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技创新方法论浅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453587
  • 作      者:
    闻邦椿,赵新军,刘树英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科技创新方法论浅析》是一部讨论“如何运用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读物,一把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
展开
内容介绍
  《科技创新方法论浅析》以科学发展观作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应用为基础,研究科技创新方法论的体系和规则,其中包括:成功及高效做事和科技创新的三对核心要素,即日的和要求、任务和态度、步骤和方法;主观方面的四项潜能,即思想和品德、知识和能力、健康和生命、毅力和战术;客观方面的三个影响因素,即机遇和挑战、环境和协调、条件和利用;工作过程中的两个动态因素,即学习和运用、检查总结和提高。
  《科技创新方法论浅析》是一部“讨论如何做好科技创新工作”的读物,可供各行各业的科技人员参考和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概论
1.1 引言
国家的强盛是百姓安居乐业的基本保证。我国自鸦片战争以后的一百多年来,饱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和欺凌,这些血淋淋的事实鞭策着我们中华儿女要时刻以祖国的崛起为目标,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能闭关自守,要有危机感,并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得有利时机,只有这样,才能走在世界的前列。科技创新是国家实力最重要的体现,通过科技创新促进我国经济和军事工业的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防力量,确保国民正常生活和工作。
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青春的源泉。我们要通过创新驱动发展,要建设一个创新型国家。
在2010年6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胡锦涛同志就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对两院院士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提出六点希望:
(1)坚持勇于创新,积极引领科技加快发展。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根本的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关键的是要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不断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
(2)坚持服务发展,积极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最关键的是要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既要找准科技创新主攻方向,又要把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坚持创新为民,积极促进科技成果造福人民。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科技工作始终。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科技创新成果,让广大人民生活得更健康、更舒适、更安全、更幸福。
(4)坚持锐意改革,积极推动科技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富有活力、更有效率的国家创新体系。
(5)坚持甘为人梯,积极培养与提携优秀青年才俊。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人才为本。要善于发现青年人才,积极培养青年人才,大力提携青年人才,营造多出成果、多出人才的学术环境。
(6)坚持建言献策,积极发挥决策咨询重要作用。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科学决策,科学决策需要科学咨询。
在2014年6月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曾强调:我国科技发展的方向就是创新、创新、再创新。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加快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步伐。
李克强总理多次在会议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这对加快经济发展和提高创新能力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努力贯彻和执行科技创新的有关方针和政策,促进科技及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和时代变化的要求,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保证,是使我国制造业实现“三个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必然途径,也是把握全球新产业革命机遇的迫切要求。同时,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重点突破、开放融合、支撑引领”的原则,促进绿色低碳、网络智能、共创分享、实现可持续发展,探索我国自主创新发展之路,坚定不移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努力。
〖JP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届领导人都十分强调科学技术的重要。毛泽东同志在一篇题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的文章里指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过去我们打的是上层建筑的仗,是建立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建立这些上层建筑干什么呢?就是要搞生产。搞上层建筑、搞生产关系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现在生产关系是改变了,就要提高生产力。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邓小平同志在《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中指出:“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第三世界摆脱贫困离不开科学,维护世界和平也离不开科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十分重视贯彻和执行“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上,要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繁荣强盛。
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应当主动积极地学习最新的科学知识,学为所用;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科技前沿的技术,宣传科学知识。多动脑筋,在学习和工作中有意识地寻找科学和有效的方法,把科学研究工作推向新的水平。
1.2 科技创新的概念及种类
早在1912年美籍(奥地利人)经济学家熊彼特首次提出技术创新的概念。他认为,构成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不断出现的创新,不是生产要素投入的增长。他还认为创新是新的体系里引入新的组合,是生产函数的变动,它不仅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的开发,而且包括新市场的开拓、新生产组织的建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指出,技术创新包括新产品、新工艺以及原有产品和原有工艺的显著技术变化,涉及生产活动和消费活动,进而涉及科学、组织、技术、商业和金融等活动。我国学者罗伟认为,技术创新是在经济活动中引入新产品或新工艺,实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并在市场上获得成功的过程[76]。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加速科技产业化》的决定中,将科技创新定义为:“以市场为导向,将科技潜力转化为技术优势的创新活动,包括从新思想的产生到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和服务的全过程。”
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科学创新以认识自然规律为主要目标,其创新成果可能对人类生活产生革命性的重大作用;技术创新则以利用已有规律改造世界,其创造成果可直接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认知能力。按照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所提出的定义,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产生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设想的产生、研发、商业化直至扩散的一系列活动。在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的关系上,科学创新为技术创新奠定理论的基础和依据,或提供理论的指导和前提;技术创新则是科学创新成果的应用或沿着应用方向的延伸,同时,技术创新也为科学创新提供了更高水平的手段或工具。
科技创新的指向、目标、方式与途径具有高度的探索性。科技创新的指向是未知领域和未有领域,它的目标是取得新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在通向未知和未有领域的征途中,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和经验可循,只有依靠科技创新人员运用先进的科学理论、技术手段和创新性的思维反反复复地进行探寻和摸索,或通过多次挫折失败,最后才有可能在未知和未有的科技创新领域达到光辉的顶点。
科技创新可分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三种类型。
知识创新是通过科学研究获得新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知识的过程,目的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创造新方法和积累新知识。知识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是新技术、新发明的源泉,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的革命性力量。知识创新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的理论和新的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技术创新则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技术创新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产生到市场应用的整个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产品的市场销售和转移扩散等一系列的活动。
管理创新就是根据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及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势,在有效继承前人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传统的管理进行改进、改革和改善,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管理创新包括管理的思想、观念、理论、制度、机制、体系、组织机构、模式及管理人才的培养及其组合的创新等。
除上述分类外,目前还把创新分为原始创新、集体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后再创新。
对创新进行分类,有利于更科学地开展各类创新活动。
1.3 研究科技创新方法论的意义
在长期实践和总结已有经验并学习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本书构建了科技创新方法论的体系和框架,提出了创新的三对核心要素、主观方面的四项潜能、客观方面的三个影响因素和两个动态因素,即科技创新十二对规则。
科技创新方法论与以往的成功学方法论的不同点是:以往的成功学方法论多数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成功学,而科技创新方法论则是在科学发展观和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有效地利用科技创新的体系和规则,并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来完成各种创新工作,以提高创新的成功概率,并获取最高的效益。
科技创新方法论首先应以国家教育事业、科学技术事业和经济的发展及全人类的利益作为其主要目标,不能把“个人致富”作为“科技创新取得成功”的唯一目标,应该把个人科技创新的成功和国家科技创新的成功及人类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展开
目录
第一篇 概论
第1章 概论
1.1 引言
1.2 科技创新的概念及种类
1.3 研究科技创新方法论的意义
1.4 科技创新方法论研究的时代背景和特点
1.5 科技创新方法论的指导思想和体系
1.6 科技创新方法论体系的十二对规则
1.7 结语

