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G20)机制化建设研究》:
1.3.1全球经济治理理论框架
世界秩序及其发展规律的相关理论、与G20机制化建设相关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国际法理论等在对国际组织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些理论或视角会对G20机制产生什么影响?这一部分笔者将着重从理论上厘清G20机制化的原因、目的和结果。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一是以世界体系的相关概念为原点展开理论框架的阐述,具体涉及世界秩序及其发展规律的相关理论,重点讨论国际关系学三大主流思想,即以权力为中心的现实主义理论、以合作为中心的理想主义理论、以“文化认同”为核心的建构主义理论,同时论述三者对于世界秩序构建原则的认知差异及所共同隐含的客观规律,并对三种思想的实践运用方式提出建议。
二是从国际政治经济学角度研究G20为什么要机制化。G20作为一个政府间的非正式论坛组织,在世界体系里面扮演了重要的超国家行为体角色,它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世界体系内各行为主体根据世界秩序发展规律和自身利益而做出的顺应世界秩序发展的决策。为了深入探讨G20的内在矛盾与发展动力,本部分结合霸权稳定论、相互依存论和依附理论等国际政治经济学相关理论,以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发展局势为背景,阐述G20机制化演绎下的国际经济格局和国际政治秩序,为G20机制化的必要性提供理论与现实依据。
三是从国际法角度研究该机制应如何设计,是设计成硬性的还是软性的国际机制,以及为何这样设计,选择软法机制的意义何在,软法曾经应用于哪些国际经济治理机制及效果如何。
G20机制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在机制化路线的设计过程中,不能只依据理论,而应该广泛吸取其他国际机制的经验和教训。因此下一部分,笔者将回顾一些国际机制的建立、发展、存在的问题,对硬法和软法,以及硬法性质为主的WTO和软法性质的G7、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F,C)做出系统比较,为G20机制化建设的性质定位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背景。
1.3.2全球经济治理机制实践背景
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在全球治理方面处于领导地位的主要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和G7这两类国际机制,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WB)三大国际经济组织即隶属于前者。对三大经济组织和G7进行深入探讨无疑可以促进关于G20的研究。本部分拟重点选取WTO、G7以及APEC为研究参考标的。作为一个硬法性质为主的国际组织,WTO的代表性得到广泛承认,但在效率方面却遭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WTO是如何设计的?是什么内在原因使它不能走出现有的困境?G7作为一个软法性质的国际组织,它在议题设置、决策执行、内部建设等方面有什么经验和缺陷?G20可以看作是G7的延伸和扩展,在G20的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吸取G7的经验和教训?
G20涉及国际政治、经济的治理,它尚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组织,而是一个国际机制,那么在其机制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为突破现有机制的局限,有效解决合法性和效率之间的矛盾,G20必须建成一个既硬又软的机制,这个过程该怎样实施?中国在其机制建设过程中又该扮演怎样的角色?这些问题都关系着G20未来的发展。
在研究了相关国际机制理论和其他国际机制的经验教训后,笔者将正式转入对于G20的研究。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