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雾里看花:契诃夫文本世界的多重意义探析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65409
  • 作      者:
    徐乐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内容介绍
  大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世界无所不包,它展示了作 家对存在意义的理解。生成意义的文学世界既包括人 ,也包括他周围的实物环境,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 系。艺术世界是艺术家理念的客观具体化,是内在世 界与外在世界碰撞与融合的过程,由此产生文本潜在 的多重意义解读。  徐乐编著的《雾里看花--契诃夫文本世界的多 重意义探析》把俄国作家契诃夫的艺术世界分为物、 人、境、思四个部分,分别阐释它们的多重意义和产 生这些意义的文本结构。文学世界中的器物一方面具 有直观意义,赋予作品鲜活质感;更重要的是,器物 吸收人从直接的生活中收获的生命体验,其意义在于 反射人自身的精神价值。契诃夫在塑造人物时,拒绝 以身份符号为参照划分人物类型,人物“非典型”社 会特征摆脱了外部附加给主人公的意义模式,把读者 的注意力转移到人物灵魂的内在冲突,还原生活本身 的悲剧性意义。契诃夫文本构造中的冲突、转折和结 局都打破了常规的意义期待模式,反映人在寻找生活 意义时遭遇的困境和挣扎。由此发见契诃夫艺术思维 的实质:始终自觉与各类思想倾向保持审美距离,让 思想在生活的具体场景中脱去人造的光环,从而鼓励 读者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寻找具有真正意义的生活 。
展开
精彩书摘
  《雾里看花:契科夫文本世界的多重意义探析》:
  60年代的民主主义作家们甘心下降到人民生活的深处,从被描写的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习惯和物体中寻找意义,主人公与自己身边的器物融合在一起,人的服饰并非外在标志,而是与人的社会身份息息相关的一个独立要素。民粹派Г.И.乌斯宾斯基在名作《土地的威力》中说:“农民的生活和劳动要求他一定得穿他现在穿的那种衣服。他一定要穿着树皮鞋或者光着脚去耕地,因为应当这样做。”物品本身的社会意义成为前契诃夫时代文学规范着力表现的对象,作者自愿与读者一道,共同沉浸在物体的社会意义之中,甚至在艺术性地描绘物体之后,仍然固执地回归到它的经验主义的联想意义。例如斯列普佐夫轰动一时的中篇小说《艰难时代》的开头,是一段极具屠格涅夫风貌的农村风景描写:
  在这座悬崖下边——是一条布满浅滩的河流。这条河从密密麻麻长满卷叶的小棵灌木的绿荫草地流出;它曲曲弯弯,躲进了芦苇丛中,又在远处闪闪发光,最后在远方那些蓝色的湖泊后面完全消失了。河对岸展现出一些草场、庄稼地和村庄。近处靠右边——有座村子一直延伸到教堂,两边是果园、菜园、打谷场和发黑的陈年草垛。在右边那座花园里,一个高坡上坐落着地主的宅院。极目望去,山脚下有一盘水磨正在轰隆作响。
  丘达科夫指出,这里的风景描写具有写生画的特色,结尾的社会符号——“发黑的陈年草垛”、“地主的宅院”——被压缩至最低,可是这幅风景画结束于这样一个场景,完全修正了刚才还是从特定的农村一经济角度展现的画面:“‘这么好的地方啊!’来客大声说。‘洒满汗水的地方,’车夫发表自己的见解说,‘已经一年了,富人的草垛堆高了。”’最后依然强调农村景物的社会学意义。
  ……
展开
目录
绪论第一章  批评镜像中的意义认知史第一节  同时代批评界的直接反应第二节  20世纪俄罗斯契诃夫研究的逐步深化第三节  中国文坛和学界对契诃夫的接受第二章  物:意义反射之对象第一节  物的低贱等级与作家的艺术范围第二节  多余的、不需要的物第三节  物的现实意义第四节  物的情感意义第三章  人:意义寻找之主体第一节  “非典型”的职业第二节  中等的人第三节  黑夜中的人第四节  “虚线”连接的性格逻辑第四章  境:意义结构之过程第一节  无原则的冲突第二节  开放的结局第三节  关于幸福的想象第四节  危机时刻第五章  思:意义推演之逻辑第一节  反对说教第二节  反对第一化第三节  反对专门化第四节  失去权威的思想结语  文本意义的内涵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