第二篇 科技创新方法论的三对核心要素
第2章 科技创新要有明确的目的
2.1 引言
2.2 科技创新要取得成功应有远大理想和目标
2.3 确立远大的理想和具体的目标
2.4 理想和目标有四类
2.5 理想和目标在实践过程中可进行必要的调整
2.6 理想和目标要经过长期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
2.7 结语
第3章 科技创新要有具体的要求
3.1 引言
3.2 科技创新要求之一:要有正确的思想
3.3 科技创新要求之二:要满足质量要求
3.4 科技创新要求之三:要考虑付出的代价
3.5 科技创新要求之四:要考虑花费的时间
3.6 科技创新要求之五:要满足环保要求
3.7 科技创新要求之六:要考虑后续服务方便
3.8 处理好六项要求之间的关系
3.9 实现六项要求的最终目标是取得最高的效益
3.10 结语
第4章 科技创新要有切实的内容
4.1 引言
4.2 将科技创新融入国家的总目标之中
4.3 根据自身条件和能力选择创新任务
4.4 考虑客观环境和条件
4.5 选择科技创新任务要紧抓良好契机
4.6 对确定的创新任务进行详细剖析
4.7 通过分析找出创新任务的重点和难点
4.8 结语
第5章 科技创新应持有正确的态度和理念
5.1 引言
5.2 勤奋和刻苦
5.3 严谨和求实
5.4 改革与开放开拓与奋进
5.5 勤于思考善于创新
5.6 结语
第6章 科技创新应采取合理的步骤和程序
6.1 引言
6.2 做好科技创新先要做好调查研究
6.3 做好科技创新应事先制定好规划
6.4 做好创新科学实施是关键环节
6.5 科技创新要做好检查总结和评估
6.6 结语
第7章 科技创新应广泛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
7.1 引言
7.2 现代科学哲学思想和方法
7.3 逻辑学原理和方法
7.4 现代心理学原理
7.5 系统论和系统工程的思想和方法
7.6 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化技术和数字化技术
7.7 各种优化理论和方法
7.8 预测学理论和方法
7.9 创新过程中现代科学技术综合应用实例
7.10 结语

第三篇 科技创新的理论和方法
第8章 创新思维的种类及其内涵
8.1 引言
8.2 创新思维的种类
8.3 常见的创新思维方法
8.4 创新思维演生的科技创新实例
8.5 结语
第9章 创新原理的种类及应用
9.1 引言
9.2 创新原理的种类
9.3 常用创新原理及应用
9.4 创新原理综合应用实例
9.5 结语
第10章 创新技法的种类及具体内容
10.1 引言
10.2 创新技法的种类
10.3 常见的创新技法
10.4 发明创造问题解决理论(TRIZ)
……

第四篇 科技创新方法论的四项主观潜能
第五篇 科技创新方法论的三个客观因素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