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中的幻象》:
看完《西藏生死书》后,我发现书中最有价值的一句话,就是:一切诸神,都只是我们灵魂的投射,没有我们,就没有诸神。
人死时,因心中太恐惧,不知何去何从,要去找谁,潜意识就会出现神佛的形象来救我们。但若要真正的解脱,就要了解这点:一切诸神,都只是我们灵魂的投射,没有我们,就没有诸神。
诸神会被投射出来,是为了消除我们内心里的恐惧不安。
若你死了,你的恐惧就会整个被解放出来,所以在死前的那刻,就要领悟到,所有诸神只是我们灵魂的投射。
从这点反推回来,没有我们,就没有诸神,所有的神都是我们心里面的投射物,如佛、菩萨、耶稣基督、玉皇大帝、阿拉……因为我们就是祂们。
我们只是把祂们投射在某人身上,在某个形象或偶像上,我们去拜祂,和祂们讲话,心里会感到比较踏实、舒服。就像佛教做大悲忏、做法会;基督教做礼拜、做告解;道教则是请神明降乩,透过乩童告诉你解决方案一样。
台湾有乩童,西方则有“灵媒”。西方的灵媒,所开的药方是让你心里有个投射的地方,有个寄托。
例如,有人的亲人过世,在情感上难以割舍,一年两年甚至十年,这个痛久久不能释怀,若只是一昧安抚家属要节哀,要想开,是没有用的,有些人跟亲人感情很深厚,生离死别是件很痛苦的事,化解不开,严重点就会得忧郁症。
这时候,灵媒就会开一些心灵的止痛药,经由催眠、通灵的方式,把亲人的灵魂招来,附在自己身上。
让亲人的灵魂可藉由灵媒的身体说话,告诉家人:“我在这里很好,只是另一个世界。其实,大家的灵魂都在一起,从没分开过,灵魂不灭,彼此之间的心灵是相通的,肉体只是暂时消失。将来有一天,我们还是会再相聚。”
这样的说法,对家人而言是止痛药,活着的人就不会那么痛苦。但这种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这次是父亲过世,下次当母亲往生时,是不是又要吃一次止痛药?这种痛苦是没完没了的。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出一种药,叫做安慰剂,例如:你生病了,医生告诉你这药丸是特效药,吞下去就会好,于是你乖乖把药丸吃了,顿时感觉好多了。但其实医生开给你的只是维他命。
研究者曾做了一项实验,将病人分成两组,两组都吊点滴,A组的点滴瓶中装的是药;B组的点滴瓶里只是葡萄糖。但是医生却分别对两组病人说,注射的都是最好的药。吊完点滴后,针对两组病人做身体检查,结果呢,两组病人的病情都好转了。
由此,研究者归纳出一个结论:安慰剂是人心理的药,也是有作用、有治疗效果的。
同样的,神、佛、基督、阿拉……就是我们心理的安慰剂。安慰剂药效有限,只要做了亏心事,药效就不够,于是开始忏悔、捐钱做佛像、请布袋戏团谢神、放生等等。
每个人有选择宗教信仰跟精神寄托的权力,就算你一辈子只想靠自我安慰的方式过下去,也无可厚非,只要快快乐乐就好。可是问题在于,现代人的困境越来越多,活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困难,我们应该要用佛法的大智慧去面对这些困境,不能只靠感情寄托的方式来麻醉自己、自欺欺人。
遇到困难就去拜佛,拜了心就安,什么事都不做了,只交给佛菩萨,交给上帝去处理。如此这般,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一直在累积,哪一天爆发出来,就变成新闻报导中的持刀杀人、全家烧炭自杀……。只靠压抑和麻醉,迟早会上演一齣齣悲剧。
在新闻报导中常看到,被警方抓到的那些作奸犯科、杀人不眨眼的罪犯,手上也戴着佛珠。早上犯下窃盗杀人罪,晚上烧香拜佛,睡觉时还必须抱着佛经,才能入睡。多么可笑,平时不做好事,干了坏事才拼命拜拜求佛祖保佑,以为就可求得佛祖的庇佑,佛祖就会帮你背因果,那佛祖保佑人的标准在那?公理何在呢?
杀人犯也拜佛,强奸犯也拜佛,奸商也拜佛,贪官污吏也拜佛,只要做了坏事、亏心事,统统去拜佛。基本上,如果佛是神的话,那这神不信也罢,难道神不会审判,不会分是非吗?
基督教《圣经》说:“人人都有一死,死后都有审判,作恶多端的人会下地狱。”因此,做坏事的人,还敢祈求佛菩萨保佑,不是很怪异的逻辑吗?
