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宏观经济报告.2014—2015,步入“新常态”攻坚期的中国宏观经济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66236
  • 作      者: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宏观经济报告2014—2015:步入“新常态”攻坚期的中国宏观经济》通过对宏观经济的各项指标进行系统梳理后认为,从中期来看,中国宏观经济在持续回落中呈现较强的筑底迹象,周期力量存在着逆转的趋势。大改革的出台将在中期重树市场信心,助推宏观经济周期景气的逆转。
展开
作者简介
  报告主持人刘元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在我社连续出版了《2012-2013中国宏观经济报告》《中国宏观经济报告2013-2014》。
展开
内容介绍
  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基本上延续了2013年"底部波动"、"复苏乏力"的局面,宏观经济景气状况相对稳定,"波动中筑底"的趋势较为强烈。预计全年GDP增速为7.8%,CPI为2.7%。从短期经济运行来看,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表现不仅宣告了全球悲观主义者所持的"2014年中国崩溃论"的失败,同时也没有证明乐观主义者在2013年底所持的"中国周期逆转论"。中国宏观经济一方面没有出现系统性风险全面爆发、经济增长直线下滑的局面,但同时也没有在反周期的刺激政策的作用下出现持续性的反弹。这种底部小幅波动的宏观状况有利于大改革的推出。
  从中期来看,中国宏观经济在持续回落中呈现较强的筑底迹象,周期力量存在着逆转的趋势。大改革的出台将在中期重树市场信心,助推宏观经济周期景气的逆转。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宏观经济报告2014—2015:步入“新常态”攻坚期的中国宏观经济》:
  1.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实现全年目标无虞
  鉴于8月份城镇新增就业已基本达到全年目标,再加上以下几点因素,全年就业形势比较明朗:一是三四季度的经济回升,从目前已公布的部分数据来看,8月份大致处于阶段性的谷底,9月份已出现明显的回升迹象。二是房地产松绑政策,特别是首套房利率优惠限制的松动,将刺激房地产发展并带动房地产就业,这是过去一直牵动农民工就业的神经。三是城镇化为农村劳动力创造很多隐性、弹性的就业岗位,比如,修路、填沟、栽树、新农村小区建设等。这从农民工的流向变化可以看出来,2010—2013年,外出务工农民工递增速度不变下降,从5.5%降至1.7%,本地务工的农民工增速则一直维持在5%以上的较高水平上,虽然2013年出现一些回落,但也有3.6%,远高于外出务工农民工增速。四是服务业在波动中螺旋发展,总体趋势是向上的。服务业就业稳定器功能基本正常。
  2.劳动供给压力减缓,这将进一步降低就业目标实现的难度
  上面是从需求的角度,从劳动供给的角度讲,新增就业压力在缓解: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趋势正在逆转。2012年,我国16—60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首次出现下降,比2011年减少了345万人。2013年又比2012年减少244万,维持在9.2亿左右。另一方面,劳动参与率在持续下降,此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就已经形成并延续至今。据统计,1990—2010年16岁以上人口的劳动参与率从79.2%降至71.4%,年均降幅约0.4个百分点。19—22岁的敏感年龄段人口尤甚,这与高等教育扩张有很大关系,自2010年以来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及高等技术职业学校的在校生规模一直维持在4500万左右,大大缓解了当期就业压力。
  另一个要注意的是农民工供给压力也在下降,自2010年以来,农民工增速在不断降低,从2010年的5.4%降至2013年的2.4%,如果与近年来持续出现的招工难、各地不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现象结合起来,这应该不属于需求方面出问题了,而应该是供给出现了收缩。城镇化使农村的生活条件改善,农民补偿也使农户的预算约束软化,再加上要处理拆迁、征地中的诸多问题,很多农民已经放弃外出务工,特别是40岁以上的农民,非农劳动供给意愿开始下降。
  ……
展开
目录
主 报 告

2014—2015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步入“新常态”攻坚期的中国宏观经济 3
第一部分 总论与预测 5
第二部分 步入“新常态”新阶段的2014年
——典型特征与新因素 9
第三部分 步入“新常态”攻坚期的2015年 34
第四部分 结论与政策建议 59

分 报 告
分报告一:经济下滑背景下的就业形势:判断、预测与滞后风险 65
分报告二:反腐败是否拖累了投资增长?
——基于行业异质性的分析 81
分报告三:中国网络消费的现状、经济影响及未来发展预测 98
分报告四:煤炭价格波动的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112
分报告五:违约常态化与系统性风险的控制 131
分报告六:生产性服务业促进政策的结构效应分析 146
分报告七: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中国货币政策框架重构
——公开市场操作还是“利率走廊” 167
分报告八:外生冲击与财政收入波动 182
分报告九:理解国际资本的流动:特征和趋势 203
分报告十:次贷危机以后全球失衡的调整模式与我国对外贸易收支的变化 225
分报告十一: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行为与加成率(price markup)的动态关系
——基于存活企业的研究 252
分报告十二:国际资本流动格局变化与中国资本流动分析 275
分报告十三:国有企业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效应及其改革逻辑 289
分报告十四:中国工业增长与技术进步的结构性分析 308
附 录
附录一 关于同意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及岗位设置方案的批复 327
附录二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 330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