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大趋势》:
(二)军民融合的推进措施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核心是区分轻重缓急,集中力量在国防和军队建设最急需、国家最能提供有力支撑、军民双向结合转化效益最大的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上谋求突破。
1.突出抓好重大建设项目贯彻国防要求
目前,由于供需对接体系不够完善,军与民结合不紧、平与战“两张皮”的现象仍然存在。应尽快明确军事需求提出的职能部门,组织对本辖区的军事需求进行汇总把关,搞好论证筛选,逐级上报审定后分解细化、下达落实。加快制定重大建设项目贯彻国防要求目录及标准,统一规范技术参数和依据,将其作为该类项目审批、核准、备案的基本条件。建立健全重大建设项目军地联合审批督导制度,具体明确军地共同参与立项审批、监督检查、评估验收的程序方法,规范对违反规定、擅自建设、质量低劣者的惩处措施。
2.突出深化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
军队保障涵盖范围广、军民通用性强是军民融合的主战场,必须把军队保障社会化改革突出出来。加大经费投入,由国家和地方财政全部承担保障社会化改革项目配套建设所需经费,提高社会化改革运行的维持性经费保障标准,解决好“买得起”的问题。完善政策规定,通过聘用地方人员的方式,战时保障部队执行任务的刚性需求,平时纳入预备役统一建设和管理,解决好“保战备”的问题。加强机构建设,在省政府、省军区系统成立由军地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的领导小组,在部队其他单位设立专门办公室,编设专职人员,解决好“有人管”的问题。
3.突出加快标准化进程
标准化是军民融合的基础工程。现代军事装备技术的军民通用率要求已达80%以上,按照这个指标,中国军民用标准的通用程度还比较低,一些民用飞机、船舶和大型机械装备征用后,改造起来特别麻烦;现有铁路、公路和港口码头等大型基础设施难以满足部队重型装备的运输、装卸需求。应加紧标准化建设,对军民通用的装备物资器材,可直接使用民用标准体系进行研制生产;对军队专用的装备物资器材,可根据不同军兵种、不同类型部队编制装备和担负任务需求,梳理现行各级各类标准,加快构建衔接配套、切实管用的军用标准体系。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