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交流与合作: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15年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3552562
  • 作      者:
    张奠宙,何文忠编
  • 出 版 社 :
    广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奠宙。浙江奉化人,1933年出生。1956年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研究生班。1986年任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教授。1995一1998年任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执行委员。1999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成员。现兼任《高中数学课程国家标准》研制组两组长之一。1995年获全国优秀教师奖章。1997年获全国教师奖(曾宪梓奖)一等奖。长期担任数学分析和函数论课程的教学。数学研究领域为泛函分析。在《中国科学》、《数学学报》等杂志发表算子谱论的论文多篇。在教学之余,从事现代数学史研究。有《陈省身传》、《20世纪数学史话》、《20世纪数学经纬》、《中国现代数学史略》、《中国数学教育史话》等著作。并有一批论文(英文)在《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r》等杂志发表。 1986年以后,从事数学教育研究。主持“教育部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15年。著有《现代数学与中学数学》、《数学教育研究导引》、《数学方法论稿》、《中国数学双基教学》等10余种。
展开
内容介绍
    《交流与合作: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15年》是1992至2007前后15年的“教育部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的总结,是我国数学教育改革征途上的一串学术脚印,体现了数学教育研究者群体的思考成果。《交流与合作: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15年》第一部分是15年研讨班的纪要汇编和回顾;第二部分是2007年宁波研讨班的全记录,收入了我国数学教育研究的一批领军人物围绕着21世纪初中国数学教育研究焦点问题发表的演讲。《交流与合作: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15年》记载的这些历史记录,将为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数学教育理论提供研究基础。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纪要汇编
    缘起
    中国的数学教育怎样迎接21世纪?我们是否要有一个全面的设想?中国是否也应该像美国的“EverybodyCounts”,英国的“Cockcroft报告”那样,提出一份报告?
    本文是这样的一种尝试。
    1992年工2月,国家教委人事司、国家教委华东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委托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筹办一次数学教育的高级研讨班,邀请到国外访问半年以上的数学教育工作者,聚会研讨未来的中国数学教育,会议由宁波市教委教研室承办,出席会议的有张奠宙、唐瑞芬、戴再平、刘远图、王长沛、苏式冬、郭思乐、郑毓信、郑炼、郭国庆、徐复来、李求来、范良火、黄建弘等50余人,浙江省有关领导何永培、蔡体檠、刘光奎、岑申等也到会。丁尔升、王林全、吕传汉、徐世道等临时因故未能参加。
    “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草案)”是这次会议的研讨结果。会议约定,凡赞成此文件基本精神的(不论是否参加宁波会议)均可为“数学教育研究小组”的成员。此小组不设领导机构,乃自由进出的学术群体“育研究小组”的名义,发表于《数学教学》1993年第3期,张奠宙执笔。
    ……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绪言  学科教育——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第一部分  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纪要汇编
引言
一、数学素质教育设计要点(1992年,宁波)
二、建构主义(1993年,扬州)
三、数学教师培训(1994年,ICMI国际会议,上海)
四、数学素质教育的含义与评价(1995年,青岛)
五、数学课堂教学(1996年,金华)
六、国际视野(1997年,东亚国际会议,上海)
七、数学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1998年,青浦)
八、2010年的中国数学教育(1999年,上海)
九、高中数学课程改革(2000年,南京)
十、数学学习心理研究(2001年,成都)
十一、数学教育技术和数学“双基”研究(2002年,苏州)
十二、倡导学术规范,提高研究水平(2003年,西安)
十三、数学“双基”教学研究(2004年,南宁)
十四、东亚地区数学教育的成功与不足(2005年,上海)
十五、《数学课程标准》与数学教育改革(2006-2007年,重庆、澳门、宁波)
附文  数学教育高级研讨班13年(吴登文  李三平  罗增儒)
第二部分  2007年宁波记录:数学教育聚焦
引言
焦点之一  从“双基”到“四基”
演讲一  《数学课程标准》的若干思考(史宁中)
附文一  “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界定与分类(张奠宙  竺仕芬林永伟)一四七
焦点之二  数学教育的改造一五六
演讲二  为了教育而改造数学,为了教育而优化数学(张景中)
附文二  用“单位菱形面积”定义正弦的一次教学探究(崔雪芳)
演讲三  平面几何改造计划(史宁中)
焦点之三  “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
演讲四  中学数学中的文化含义(张奠宙)
演讲五  “数学文化”课与素质教育(顾沛)
附文三  数学文化走进中学课堂的实践(陈继理  何文忠)
焦点之四  “数学历史”与“数学教育”
演讲六  五点共圆问题与Clifford链定理(张英伯  叶彩娟)
演讲七  学一点数学史——谈谈中学数学教师的数学史素养(李文林)
演讲八  从勾股定理到面积剖分法(张广祥)
演讲九  历史相似性及其教学启示(汪晓勤)
焦点之五  数学教师培训与教师专业发展
演讲十  任务驱动、导师引领、以研为主、注重个性 ——宁波市中学数学教师高级研讨班培训模式的实践(何文忠)
后记  中国数学教育在改革与反思中前进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