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一、问题的提出
二、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方法
四、研究的内容及其说明
第一章 反思与建构——从“物性逻辑”到“人性逻辑”
一、物性逻辑的批判与反思
二、人性逻辑的阐释与建构
第二章 启蒙理性分化与课程改革的逻辑吊诡
一、逻辑吊诡:保守主义与激进主义的对垒
二、人性冲突:逻辑吊诡的原因阐释
三、“新课程改革”和后现代主义
第三章 培养劳动人——课程改革目的之现实定位
一、现实人性的判定
二、目的定位:培养“劳动人”
三、知识经济时代的“劳动人”形象
四、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
五、开放的空间:未完成的人
第四章 交往与制度——课程改革的秩序生成
一、人性与制度
二、制度化的缺失:对新课程改革的合理性反思
三、制度化:课程改革自身的合理性
第五章 文化与传统——课程改革的方法理路
一、人性与文化
二、性善:一种引导性的概念
三、引导性传统于课程改革的方法论意涵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