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少林寺的重要特点,就是与时俱进,直接利用现代社会的组织形式,包括商业运作方式,取得超常规发展。这在台湾等地已不鲜见,但在大陆却最具代表性。目前的少林寺有300来名僧人,其中一半常住本寺,另一半遍及国内外各地。寺院建筑也依日本保留的史料,恢复了唐宋时的格局。根据笔者的粗略统计,在2005年的国内外中文媒体上,有关少林寺的新闻至少两天一条。少林寺可以说已经成为全球影响最大的佛教寺庙之一。
2005年夏季,少林寺在网上挂出了“武林秘籍”,引发新一轮的功夫热。同时推出的,还有少林药局,介绍少林寺应对跌打损伤的秘方。卫生部门随后出手,声明不得随意进行药品生产。
2005年11月17日,少林寺与深圳广电集团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联手举办首届“中国功夫之星”全球电视大赛。赛事从2006年3月16日开始,8月决赛。国内设6大赛区,国外设5大赛区,海选产生“一百零八将”,总决赛选出“十八罗汉”。媒体在第一时间将此消息传遍全球,并立刻将其比之为“超级男生”。
2005年岁末的最后3天,少林寺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告厅举办少林学研讨会。在中国顶级智囊机构的谋划下,少林寺将自身的资源提升到学科的高度,来自海峡两岸的150余名宗教、体育、经济、政治界的学者、名流到会研讨。
凡此种种,无不引起舆论和大众的关注,毁誉参半。而引发争议的核心,以《凤凰周刊》的说法,端在“它颠覆了民间对少林寺封闭、苦修的传统印象”。最近20多年,少林寺实际上形成了以少林功夫为标志,融商业开发、大众传播、慈善等形式于一炉的体制。少林寺的发展,也对地方经济产生了直接的推动作用。仅周边武校就有80多家,5万多学生,年经济效益数以亿计;每年150万以上的游客,政府仅门票收入就可上亿,连带产业构成地方财政的支柱。
什么是和尚?什么是佛教?少林寺的现代实践迫使大众不得不作出深入的思考。
值得注意的是,在急速的现代化进程中,少林寺还表现出另外一个方面,这就是努力恢复其内在的核心竞争力。现在少林寺为自己的定位是“禅修中心,交流重镇”。后者自不待言,就禅修中心而论,自2006年的元旦开始,少林寺打了一场“禅七”,也就是7天一期的集中坐禅。在外界看来,这一活动稀松平常,也没有引起媒体的反应,实际却是关涉少林寺发展走向的历史性事件。睽违几个世纪,禅七重现少林,或许意味着未来的少林寺不仅要提供大众化的宗教产品;而且要弘扬其解答人类终极关切的独门绝技。
……
展开
——卓新平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会长
★关注世界形势,紧扣时代脉博,对当代宗教与社会以及宗教的使命、传教、济世、文教、走向诸大事,以犀利明快的语句,巧加评点,或谏言,或献策,开宗教研究之新域,创宗教评论之新风。
——杨曾文著名佛教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
★我喜欢看魏德东先生的文章。不仅仅因为魏先生学习宗教,研究宗教,还因为他关注现在的宗教,关心今天宗教的生态、文化和发展取向,关注相关宗教的方方面面。他有着学者的敏锐,这不奇怪,但他还有着难能可贵的忧患意识和价值站位,这是我关注他的原因之一。看他的专栏文章,我会常有思考和收获——一种宗教工作以外的收获。
——林致知福建省民族与宗教事务厅副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