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
经过一番调试,机器人也“学会”了走直线,可是新的问题又出来了,马力又跟不上了,摩擦力稍微大一点儿,电机就抗议要闹罢工,加上六只脚与地面的结合面积小,受力不均,遇到复杂路况,重心偏移。因此我对组装的机器人能否参加比赛以及在比赛中取得什么样的成绩,并没有奢望,重在参与吧!
距离比赛还有几天,女儿表现得异乎寻常的“淡定”,我提醒她把“六足机器人”带到学校,她不慌不忙地把机器人装进塑料袋,然后塞进书包里。她和平时一样,对于比赛说不上“兴奋”,也许随着组装的完成,机器人对于她来说只是一个不太漂亮的玩具,吸引力有限,难以让她长时间为之着迷;也许她曾经拿出来和小伙伴比拼过,结果差强人意,让她对校级的比赛少了许多期待;也许她还沉浸在幼儿园“小牛顿科学实验班”的愉快氛围中,尽管她不止一次对我说喜欢上小学,可我能感觉到对于六足机器人的驾驭,她觉得索然无味。对于孩子来说,过程比结果更让他们刻骨铭心,我们何必纠结于一城一地的得失呢?
果真,比赛那天,我们组装的机器人她碰巧忘带了,下午的比赛她彻底“解脱”了。因为没有带机器人,她就是想参赛也没有硬件,我还不能责怪她,书包是她自己收拾的,参不参赛也应该由她自己决定,而不是我一味地把自己的想法加诸到女儿的身上,更不需要费尽口舌去说服她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因为没有带,她就可以精神放松,不关心比赛是否与自己存在关系,可以东瞧瞧,西看看,闲庭信步,轻松而惬意。比赛结束,她未向我提及有关比赛的任何细节,在她看来比赛已经结束了,有更精彩的活动等着她去参与,至于机器人比赛的点点滴滴,她早抛之脑后了。
等到成绩公布的时候,所有参赛的同学都获了奖,作为省级的一项奖励,女儿并不关心它代表着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她羡慕的只是小朋友拿着奖状拍照的精彩瞬间,看到小伙伴们灿烂的微笑,或许她会想起如果自己参赛,也一定能获得不错的名次。在镜头面前,女儿通常是羞涩的,总有那么一点点拘谨,以至于不熟识的人认为她“内向”,一旦对新环境适应之后,她就不再胆怯,很快与周围的人打成一片。我侧面问她六足机器人的比赛结果,女儿佯装不知,毕竟是过去的事情了,我和妻子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给孩子留下一个思考的空间之于我和妻子弥足珍贵。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对于获奖的同学,我要致以热烈的祝贺,他们自始至终体验了竞赛活动,为班级赢得了荣誉。更要感谢老师的良苦用心,相比少数同学的“一等奖”,大部分参赛同学的“三等奖”让我看到比活动本身更深远的意义。就是因为这份鼓励,在孩子的心中播下希望的种子,让他们在科学求知的道路上勇攀高峰;就是因为这份鼓励,我们发现了蕴藏在孩子身上的巨大潜能,他们在活动中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就是因为这份鼓励,老师把竞争与合作的意识灌输给学生,一花独秀不是春,要竞争更要合作,荣誉属于班级!
……
展开
——教育哲学博士李镇西
★陪伴,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关注;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的呼应:是愿意参与欣赏并在需要时给予一双温暖的手及可靠的肩膀的美好意愿。对孩子的陪伴,更是父母在明确自己的责任后,做出来的美好选择。读《陪伴》,完成生命中最重要的陪伴……
——北京社会心理学会会员李玲
★读完本书,眼前浮现出一位慈祥的老爸的样子来。这位爸爸很有心,愿意多陪伴孩子。这位爸爸很用心,陪伴孩子的时候愿意花心思。这位爸爸很真心,遇事愿意站在孩子的立场去考虑。他既是孩子的慈父,又是孩子的密友。有这样的老爸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愿读者能从这本书中分享到这份爱,学习到如何做爸爸。
——《现代教育报》资深编辑王小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