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教育(2015 总第11册)》:
认识西方现代建筑史教学的独特性
西方现代建筑史在我们的建筑学教育中有其重要性和特殊性。虽然时至今日,这样部历史从何起始,如何叙述,作何评判,仍没有清晰统一的标准,但这一部分知识内容及其思想认识,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一直与我们整个建筑学的成长紧密相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长期以来,西方现代建筑史是形成我们建筑史观、价值认识、设计原则以及形式语言的重要来源,也是我们寻求自身建筑现代化发展之路的重要参照。因此,如果说西方古代建筑史的教学更是作为一种认识人类建筑历史与建筑文化的丰富性和独特性的学习(这也反映了我们长期将西方古代建筑史与现代建筑史断裂的问题).那么关于西方现代建筑史的教学,就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强烈的、直指当下与未来发展的目的论色彩。
二是,引介与翻译是我们建构关于西方现代建筑史知识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基本途径。就是说,关于西方现代建筑的相关人物、作品及其思想的种种特征及其评述,主要是通过西方史学家将现代建筑历史化的(Historicized)解说形式为我们认识的,甚至是,他们所建构的现代建筑的历史叙述及其历史观念本身,就构成了西方现代建筑史的一部分。他们对我们的影响持续半个多世纪。然而.这种史学家的特殊影响作用,是到近年来才为我们逐渐意识。就是说,以往我们获得的现代建筑的历史知识,并非等同于现代建筑的真实历史。
三是,通过引介和翻译的知识传播,还包含了第二次的过滤,即,我们的教师、学者和建筑史学家在引入西方现代建筑史学著作时,也会按自己的认识和选择来转译这些知识和思想,直接针对西方建筑师的作品与思想的研究而建立的系统性历史知识还十分罕见。因此,我们以往是如何移植,如何转化的,也是需要考察与反思的。
事实上,考察这些问题,也有助于深入探究中国建筑学学科发展的历史特征。应该说,这种特征本身就是中国建筑现代性面貌的重要表现。西方现代建筑史教学观念转变的回溯
对于西方建筑史教学的人文学思考和历史性反思,在以罗小未先生为代表的同济前辈中已经形成传统。罗先生在主持编著全国建筑学专业统编教材《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的过程中,就坚持建筑历史应作为文化史的一部分,并强调关注历史的复杂性,认为建筑历史中呈现的“异质共存的情况无处不在”,但同时也强调建筑“其自身的特殊性与定的自主性”。不仅如此,提倡“种分析与批判的历史哲学”,也是罗小未先生致力培育的教学传统,一直影响着我等后辈。
因此,在教学肉容不断扩展、历史观念正在转变的新形势下,回溯我们西方现代建筑史的教学发展过程,形成一定的批判性认识,是很有必要的。这个变化一方面反映出当代西方现代建筑史学史(historiographyofmodernarchitecture)研究的传入和影响,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中国整个人文学领域史学研究发展的新环境。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