生扭打,被几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击倒在地,“失声痛哭”。骚动结束时。寡妇跳上一个石桌、挺着饱满而富有性感的胸部,高呼要“维护传统的审美情趣”。
    久而久之,X女士的年龄便成了我们这条街上一个最大的疑案。而一离开群体意识、大家又各执己见。将见解分裂为28种似上。并谁也懒得追究谁了。就连X女士的丈夫,一位38岁的美男子,也莫名其妙地按照煤厂小伙子的眼光,将妻子的年龄看作22岁,而不是其好友强调的,以及户口簿上登记的35岁了。这位丈夫的惰性很重,喜欢遵从自己的一种特殊习惯,而且对妻子又总是情意绵绵的。据说从一开始他就“看不出她有什么缺点”。所以最最不可信的是这位丈夫的见解,因为他“可说是根本不用眼睛看事实,只是一味地胡思瞎想,满脑子乐观主义”。(寡妇语,本文后面记叙的事实更加证明了寡妇预见之英明。)
    X女士年龄的疑案始终没有解决,岂但没有解决,到后来还越搞疑团越大了。在闻及她与某机关职员Q男士有了一种鬼鬼祟祟的暧昧关系之后的第二天,受人宠爱的寡妇曾经用一种方法潜入她的内室,偷看了她的户口簿,发现在年龄一栏上进行了巧妙的涂改,根据涂改后留下的痕迹来判断,证实了寡妇的估计非但没有错,简直是“不差分毫”。但在同时,X丈夫的另一位男友,一位连腮胡须的青年男子又跳出来证明:X女士的年龄并不是35,而是32,因为他与X女士乃同年所生,从小青梅竹马,两家父母甚至有过要结为亲家的意图之嫌,X本人在少年时代对他的态度也总带着几分娇羞,只因他自己尚不懂男女间事,才未抓紧机会,将两人关系进一步发展。现在要说X一下比他多活了三年,这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另外还有几个故意把水搅浑的家伙也在X的年龄上大做文章,到处游说,说法在已有的28种之外:一说37.5岁,一说46.5岁,一说29.5岁,一说26.5岁,似乎经他们弄出个0.5岁的差距来,事情就变得万分深刻,充满哲理了。
展开
目录
故事前面的介绍
一 关于X女士的年龄及Q男士的外貌
二 关于X女士所从事的职业
三  X女士与寡妇两人对于“性”这件事的不同意见
四  Q男士其人其家庭
五  一次改造的失败
六  X女士泛泛而谈对于男人的感受
故事
一  关于故事开端的几种意见
头戴黑色小绒帽的孤寡老妪的口述
跛足女郎的口述
X丈夫好友(看过户口簿的那位)的口述
煤厂小伙的口述
笔者的口述
二  一些暗示性的要点
要点一:X与Q的奸情是在什么情形下得以实现的?
要点二:X女士在奸情发生后的几大变化
三  追随者的自由
四  Q男士的性格
五  X女士面临进退两难的局面
六  谁先发起攻势
七  怎样交待一切下落的问题
八  寡妇的历史功绩与地位之合理性
九  Q男士与 X女士丈夫的暧昧地位
十  我们怎样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选举X女士作我们的代表
十一   X女士脚步轻快,在五香街的宽阔大道上走向明天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