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250288
  • 作      者:
    钟永圣著
  • 出 版 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钟永圣,1973年生于吉林。东北财经大学博士,大连儒学会副会长,辽宁省首届“**写书人”获得者,中国善财书院创办人。
  2003年在东北财经大学师从寇铁军教授攻读财政学专业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财政理论,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传统文化对财政经济行为的影响。在写作博士论文《财政的本质》期间,发现“中国有自己的财政学”,进而意识到“中国有自己的本土经济学”,因语言的历史变迁等原因和体悟文化具有的贯通学科的特点,不容易为现代分科教育体系下的学术界所认识和接受,所以从2009年起专门从事中国本土经济学的挖掘和整理工作,探索中国本土经济学的现代表达与实践验证。
  2012年出版首部著作《中国经典经济学》,被学界誉为“中国本土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并已售出英文版权。他对自然、人生和财富的本质及其关系进行了贯通式总结,详细论证了“德本财末”的传统经济学理念和“主明下安”的中道经济学管理模式。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在披露自己心路历程基础上,以哲人的睿智和儒者的仁爱,以融通中西方经济理念的视角,深入浅出、生动练达地诠释了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中德本财末的普世永恒性和与道相应的利世永续性。与学员们的现场答问互动更令闻者击掌叫绝,回味无穷。
  《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围绕“经济的中国理念(德本财末)”、“管理的中国境界(自性合道)”、“家庭的中国伦理(五行伦理)”三个核心,带您从传承千年的中国经典和历史中寻找答案。
展开
精彩书评
  ★钟永圣博士应邀在北京讲授“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课程,坦诚披露自己的心路历程,以哲人的睿智和儒者的仁爱,以融通中西方经济理念的视角,以深入浅出、生动练达的方式开显了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中德本财末的普世永恒性和与道相应的利世永续性。而钟博士与学员们的现场互动更令闻者击掌叫绝,回味无穷。
  ——夏圆明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
   礼拜之因
  尊敬的诸位老师、同学大家好!(向大众顶礼三拜)在开始本次讲座前,我先向大家顶礼,原因有三:第一,我不敢把自己当成老师,在这里,我只是把自己从古圣先贤那里学习到的智慧转述给大家而已;第二,组织这样一个学习班,组织者和义工们付出得太多太多了,在此一定要表达对无私奉献的义工们的感谢。第三,大家千里迢迢来到这里,牺牲了自己的时间,放下了工作,来参加这次讲座,感恩大家对我的信任。稻盛的经营学自孔孟
  在昨晚的开班仪式上,所播放的关于采访稻盛和夫的视频,完全用事实印证了本次讲座所要表达的内容。稻盛和夫的成就解释并验证了《中国经典经济学》的理论。稻盛先生自己也明确地承认,他经营企业的理念来自于中国孔子和孟子的学说;他在商业上的成就,源于中国老祖宗的智慧。
  现在请大家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如果西方经济学真的那么有效,那么值得人们敬佩,为什么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西方经济危机不断,西方经济学阵营内部争吵不休?第二,如果中国老祖宗的智慧真的没有用,那为什么稻盛和夫的企业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在历次金融危机期间都没有过亏损?无独有偶,香港李嘉诚先生的企业也是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没有过亏损。据说李先生曾经告诫自己的儿子,别人认为赚八分合理,我们李家赚六分就可以了,为什么?
  当今社会出现了一个可悲的现象,那就是大部分中国人的思想已经被西方的经济思想同化并控制,并且盲目地崇拜西方的经济学。我写《中国经典经济学》的初衷,也是觉得我所学习过的西方经济学没有那么有效,没有那么经纶济世,所以我一直坚持不懈地寻找经济学的本质、经济学的真理、经济学的根源。我还希望大家能有这样的意识,就是不要一开始因为受西学的影响,就盲目地完全否认中国老祖宗的智慧。
  在中国中央电视台采访稻盛和夫的视频中,稻盛和夫告诉大众,“敬天爱人”和“至诚”的理念分别出自于《论语》和《孟子》。稻盛和夫可以从根上来做,从中国老祖宗的理念上来做,从而让日航一年之间从接近破产到盈利1880亿日元。稻盛和夫先生的境界完全可以从采访画面中看出:他的表情非常谦逊和宁静,语言十分谦卑和恭敬。稻盛和夫曾私下告诉大连的一位主持人,他来到中国做采访,就是想“把老东家的东西还给他的子孙后代”!这也是我们本次要着重讲解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的原因。学习的心态
  请大家思考一下我们此次听课应持有怎样的心态,并应该注意什么。首先,如果大家认为,既然这次课程的题目是关于“经济学”的,听过课自然可以运用学到的知识来换取真金白银,那么大家一定是“想错了”;其次,如果听完课,大家没有发现自己的“无尽藏”,并且在以后的一段不算特别长的时间里,没有在生活中增加自己包括真金白银在内的财富,那么大家一定是“做错了”。
  现在,请大家调整到最放松、最端正的坐姿,因为这样天地间的能量会和大家的身体进行顺畅的交通,大家可以获得自然补益的能量。譬如倒水的时候,杯子如果歪斜了或倒了,那么从上往下灌注的水就会倒不进杯子。这种身体的调整,可以让人身心愉悦。如果找到了合适的方法和姿势,坚持让天地间的自然能量通过身体在生活中贯通,人可以从此不得病。这便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是一本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经济账。所以,希望大家在本次学习过程中能够做到:
  调和,心不暴;
  正直,心不曲;
  安定,心不乱。
  ……
展开
目录
序言:何为中国传统经济学智慧?
自序:在心性的田地里播种财富
开场缘起
礼拜之因
稻盛的经营学自孔孟
学习的心态
古圣财经三原则
讲座的主题

