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叙事史.4:1961-1972:a narrative history of America, 1932-1972.4:1961-1972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649986
  • 作      者:
    (美)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著
  • 出 版 社 :
    中信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光荣与梦想》作为经典传世图书,客观、精彩地记叙了美国从1932年罗斯福总统上台前后,到1972年尼克松总统任期内水门事件的四十年间美国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全景式画卷,体现出历史发展的波澜起伏。此外,本书也着重体现了报纸、广播作为当时主要大众传播手段,对美国政治、生活所起的作用,所造成的影响。自出版以来,不仅仅在美国,对于中国读者,尤其是在知识分子、记者有深远的影响、崇高的地位。 
  

展开
作者简介
  威廉·曼彻斯特(William Manchester),美国著名通俗历史作家、著名记者。肯尼迪总统密友,多次为其撰写讲稿。《光荣与梦想》使他一举成名。《光荣与梦想》引进中国后,影响深远,成为无数人必读的经典书之一。曼彻斯特的主要著作还有《克虏伯的军火》、《总统之死》、《最后的雄狮》等,曼彻斯特的作品被翻译成17种文字和盲文。
展开
内容介绍
  这不是一本书,这是一个时代。
  自1974年问世以来,《光荣与梦想》一直为无数人念念不忘。这部伟大的作品巧妙地浓缩了美国从1932-1972年的40年丰富历史。著名通俗历史作家威廉?曼彻斯特以数任美国总统的执政与竞选为明线,从让胡佛颜面尽失的“胡佛村”“胡佛车”等、罗斯福四次当选,一路说尽杜鲁门、艾森豪威尔、肯尼迪,直至让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同时不动声色地细致描画美国1932-1972年的40年社会发展历程,内容涵盖“补偿金大军”风潮、经济大萧条、人权运动、麦卡锡主义、种族隔离制度、两次世界大战、原子弹研发、空间竞赛到冷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等。
  曼彻斯特将美国这40年间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艺术、科学、时尚、音乐、娱乐,甚至生活热点、妇女的服装潮流、口头语的变化、性观念的更迭全景式重现。曼彻斯特更将美国社会放在全球背景下描述,如此强烈的对比,勾起读者的强烈兴趣。
  而最为读者推崇的是,曼彻斯特对新闻写作手法的大师级运用。他将宏大的历史大部头变成了一幕幕精彩纷呈的连续剧。他在大事时采用宏观视角,又在细节处多线并进,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让读者穿梭于不同历史事件。在他的笔下,40年的点点滴滴尽现眼前,全书无处不在的历史厚重感和磅礴气势,与曼彻斯特恰到好处的幽默感相结合,让那一段久远的历史变得立体而鲜明。
  正是因为这一切,《光荣与梦想》才被誉为经典,是一个时代的记忆。这是一本了解美国精神气质缘起的书,也是一本启迪了无数作者的经典,更是无数人的精神导师,是任何人都不能拒绝的思想盛宴。
展开
精彩书评
  ★出版40多年后,一本讲述美国断代史的老书让人读起来依然激动不已。个中缘由,除了作者曼彻斯特的勤奋与文采,还在于1932-1972这短短40年,压缩了一个大国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种种可能性——政商玄机、经济萧条、二次大战、军备竞赛、悲情领袖、社会风潮……作者面对浩如烟海的档案资料,裁剪详略得当,叙述流畅简明,以史家之眼,对时代演进的浪花与潜流做出精彩归纳与总结,细细捧读,字里行间往往能寻到当下的影子。这是一本了解美国精神气质缘起的书,也是一本启迪了无数作者的经典,我把自己的一本书命名为《道路与梦想》,正是向曼彻斯特这一巨著致敬。感谢曼彻斯特的史笔,更感谢孕育了无数梦想的那个大时代。
  ——王 石 万科董事会主席

  ★谁的光荣?何种梦想?1932-1972,从“二战”到越南战争,从福利政策到民权运动,美国很受折磨也很有进展的40年。此书以生动的笔触描摹了从高层政治到社会生活的壮阔画卷,堪称一幅20世纪中叶美国的“清明上河图”。
  ——何怀宏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光荣与梦想》是我们那一代人的圣经。一个遥远国家的历史,却能激起一代中国年轻人的共鸣,那是因为当年我们也有梦想,而且向往光荣。曼彻斯特并非史学巨擎,但他笔下别有一种魔力,他让我们感受到历史呼啸而来的气势。希望感动过我们的那种精神,仍然能感动如今的年轻人。
  ——何 帆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1932-1972年的40年美国历史,在曼彻斯特的笔下,转化成一部令人神往、非同凡响的通俗史学著作。曼彻斯特以其高超的新闻写作手法、犀利的见解、恰到好处的幽默感造就了《光荣与梦想》。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拒绝的思想盛宴。
  ——俞敏洪 新东方创始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展开
精彩书摘
  在1967年出版的《新工业国》一书中,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指出“近年来一个有趣且被广泛讨论的现象”,一种“尤其是在学生和知识分子中普遍存在的、对公认的各种社会思想形态表现出的隐约不满”。这些思想形态,加尔布雷思写道:“无论被自由主义者还是保守主义者推崇,都被认为是某种被建构出来的制度。”
  实际上,在当时,黑人、激进分子、女权主义者以及其他所有感到一直被有组织的社会所欺骗的人,都习惯称这个社会及其一切功能为“制度”。这个单词经常被随意使用,以至于变得毫无意义——盗窃商店的行为被称作对制度的打击,电视节目安排不佳也是制度的
  错。但该词在有些情况下的使用则展现了人们对这个社会系统运转的一种深刻直觉。1965年11月9日那个令人难忘的星期二夜晚最能说明这一点,那一晚社会主要的公共服务设施之一——供电系统竟出现严重故障,这不仅让那些反制度的人觉得自己一语成谶,更使其他人
  感到惊慌。
  当美国进入70年代,曾经躁动不安的摇摆世代已年过半百或即将半百,他们开始发现自己曾经深爱的世界正土崩瓦解。1970这一年尤其明显,因为人们似乎有更多理由感到社会的动荡,比如通货膨胀、环境污染、犯罪、战争、股票市场、代沟、道德感沦丧、暴乱、
  副作用药物、交通拥堵、低俗的车尾贴和贴纸、罢工、种族主义和劫机事件。现在一切都不复往昔,伍迪?艾伦说:“不仅上帝没了,周末连个水管工也找不到。”
  ……
展开
目录
第三部分种下恶果(1951~1960年)
第十八章内讧不断
第十九章向右转
剪影:艾森豪威尔时期早期
第二十章对通用汽车公司有益的
美国人小像:玛丽莲·梦露
第二十一章主席先生,主席先生
剪影:20世纪50年代中期
第二十二章从容前行
第二十三章追逐幸福
剪影:艾森豪威尔高峰
第二十四章警笛声响起
美国人小像:埃德塞尔汽车
第二十五章改革动荡
剪影:20世纪50年代晚期
第二十六章将军归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