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减贫进程中贫困人口能力形成的产权分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67540
  • 作      者:
    李晓红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李晓红,女,苗族,贵州务川人,1995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毕业于西南财经大学。现为贵州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贵州省“四个一批”人才,贵州大学中青年学术骨干。主要致力于产权理论、贫困与发展、信用与社会资本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发改委重大委托课题等20多项。独立出版专著1部,合著2部,在《经济学动态》、《马克思主义研究》、《改革》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获四川省优秀博士论文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荣誉,被学生评选为贵州大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作为核心专家参加《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黔中经济区发展规划》、《贵州省扶贫开发攻坚示范区规划》等文本的起草和编制工作,作为首席专家编制完成《对口帮扶贵州工作计划(2013—2015)》和多个专项规划,以及市、县级发展综合规划。

展开
内容介绍
  贫困人口的产权特征是贫困致因,减贫干预是对减贫资源产权的重新界定。因此,影响减贫效率和减贫最终目标的关键是减贫资源是否被正确地界定到贫困人口所需要的领域,以及贫困人口的产权实现能力。遵循上述基本思路,李晓红著的《减贫进程中贫困人口能力形成的产权分析》在考察能力理论、贫困权利分析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贫困理论、主流经济学贫困理论的核心观点及其减贫政策含义后,提出了贫困与反贫困的产权分析方法。该方法包括5个层次的内容。运用该方法,可以将产权贫困区分为生产性产权贫困、分配性产权贫困、交换性产权贫困与消费性产权贫困,并可将之区分为初始性和继发性产权贫困。对各种类型产权贫困的经验研究、减贫资源配置与扶贫模式的产权分析表明,转型增长中的能力贫困始于产权贫困,生产性产权与交换性产权是减贫与能力形成的关键。因此,减贫应着力消除各类产权贫困的影响。此外,本书提出了政府反贫困进程中社会资本作用的供求和产出分析框架,对其产出进行了分析,并尝试在贫困与反贫困产权分析框架下,构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其发展能力。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贫困人口的能力为什么重要
第二节  研究内容
第三节  学术承继与可能的创新
第二章  贫困与反贫困产权分析的研究与概念基础
第一节  能力贫困相关研究述评
一  国外相关研究
二  国内相关研究
第二节  能力形成相关研究述评
一  国内外研究的不同语境
二  西方语境下的发展能力研究
三  国内发展能力研究的视角和特征
四  国内外研究的比较与展望
第三节  贫困与反贫困产权分析的概念基石
一  贫困与能力贫困
二  能力与能力形成
第四节  演进中的理论与概念
一  贫困理论的演进
二  瞄准机制的演进
三  贫困标准的演进
四  减贫实践与理论的交互演进及趋势
第三章  贫困与反贫困的产权分析方法
第一节  贫困的权利分析:贫困与权利失败
一  给定体制下的权利关系
二  权利失败导致贫困
第二节  政治经济学视野中的贫困:权利与禀赋
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点:权利贫困
二  主流经济学视点:禀赋贫困
三  新发展经济学视点:林毅夫的“新结构经济学”
四  为什么会贫困:贫困与不平等的哲学思考
第三节  产权分析的两大逻辑起点
一  减贫活动中产权的重新界定
二  贫困人口的产权特征
三  贫困的产权分析理论基础与现实发端
第四节  贫困与反贫困的产权分析方法
一  贫困与反贫困的产权分析方法的基本思想
二  贫困与反贫困的产权分析框架
三  贫困与反贫困产权分析方法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第五节  产权分析视阈里的产权贫困类型
一  生产性产权贫困
二  分配性产权贫困
三  交换性产权贫困
四  消费性产权贫困
五  产权贫困的初始性与继发性
第四章  生产性产权贫困的经验研究:以贵州贫困地区为例
第一节  贵州贫困地区的不同划分
一  贵州省50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的分布