第一讲 经济的中国理念
文化不行还是人不行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天之在我者,德也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官官相护”的本来含义
主明下安
生理与伦理的贯通
打铁不离砧,讲道不离身
违反常识的“经济学常识”
困境中的出路
“经济学醉语”
学术讲坛上的“五十三参”
道德追求与财富追求纯净的眼神和杰出的成就
诺贝尔奖也是人评出来的
十年传统经典的学习经历
我的“六字真言”
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
万象归源一太极
“学习是为了不受欺骗”
中西学问之异:贯通与分科
世界上有两种经济学
本土经济学的贯通研究方法
经济学的中国理念
西方经济学对
亚当·斯密的背叛
中西十种经济学观点对比
为本土经济学正名

第二讲 管理的中国境界
布施为得财之因
中国经典管理学的核心
性相不二的管理
心性管理与组织管理
《易经》即自然之经
什么是真正“文化人”
如何贯通学科
中央大帝与倏忽:杂念蒙蔽本心
坦荡为人
获得真金白银的最好方法
“我们赚了好多钱”
如何突破经营瓶颈
管人是地狱
果壳里的宇宙之王
“经济癌症”
肝病的由来
怨人就是错
念正则百毒去之
如何对待不正之风
看不见却真实存在的智慧
贤者胸广
中国传统美容学
千里感应
自我打磨
合十礼出自《易经》
补阳气的方法
凡圣差别在境界
管理的三个层次
经济管理的本质
实现“中国梦”必须文化独立
从《西游原旨》看管理
大光明法
“总经理”和“董事长”
善待女人
含藏的妙用
苏州固锝印证传统智慧
怨天尤人损福德
谦卑之极则步步上行最大钻石与飞来横祸
如何能居高位而不危
平和中正
至诚感通
管理的最高境界
智慧生自心空
全部奉献才能提升自我
治国的几种境界
善易者不卜
听音乐应德配其位
贞观之治自无为
王朝兴衰在文化
民以食为天
新官上任策略一:萧规曹随
新官上任策略二:兵贵神速
新官上任策略三:擒贼先擒王
正居室
正视听
正心性
永远适用的管理策略
国家管理必须保护国家利益
银行业股份制改造中失去的财富
经济管理是一场国防
本次经济学讲座的意义

第三讲 家庭的中国伦理
企业即是家庭
主要思想及内容安排
上帝不会掷骰子
听讲座的最好状态
明理的表现
阴阳为万物之本
家庭乃事业发展之基
天人合一的物理学阐释
伦理风水决定地理风水
五行的内化
五伦顺转与“中国梦”的实现
肾水泄则财库空
家庭中各角色的扮演
家庭内讲情
不讲理
不能嫌弃太太
人体十二经
人体十二官
道德与财富的因果关系
《内经图》
怨人的后果
幸福健康的方法

答疑
问题1:90后的一代如何学习?
问题2:如何安心?
问题3:无所住而生其心
问题4:不应“刻苦学习”而应“快乐学习”
问题5:理正则心诚
问题6:如何让员工保持活力?
问题7:追求物质却精神苦恼?
问题8:在本位上学习成就
问题9:内心不为境界转
问题10:人经合一
问题11:精明与浑厚
问题12:安住当下与无我
问题13:不假方便,直达根本
问题14:向真正的大师学
问题15:农业无异国防
问题16:为何学习传统文化也能出小人?
问题17:学习传统文化如何避免走邪路
问题18:中国文化是否不适合工业社会
问题19:如何看待耕地锐减
问题20:以德报怨和以直报怨
问题21:知行不能合一怎么办
问题22:因为学习传统文化而厌恶工作
问题23:因众说纷纭而无所适从
问题24:广学多闻还是一门深入
问题25:如何在外企弘扬传统文化
问题26:做好事也要随缘量力
问题27:水知道答案
问题28:读书历程
问题29:不良情绪是否也是自然之道?
问题30:领导有错,下属该不该争?
问题31:修心是否有程序化操作模式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