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国有 民有 混合所有: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析:on improving the basic economic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14160928
  • 作      者:
    王金柱著
  • 出 版 社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王金柱,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原理室主任、经济学博士,全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执政党建设、经济学与党建学科交叉研究等。在《人民日报》《改革》《中共中央党校学报》等报刊发表论文150多篇,出版《双产权制度论》等5部个人专著和20多部著作。《中国特色与世界眼光》一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双百”出版工程。
展开
内容介绍
  全面深化经济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实现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的完美结合。核心是对传统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进行改革。改革路径大致是从国有和集体所有到民有和混合所有的演变。其中,发展混合所有制是完成这一转变的关键。宏观上,混合所有制主要体现在多种所有制成分的共存共融;微观上,混合所有制的典型组织形式是股份公司。混合所有制的发展趋势是走向社会化的公有制,即民有的现代公有制,其特点是劳动者实现了财产联合和劳动联合的统一,劳动者通过“劳者有其股”成为企业的股东,变成“有产者”,进而真正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在民有的、社会化的混合所有制基础上建立的市场经济,才是劳动者阶层成为经济主体的市场经济,这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之处。
展开
精彩书摘
  《国有 民有 混合所有: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探析》:
  应当说,国有制既不能和公有制画等号,也不是公有制的典型形式或主要形式。如果是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那种“归大堆”的国有制的话,它甚至不能算是真正的公有制。主要的理论根据是:
  第一,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基本思想,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都会存在和发展,而国家在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建成后以及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就消亡了,这样国有制也必然会随之消亡,因此,公有制和国有制从历史的和发展的角度看最多是“交集”关系,不是全部重合的。
  第二,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所揭示的基本规律,建立在生产社会化基础之上的财产社会化占有才是公有制的本质属性。财产社会化占有一定要以生产社会化为基本前提,是生产社会化的要求。换句话说,生产力发展了,分工发达了,生产社会化了,自然而然要求生产关系适应这种变化,要求财产占有关系也实现社会化。这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这一基本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只不过把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的财产“集中”起来,这种“集中”并不一定就是财产社会化占有。如果离开生产社会化这一条,财产无论在全体还是部分劳动者范围内集中,无论以中央还是地方为等级划定,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有制,只可能搞成“归大堆”的公有制。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是典型的“归大堆”式的财产占有,其特点是:条块分割;按照非经济联系进行分工,采取行政命令组织生产;人为地把财产以集体的小范围和国家的大范围集中,财产的联系都是外在的,而不是内在的和有机的;每一堆财产都有程度不同的自我封闭性,形成所谓的“大而全”、“小而全”经济,等等。因此,这种财产占有方式是不能流动的、是凝固封闭的,不是社会化的,而是非社会化的,违背了公有制最基本的规定。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国有经济经过改革已经不完全等同于“归大堆”式的公有制,但是,由于国有经济存在所有者“虚拟”问题和复杂的“代理关系”,所以始终妨碍国有经济实现充分的社会化占有。
  第三,财产社会化占有程度,或者说“公有”的程度,不能机械地从财产主体的人数多寡来判定。过去认为全民所有的国有制优于部分劳动者所有的集体所有制,所以急于过渡。公有制的演进和变化趋势固然是从少数主体占有到多数主体占有,但这只是外部的表现形式。公有制的演进和变化的内在的规律是:财产社会化占有程度的逐步深化。财产社会化占有是随着生产社会化发展的。主要是财产权利的分解和变化,即财产主体对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支配权、转让权、收益权发生分解和变化,并逐步深化。如果以“诸权合一”的私有制为起点描述这种变化,最先发生变化的是所有权和收益权之外的其他权利趋向社会化,主要有两点:一是作为经济资源的财产以各种方式联合起来共同使用和支配;二是这些共同使用和支配的财产在社会范围内能够自由流动。这一点,从历史和现实的材料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从科学社会主义经典作家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中也可以找到根据。
  第四,财产社会化占有,按照社会化生产程度的高低不同存在两种基本的财产所有形式:一种是财产个人所有,一种是财产社会所有。由此可以引出两种基本的公有制形式:一种特点是财产个人所有和社会占有相结合,这里的“个人”是以劳动者为主体的“个人”,是劳动者联合的个人所有;一种是财产全社会所有和全社会占有相结合。前者就是马克思提出的资本主义终结后要“重建”的“个人所有制”,后者就是按需分配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公有制。前者我们称之为现代公有制,就是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化程度相适应的公有制。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溯源
第一节 解析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设想
一、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经济特征
二、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所有制的主要思想
三、若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基本结论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期探索
一、苏联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探索及影响
二、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所有制问题的探索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变革的曲折历程

第二章 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形成及特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建立
一、“三大改造”确立的单一所有制结构
二、社会主义改造后形成的几种所有制形式
第二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发展
一、改革开放之前“单一公有制”的调整与强化
二、改革开放以来对基本经济制度的探索
三、中共探索基本经济制度的创新和突破

第三章 深化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
第一节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一、深化对基本经济制度认识的主要进展
二、评判现阶段所有制结构的根本标准
三、深化对基本经济制度认识的难点分析
第二节 以什么样的公有制为主体
一、居于主体地位的公有制应当是民有的经济
二、作为主体的公有制具有的基本属性和特征
第三节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定位和作用
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动态发展和“非纯”特点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混合形态和混合特点

第四章 对现阶段公有制形式的探讨
第一节 现代公有制形成的客观历史条件
一、原始公有制、传统公有制和经典公有制
二、近现代全球所有制形式的演进
三、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变化及其实质
四、商品经济和联合劳动相结合的社会主义
第二节 现阶段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公有制形态解析
一、现代公有制是“重建”的“个人所有制”
二、现代生产力要求的社会化财产占有关系
三、现代公有制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
四、现代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第三节 传统公有制走向现代公有制的实现路径
一、国有经济“回归”现代公有制的发展走势
二、农村集体所有制“由虚转实”的变革趋向

第五章 民有经济的定性和定位问题
第一节 公有制的本质是民有
一、民有经济需要“正名”
二、民有经济引发的财产制度变革
第二节 民有经济的不同形式和发展走向
一、民有经济的主要形式及特点
二、民有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与制度供给

第六章 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热”与“冷”的背后
一、国外学者眼中的“混合经济”
二、国内关于混合所有制的主要观点
三、混合所有制经济两个层面的要义
第二节 经济走向混合的客观趋势
一、混合所有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宏观结构和微观形式
三、建立以混合所有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节 开放视野下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一、全球经济发展走向混合的大趋势
二、国内外经济混合发展的新端倪
三、放眼全球发展我国的混合所有制经济

第七章 混合所有制下多元多样的分配制度
第八章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政府的角色
第九章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性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