二  贵州三大片区65个县的分布
三  贵州民族地区的分布
四  贵州不同类别贫困地区覆盖面的差异
第二节  贵州贫困地区基本情况
一三  大片区与全省的比较
二三  大片区65个县与50个重点县的比较分析
三三  大片区之间的比较
四三  大片区县域比较分析
第三节  贵州物质资本生产性产权贫困的经验证据:贫困发生率与石漠化的相关分析
一  石漠化:“地球的癌症”
二  贵州三大片区65个县石漠化程度与贫困发生率的相关分析
三  贵州50个重点县石漠化程度与贫困发生率的相关分析
四  贵州三大片区石漠化程度与贫困发生率的相关分析
五  石漠化、物质资本生产性产权贫困与贫困
第四节  贫困人口人力资本产权贫困的经验证据:以贵州民族贫困地区为例
一  贵州民族地区人口情况
二  贵州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概况
三  贵州少数民族贫困人口的人力资本产权贫困
第五节  贵州生产性产权贫困的典型特征
一  自然条件恶劣或限制性开发导致物质资本生产性产权贫困
二  投资不足与缺位导致人力资本产权贫困
第五章  分配与交换性产权贫困的经验研究:以贵州贫困地区为例
第一节  公共资源配置中的分配性产权贫困:以贵州民族贫困地区为例
一  公共资源产权分配基础:可支配财政收入的比较
二  公共收支匹配性的衡量:财政收入与支出的对比分析
三  公共财政分配的结构分析:财政支出结构的比较
四  公共资源分配性产权贫困的特征
第二节  资源开发过程中的分配性产权贫困:以贵州P县为例
一  “富饶的贫困”:既是经济强县又是国家级贫困县的P县
二  P县矿产资源开发中的产权补偿调查
三  P县矿产资源开发中的产权补偿分析
第三节  家庭资源配置中的分配性产权贫困:以贵州4个重点县为例
一  分配性产权贫困的微观考察
二  对贵州4个重点县贫困家庭分配性产权贫困的调查
三  贵州4个重点县分配性产权贫困的比较分析
四  分配性产权贫困微观考察的不足与展望
第四节  分配性产权贫困的多层次特征
一  宏观层次的分配性产权贫困:公共资源分配中的产权贫困
二  中观层次的分配性产权贫困:资源开发中的产权贫困
三  微观层次的分配性产权贫困:家庭资源的分配能力
四  不同层次分配性产权贫困的影响分析
第五节  交换性产权贫困:以贵州贫困地区为例
一  交换性产权贫困的双层视角:宏观与微观
二  宏观层次的交换性产权贫困:以贵州民族贫困地区为例
三  微观层次的交换性产权贫困:以贵州4个重点县为例
四  不同层次交换性产权贫困的影响分析
第六章  减贫资源配置与扶贫模式的产权分析
第一节  扶贫开发中减贫资源产权的重新界定
一  指向物质资本生产性产权贫困的减贫资源产权界定
二  减贫资源界定中的分配性产权贫困问题
三  指向交换性产权贫困的减贫资源产权界定
四  指向消费性产权贫困的减贫资源产权界定
五  指向人力资本产权贫困的减贫资源产权界定
六  指向公共领域的减贫资源产权界定
第二节  典型扶贫模式的产权分析
一  我国扶贫开发的典型模式
二  典型扶贫模式的产权界定含义
第三节  产权分析视阈中的扶贫效率
一  减贫资源界定环节问题影响扶贫效率
二  新增私人产权失败影响扶贫效率
三  新增公共产权失败影响扶贫效率
第七章  减贫进程中的社会资本作用及贫困人口能力评价
第一节  减贫中的社会资本作用:多元范式与多层视角的形成与发展
一  减贫中对社会资本作用的关注
二  反贫困进程中的社会资本:多元的研究范式
三  减贫进程中的社会资本作用:多层次的研究视角
四  不同的声音:社会资本无益于反贫困
第二节  政府主导的反贫困进程中社会资本作用的供求分析框架
一  世界性命题的差异性背景:我国减贫进程中社会资本作用的特殊问题
二  政府反贫困进程中社会资本作用的供求分析框架
三  供求分析框架对相关领域研究的启发
第三节  政府主导的反贫困进程中社会资本作用的产出分析
一  反贫困政府主导特征的理论分析含义
二  社会资本反贫困作用的产出分析框架
三  政府反贫困进程中社会资本作用的产出
四  产出分析框架的应用前景
第四节  贫困人口发展能力评价:以西部地区为例
一  产权分析视阈中的贫困人口发展能力
二  衡量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指标体系构建
三  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的评价:以西部农村人口为例
四  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衡量的初步结论与研究展望
第八章  从增加生产性产权到提高交换性产权: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  转型增长中的能力贫困始于产权贫困I
二  生产性产权与交换性产权是减贫与能力形成的关键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  抑制和消除生产性产权贫困
二  增加贫困人口的交换性产权
三  控制和消除分配性和消费性产权贫困
附表  2011年西部12省、市、区农村人口自我发展能力指数相关数据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