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化危为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与社会治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治理丛书)
0.00     定价 ¥ 18.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JD配书)
此书还可采购15本,持证读者免费借回家
  • 配送范围:
    浙江省内
  • ISBN:
    9787300280813
  • 作      者:
    魏钦恭,卜清平,巨桐,张帆
  • 出 版 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20-05-01
收藏
作者简介
魏钦恭,社会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发展社会学、社会心态与社会不平等。
卜清平,社会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博士后,武汉理工大学社会学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治理、历史社会学。
巨桐,化学博士,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硕士,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后、讲师,研究方向为科学社会学、政治社会学。
张帆,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政治社会学、社会治理。
展开
内容介绍
作为一场突发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新冠肺炎疫情对社会生活秩序的冲击及其连带而生的诸多影响,需要我们从更加多元的学科视角加以观察与思考。在此次疫情之下,无论是社会力量的组织动员、城乡社区的隔离防控、科学技术对危机应对路径的塑造,还是民众情绪的疏解与调适等,都在不同程度体现出了我国社会应对突发风险的强劲韧性,但也同时暴露出了治理体制机制存在的短板、漏洞和弱项。如何化“危”为“机”,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就成为后疫情时期需要面对的关键议题。对标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立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目标,本书聚焦于从组织、技术与公众心态三个维度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的治理实践、问题困境进行探讨,并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建议,以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应对、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创新完善、社会秩序与活力的均衡发展能有所助益。
展开
精彩书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2020年新春之际的中国带来了始料未及的重大冲击。这场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不仅波及了数万民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有序发展、全国民众的正常生活秩序造成了诸多不利影响。
面对肆虐的病毒和汹汹的疫情,党中央和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做出了明确的行动擘画,各级政府和全国民众勠力同心,打响了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可以说,此次疫情牵动了从中央最高领导到基层组织、从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到广大社会力量、从湖北疫区到全国其他地区最广泛的关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最大限度的动员和最大化的防范与救治。疫情终将战胜,病毒也终将消去。“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通过此次疫情大考,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更好地提升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测预警和预防能力;如何反脆弱、化风险,增进社会韧性;如何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提升国家治理能力。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本书将从社会治理的视角切入,对此次疫情防控中的治理实践、问题与困境进行讨论,并提出若干具体的对策建议,以求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应对、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的创新、社会秩序与活力的均衡发展有些许助益。具体而言,这本小册子,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学术著作,而是面向社会治理的实务讨论。当然,社会治理中的“社会”并不是无所不包的“大社会”,而是主要指向“社会生活秩序”意义上的狭义范畴。从而本书将主要从组织方式、技术治理和公众心态三个维度展开,探讨四个方面的具体问题,即: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力量如何有效动员?城乡社区如何实现精细防控?科学技术如何塑造危机应对路径?社会心态如何保持积极稳健?
如果将病毒对人体的侵害视为“危险”,那么其高传染性所导致的全国性疫情则是一种社会风险。2003年SARS疫情殷鉴不远,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将再次“淬炼”大国之治。虽然在与疫情的艰苦斗争中,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总结教训、优化治理路径、化“危”为“机”无疑更为重要,这一逻辑主线也将贯穿于本书的始终。
展开
目录
引 论 立足治理现代化,化解突发公共危机 001
一、风险社会、新冠病毒与公共危机 002
二、两对矛盾范畴与疫情的社会治理 005
三、组织方式、技术治理与公众心态:疫情治理的社会路径 010
第一章 社会力量如何有效动员? 013
一、突发疫情防控中的社会力量动员 014
二、物资调配的梗阻与最后一公里问题 022
三、社区防疫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 027
四、社会力量的有序动员与高效整合 031
第二章 城乡社区如何实现精细防控? 034
一、基层党建引领与城乡防控力量统筹 036
二、社区防控网格化与疫情监测信息化 042
三、大隔离情境下的生活秩序与柔性管理 048
第三章 科学技术如何塑造危机应对路径? 055
一、后“非典”时代的公共卫生防控体系 058
二、“非典”与后“非典”:两次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模式的比较 062
三、公共卫生技术体系下的“疾病”与“患者” 067
四、公共卫生技术体系的优化路径 073
第四章 社会心态如何保持积极稳健? 077
一、疫情之下的民众心态及变动趋势 080
二、谣言、恐慌与信息治理 083
三、不确定风险、民众预期与确定性应对 092
四、疫病、歧视与社会信任重建 099
参考文献 106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