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史学(第十一卷):近代中国的旅行写作》:
在工业技术改良方面,20世纪初东北的工业大多以农产加工业为主,例如高梁酒酿造工业、柞蚕工业、大豆工业等都和农畜产品相同,因着大量生产的需求而积极研发改良技术。在高粱酒生产技术上,日人认为东北原先酿造高梁酒的方法工序繁琐又极为幼稚,首先,制曲只能在夏日,这对大量生产而言便是一个极大的限制,而其所用蒸馏法既费水又费柴火,更需大量劳力,初估“华人酿造,自高梁变为高梁酒,造曲需50日,造酒又需50日,前后需100日以上”,可一旦发酵作用不完全,便只能全数丢弃,十分可惜。满铁中央试验所为此特设细菌室、细菌分室、制曲室、汽罐室、酸酵室、蒸馏室等,研发改良酿造方法,不但四季均可制造,所有工序只需一星期即可全部完工,而且最重要的是原本使用的旧法,每石高梁只能酿得酒2斗2升2合,但新式酿造法每石高粱可得3斗6合,比原来多了1/4的量。日人计算,若将盛京、吉林、黑龙江三省所产高梁酒合并总计约有50万石,每石时价25元,则有1250万元收益,扣除成本之后,大约可得纯利520余万元①。这项实验极大地鼓舞了日本人,虽然用新法酿造之酒,试之于华人后普遍反映“不如高梁酒有一种扑鼻的香气,不适于华人嗜好”,但日人却认为这只是因为实验过程中,把原先制作酒曲的原料由高价的大麦、小豆改成贱价的高梁所导致的变化,日后只需于造曲时稍稍“加工”即可“合于华人嗜好”②。日本人看上的是华人市场庞大的商机和巨额的利润,因此如何缩减生产时间、节省投资成本和劳动力,就成了中央试验所最主要的目标,特别是当他们得知美国同时也在发展改良酿造高梁酒技术时,就更加紧脚步③,不愿在资本市场的竞争中落于美国之后。
在柞蚕工业方面,过去提及柞蚕丝,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山东,实际上柞蚕出于东北,其中又以盖平、岫岩、宽甸、安东、凤凰厅一带为最多。东北所出蚕茧多由盖平送往芝罘,在山东加工制丝或织绢后再销往上海,以致一般人误以为柞蚕产地在山东①。日俄战争之后,日本积极拓植东北,自然想要改变柞蚕丝的生产线,就地在盛产柞树的东北种树、养蚕、制丝,将产地和加工地合而为一,既可夺山东之利,又可为东北的蚕丝工业创造更高的产值。因此中央试验所成立不久即积极投入柞蚕丝的改良与制造,唯此与前述移种水稻的情况又有不同,移种水稻为的是翻转原有的空间使用习惯,在过去不生产水稻的地方种植水稻,而柞蚕工业却是就地利用原有的空间使用形态,以加强后端生产技术的方式,扭转市场导向;利用大连一上海之间的海运渠道,改变柞蚕以往的贩路,藉由大连的空间优势,使柞蚕丝市场既得以兼顾关内,也可同时向日本、欧美等地扩张②。只是东北所产柞蚕丝如要扩大销售网域,就必须面对如何与生丝(家蚕丝)竞争的问题,由于柞蚕丝向来不如生丝洁白,且有恶臭、粗细不均及蓬然矗立等问题,所以历来未曾精炼之柞蚕丝,在价格上都比生丝差了将近1/4。为此中央试验所致力研发精练漂白之法与原丝改良技术,使改良之后的柞丝几与生丝无异。而经过两阶段改良之后的柞蚕丝成本提高,每百斤大约420元,输往日本时,海关再课以极重之关税,每百斤的费用可能高达500元之谱,但与生丝每百斤1000-1200元相比,仍便宜了一半之多。而且价钱压低之后,过去柞蚕丝只能单独当作经线或纬线之用的情况必然跟着改变,在纵横二线皆可使用的前提下,柞蚕丝用以织缎的可能性大幅提高,输往日本和欧美各国的柞蚕丝势必因此增加数十倍之多,柞蚕丝改良所费成本不但完全回偿,外销出口所获之利尤其不可小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