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素质的第二根支柱:抗挫折能力
我在幼儿园讲课,常被老师们问到一个他们感到头痛的,也是我无法回答的问题,就是现在有些小朋友被老师一管,他们就会威胁老师说“如果你对我不好,我就叫我妈妈转学”。对这个问题,我的回答就是“你让家长们来听听我的课”。
这其实不是孩子的问题,这反映了背后大人的心态。现在很多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受一点委屈,吃一点亏。父母普遍对孩子保护过度,孩子从小没吃过苦,没经历过挫折,这导致他们的情感过分细腻,心理变得非常脆弱。就像玻璃工艺品,看起来很好,但承受不了丝毫的压力和碰撞。
有小学老师对我说,现在对学生讲话必须很小心,想指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必须要用特别委婉的方式,稍不注意就可能伤到孩子脆弱的自尊心。在中学,很多孩子因为觉得某个老师“批评过我”“骂过我”,就对这门课失去兴趣,不愿意学了。
等这些看上去很漂亮的、玻璃工艺品式的孩子们上了大学,情况就更糟了。
举些例子,2006年3月,广州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在10天内就有一个本科生和两个研究生自杀。北京大学2005年~2006年不到一年时间里,4个拥有不同学位的学生自杀。据广东省高校调查报告显示,有2%的大学生有自杀倾向。也就是说一个万人大学里,有200个大学生想自杀。广东省教育厅紧急出台政策要求每4000个大学生配备一个专职心理老师,主要目的就是防止学生自杀。但我们知道,大学生存在的问题是个果,种下这个因的时间却在幼儿园和小学。
反思我们近20年来对独生子女的教育,似乎家长在急切地想给孩子们自己小时候没有的东西,却忘记了给他们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结果就是他们虽然学了很多知识,却经受不了丝毫的挫折。会因为一次不成功的考试、一次恋爱失败、一次老师的批评而结束自己的生命。对一个学校来说是2%,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那却是百分之百不可承受的结果。
自杀是最严重的心理问题,而有一般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是个更庞大的群体。这几年出现的“赖校族”“啃老族”都是大学生畏缩、逃避心理的突出表现。
就像用冷热变化来锻炼孩子的抗病能力一样,父母也要从小注意提高孩子的心理免疫力,要在痛苦和失败中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面对痛苦,不要首先想到抱怨或求助,要自己忍耐和克服。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形成一种坚韧的性格。
另外,父母大多低估了孩子的承受能力,他们往往觉得自己的孩子太弱小,无法独自克服遇到的困难。这种态度反过来又会使孩子认为,自己真的没有能力应对现实,造成我们心理学上所说的习得性无助。
当孩子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考验的往往不仅是孩子的勇气,更是父母的勇气。有一位成功母亲的话很值得我们借鉴,她说:“我之所以不娇惯孩子,是因为我心里想的不是孩子现在可怜不可怜,我想到的是将来,她大部分时间不在我的身边,如果我现在为她准备一个没有四季变化,只有春天的‘温室环境’,那当她进入现实社会后,必定难以适应。到那时候我也无能为力了,她才会真的可怜。”
康熙的爸爸当年不知道该立哪个儿子为太子,左右为难的时候,大学者汤若望给了他一个简单的原则,就是谁出过天花就选谁。因为,出过天花而且活下来的孩子,比没出过天花的孩子生命更有保证一些。
我认为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孩子的心理方面。经历过挫折并且勇敢克服困难的孩子,才是未来最有竞争力的人。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