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战战兢兢不如放手一搏 人生无需恐惧》:
恐惧属于生命的一部分,人们在劫难逃,它以不同的面貌伴随着我们,从诞生之初的第一声啼哭,直至濒死前呼出的最后一口气,我们都处在恐惧之中。
人类并非没有尝试过终结恐惧,因为恐惧,各种巫术、宗教与科学纷纷诞生,人们希望从中获取克服、减缓、战胜,甚至哪怕是约束恐惧的对策。然而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宣告失败,恐惧这种情感依然在人类的七情六欲中列一席之地,虽然相比于前人,如今的我们,更能忍受恐惧,但人类试图无忧无虑度过一生的美梦却破灭了,无论是人的依赖之心,还是对死亡的觉悟,都反映在恐惧之中。
恐惧与我们密不可分,虽然是一个普遍的现象,但每个人体验到的却又都不一样,怕死、怕付出,怕麻烦以及其他形形色色的东西。我们可以接受命运带来的恐惧,但我们应该有一种积极面对恐惧的态度。
危难当头,恐惧往往是一个信号或警告,激励我们打败它。接收害怕的讯息,克服恐瞑,可以让我们成长成熟;避开它,不正面响应,会让我们停滞不前——无法战胜恐瞑的人如同长不大的小孩。而一旦我们战胜了恐惧,人生便又往前迈进一步。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爱马丁·加德纳,原来是医生。他竭力反对把实情告诉癌症患者。他认为,在美国630万死于癌症的病人中,80%的是被吓死的,其余的才是真正病死的。
他曾做过一个著名实验:让一位死囚躺在床上,告之将被执行死刑。然后用木片在他的手腕上划一下,接着把预先准备好的一个水龙头打开,让它向床下的一个容器滴水,伴随着由快到慢的滴水节奏,结果那个死囚昏了过去。
1988年,他把实验结果公布出来时,虽遭到司法当局的起诉,但他用事实告诉了世人:精神才是生命的真正脊梁,一旦从精神上摧垮一个人,那么这个人的生命也就变形了。
现在,加德纳是美国横渡大西洋——3俱乐部的心理教练。在他的指导下,一个叫伯来奥的人一举成名,这位男子乘着独木舟从法国的布勒斯特出发,横跨大西洋和太平洋,历时6个半月到达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创造单人独舟横渡两大洋的吉尼斯纪录。
有人怀疑,加德纳是不是又在拿运动员做实验?加德纳反驳说:我从没有做过什么实验,我只是在证实精神的作用。从伯来奥的成功经历,我可以向世人宣布,从前横渡大西洋的人之所以失败或死亡,他们不是死于体力上的限制,而是死于精神上的崩溃,死于心理上的恐慌和绝望。
克服恐惧带来的进步和巨大的成就感与恐惧带来的痛苦相比不值一提。
想想刚出襁褓时蹒跚学步的幼童,颤巍巍丢开妈妈的手,不出两步就要摔跤,到喜笑颜开,追着玩具车奔跑的小孩;想想第一次上学的情形,从脱离家庭的呵护,进入一个陌生的团体。紧张得不想离开家。
到放学后书包一丢,欢快地抱着皮球迎着夕阳走向操场的少年;想一想青春期的骚动,从初次与异性邂逅,对性的好奇与渴望。到成立起一个家庭的艰涩和感动:想想我们首次进入公司面试的紧张和敬畏,到我们成为面试他们的人,在对方不安的脸上我们再也看不见自己的恐惧…… 恐惧虽然存在,且将一直存在下去,并不代表我们就要臣服于它的脚下。人生漫长。世界广袤,其中有着许多抗衡恐惧的力量,勇气,信任,知识,希望,信仰和爱,这些元素都能让我们抑制恐惧,甚至分析恐惧。诚然,人不可能完全摆脱恐惧,但切莫让恐惧占据整个心灵。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