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年度发展报告(2015)》:
(五)根据各门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探索教学方法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逐步向科学化、精细化发展,各高校在总体探索教学方法改革的理念、模式和技术的同时,对每门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也逐渐增多。
第一,根据不同课程功能突出教学方法的运用。“05方案”对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进行了精准的定位。每门课程的开设有其独特的价值功能。在教学方法探索中,各高校教师能够从课程本身所承担的任务出发,通过抓好一门课程到抓好每门课程,合力促进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强调基础理论的把握,在教学方法中多注重经典原著的阅读和学生主题式研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关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价值观的塑造,教学方法多采用学生的自我分析和自主调研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历史观,在教学中抓住历史进程的主线,体验式教学更利于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注重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培养学生认识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多采用案例法、对比法、辩论课堂等形式。实践证明,每门课程只有紧扣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学方法改革的作用。
第二,每门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都体现了综合性。教学方法的综合改革最终是要落实到每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之中,这种综合性也要根据课程之间的差异性而有所侧重。如浙江大学根据“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特点,构建了以“七个结合”为主体的综合改革体系。即:一是学习主体实行学生自主学习与团队学习相结合;二是教学团队实行校内教师与校外党政干部相结合;三是教学内容实行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四是教学形式实行专题讲座与案例教学相结合;五是教学方式实行大班授课与小班讨论相结合;六是考核方式实行过程考核与目标考核相结合;七是考核主体实行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三、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展望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在教育部的大力倡导下,全国各地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5年,《创新计划》的制定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课堂
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重中之重。各地各高校已开始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一是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行深入学习研究。教师对理论的入脑人心是夯实教学基础的重要前提。在学习中,既要注重对讲话精神理论高度的整体把握,又要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以及当前经济社会发展1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分析讲话精神的具体观点和重要论断。二是找准结合点是推进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核心。要把讲话精神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有机结合,要把讲话精神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三是要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与学生们的认知特点和思想困惑相结合,呼应大学生学习生活、思想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四是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真正入脑人心。建立多个平台、多种载体,通过鲜活生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利用学生常用的传播媒介,将讲话精神扎根于学生日常生活之中。
《二)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05方案”实施的10年,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学科支撑。新形势下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要求,也从多方面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内涵。2015年10月,在“学习贯彻《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座谈会”中,与会专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顾海良指出,《创新计划》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的高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提出了发挥学科“支撑”和学科“引领”作用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新视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哲学社会科学中的其他学科一样,也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也要加强学科的自我规范、自我完善,保持和提升学科建设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学术性。因此,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引领”作用,最根本的就是要把学科自身建设好、发展好。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