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在场的信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7060222
  • 作      者:
    马建福著
  • 出 版 社 :
    宁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马建福,回族,宁夏海原县人,人类学博士,现供职于北方民族大学回族学研究院,主要从事回族文化与社会研究。2004年开始从事文化人类学研究,在田野调查过程中,受专业影响,喜欢上了散文随笔创作,自此坚持不懈,先后在《民族教育研究》《西北民族研究》《二十一世纪》《中国穆斯林》《回族文学》《明报》《文汇报》《民族报》等多家报纸杂志发表散文随笔、书评等。作者长期关注底层社会,以“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为己任,旨在传承文化,书写民众日常生活的故事。
展开
内容介绍
  透过这些散发着浓郁回族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我们看到了一个承载着坚韧、清洁、挺拔与希望的博大、宽厚的精神载体,看到了记录时代、紧贴大地、挖掘普通人内心世界的民间情怀,此乃源于回族作家对生活的丰厚积累和深刻洞察。这些作品,是对回族文明及其精神信仰之依赖与传承,也是对当下时代的某种浮躁之风的抵阻。因为昨天的文化自觉,回族作家开始了对自我的审视与书写;因为今天这些作品的呈现,使我们对未来的回族文学充满很多的文化自信与美学期待。
展开
精彩书摘
  《在场的信仰》:
  繁华中的静谧:香港赤柱清真寺 人其实是生活在一种感觉中。香港浅水湾附近的赤柱广场,前面是海岸,广场附近开着各种各样的欧式餐馆和饮品摊。如果不去想这里的地理落脚,把时空错位一下,一定会觉得自己不是站在东方某个旅游景点,而是站在欧洲、美洲的什么地方。世界各地的人似乎被任意挑拣了一些放在这里,让他们在共同的一个场景中享受共存的一刻。
  我站在一个角落,一个奇怪的想法产生:不是哪一个人或哪个群体组成了这样一个场景,而是所有人共同的存在,在某一时刻产生了这样的全球化的片段。后现代社会,从人种上已经难以判断人们属于哪个洲、哪个国家。民族、族群、国家与地域基本上已经断裂,经过融合和一些“洗刷印染”之后,在这个场景里难以区分。这可能只有在像香港这样高度全球化的地方才能感觉到。
  从广场出来,前往赤柱有名的监狱博物馆,其后还有一所监狱。我对监狱和监狱博物馆都没有兴趣,想去看的是赤柱下面那座金黄色的清真寺。
  把清真寺和监狱联系起来,第一错觉是,肯定有很多穆斯林罪犯被关押在监狱,人性化的英国殖民者给他们提供礼拜的场所。其实不然,这是英国殖民者别出心裁的柔性治理方式。当年这里的确是监狱,不过狱警大多为印度人,其中有很多是穆斯林。赤柱附近不仅有监狱,还有狱警和他们的家,像一个简单的穆斯林社区,和中国西北的寺坊有些像。经过申请,也是为了稳住这些印度人,英国殖民者答应给他们一些地皮,让他们自己修建清真寺。
  时间从1895年飞速地流向1946年,印度人设计出了类似南亚造型的清真寺,并自己筹集资金,盖起了这样一个具有历史意义,并被今天香港政府确定为文化遗产的清真寺。
  进入赤柱清真寺,得经过监狱门口的安检。警察看到我过去,点点头,问我去哪里,我说去看看清真寺,他说随便看,不过不要拍照。
  沿着通向海边的路走下去,赤柱清真寺就隐藏在路的右侧。再往下走,便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知道的人,难以区分这是哪个宗教的场所。外面没有大门,也没有人阻挡,只看到一个标识:进门拖鞋。
  推门进去,几个小朋友坐在地上,用木架支着《古兰经》,正在诵读。我认识的年轻阿訇坐在最里面,见我进来,热情地打个招呼,让我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他则继续教小朋友认读。
  走出去看看四周,金黄色的墙壁,南亚建筑的风格。后边是一个洗浴的棚子。再进门,看到大殿分开两部分,用围栏挡着,一边是给妇女做礼拜的,一边是为男性准备的。小朋友见我进来说一声色俩目,然后用普通话字正腔圆地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是来自中国内地的穆斯林。他们都笑了,我知道他们是在笑他们的伙伴讲的汉语我能听懂。
  阿訇是个30岁的巴基斯坦人。他9岁来香港,在九龙清真寺念经,直到18岁能够完全背诵和讲解《古兰经》之后,被他在香港打工的爸爸带回巴基斯坦,举行结婚成人仪式后又带回来。一个阿訇就这样培养成了。他先在九龙清真寺做义工,后来被派到赤柱清真寺。
  1995年,有人提议把空置的清真寺拆除,香港伊斯兰联合会得知消息,马上向政府申请,保住了清真寺。随后他们开始安排专人来守住清真寺。这个清真寺虽然比较冷清,只是偶尔有经过的穆斯林会用一下,但是它却隐藏着历史和记忆。
  (发表于2012年5月8日 《中国民族报·宗教周刊·文化》)
  ……
展开
目录
香港有个柴湾清真寺
繁华中的静谧:香港赤柱清真寺
些利街上的“摩罗庙”
从铜锣湾时代广场到爱群道清真寺
九龙清真寺:
走过百年的穆斯林精神家园
走近跑马地“回教坟场”
走进湾仔陈东里七号
与穆斯林青年会在一起的日子
香港回教妇女会的慈心善举
爱国爱教的“香港回教协会”
香港伊斯兰联合会:走过百年联系四方
斋月行走重庆大厦
香港穆斯林的斋月
后现代社会中的香港穆斯林
斋月里的一次探访
传承与放弃:
一个香港穆斯林家庭的信仰变化
博爱仁慈,认主独一
华人穆斯林张广义哈志的百年口碑
体验香港穆斯林过“圣纪”
过年
走进消费市场
大陆农民在香港的感受
国际阿訇阿里丁
“神灯”熄灭
儿时记忆
清真与Halal
去爱群道清真寺
在路上
那些流出来的眼泪
清明见闻
清明节去坟地
田野纪实:香港穆斯林的葬礼
一个过程的记述
葬礼过程
敬老会
香港穆斯林的葬礼
认同:一个历史的记述
让座文化
外出
从丽景酒店出来
甜蜜的悲哀
参加一个活动
香港的小巴
香港亲戚
从新界到港岛
路不拾遗
不喜欢去超市
背运奶粉的记忆
印尼女佣的泪水
在朋友的婚礼上
小商贩的生存空间
香港坟地随想
不可预知的邻居
墓碑上的内容
皇后大道上的锡克教庙厅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