总归起来,每个人的心里,只是把佛菩萨当做是压抑心理恐惧的麻醉药,逃避现实的避风港。
白天杀人,晚上害怕冤魂来索命,心里有鬼睡不着,就拜佛。大家都没有真正在修行,只是把佛当偶像拜。遇到事情就找菩萨保佑,三跪九叩,唸唸有辞的说:帮我渡过这次的难关就好,一次就好,我一定打金牌来供养你。
所以就算侥幸逃过这一关,智慧也没增长,依旧执着自己的身体、名利、声望,一错再错。
我曾经去过一座位于深山中的寺庙,必须从山脚下一路沿着楼梯爬上山。楼梯旁立着石柱,从山脚到山顶大约有一百多根,每根柱子都刻上赞助人的大名,赞助的金额越多,名字摆放的位置越明显,就刻在墙壁、窗户甚至大门上。
善男信女做这些事情,为的只是想求功德,让佛菩萨保佑自己的身体、事业、财运或者是家人,只求消灾解厄,根本不是为了修行或增长智慧。这种用钱交换来的功德,有何意义?
说到底,现今很多善男信女学佛都学偏了,以为自己有念佛,有捐钱给寺庙,有在积功德,就很了不起。日常生活里只要看到让自己不顺眼的事物,照样用三字经开骂。这是学佛吗?佛会用三字经骂人吗?
太虚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法是用来在生活中修行的,所谓:“生活即修行。”修行不是每天唱诵佛号万声,跪拜菩萨千次,而是要从日常生活中,改掉不好的脾气、个性、观念等等。
例如,你以前是个大声公,现在会轻声细语跟人说话;以前连扫把都不知道怎么拿,现在每天会帮忙打扫家中环境;以前脑子里只知道钱钱钱,现在会利用假日,带家人去郊外走走。这些,就是修行。
但是台湾到处充满的,却是自欺欺人或自我安慰的修行者。他们眼中的佛菩萨只属于自己,跟别人没关系。只要膜拜菩萨,他就可以得到解脱,死后就会到西方净土。
这种想法可以发挥很大的安慰功能,但也只是暂时的止痛剂,再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又开始去寺庙做法会,请求佛菩萨保佑。请歌仔戏到庙里,拜托玉皇大帝帮你走过难关。
这些人只是为了自身利益,只是为了消除心中的恐惧不安,才去拜诸神佛,从他们的逻辑看来,佛菩萨根本不是主持正义公理的神明,也不是掌管世间宇宙真理的神,他们其实是一群专收人间贿赂的神棍。
按理说,只要是好人,佛和菩萨就会保佑他,只要是坏人就会给他报应,在我们这里却不是这样,这里的佛和菩萨只是每个人心理的投射,心灵的寄托。
如果说,你是一个污了很多钱的贪官污吏,拿老百姓的血汗钱去捐助寺庙的其中一根柱子后,你就不会受到报应吗?你的因果就会消失吗?
有个禅门公案说:某天丹霞禅师觉得天气严寒,于是取下每天膜拜供养的木刻佛像来生火,身旁的法师看到,非常生气的斥道:“你为什么烧佛像?”
丹霞禅师说:“我在烧舍利!”
“胡说!木头的佛像哪里有舍利?”
“既没有舍利,要它何用?不如拿来取暖吧!”
保护佛像的法师并不真正认识佛性,烧佛像取舍利的丹霞禅师,才是认识佛陀的人。
所谓的佛,不在外面,而是藏在我们的心里,外在的木刻或金铸偶像,只是为了启发、提醒我们别忘了前人的智慧,真正的佛和大师,其实还是我们自己。
这则公案,让我想起小时候,母亲到寺院拜拜,拿了一本佛经回来,把它放在客厅的橱子里供着,还告诫我们,这经书可以避邪驱鬼,千万不可以拿起来看,不然鬼会来找你。
等到我长大后,认识“佛教”是怎么一回事了,才知道母亲放在橱里供着的是《金刚经》,是“看”了才能驱除内心的鬼、矫正宿世偏颇的观念,而不是放在橱子里就能驱魔避邪的符书。
还有个有趣的故事是这么说的:日本的某间寺院正在晒佛经,据说在晒经时吹过经书的风,如果吹到人身上就能够消灾生智,许多人因此闻风而来。
一休禅师听闻此事,便说他也要晒经,于是露出肚子躺在草坪上晒太阳。
有人嫌他不雅,一休禅师辩驳说:“你们晒的藏经是死的,会生虫,不会活动。我晒的藏经是活的,会说法,会做事,会吃饭。有智慧者就应该知道哪一种藏经才珍贵!”
人生下来注定不是来享受,而是来受苦的。照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脸:两道眉毛是个草字头,鼻子脸颊是个“十”,嘴巴是个“口”,组合起来岂不正是一个“苦”字?
只是每个人苦的地方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长相不同。有些人苦在事业,有些人苦在婚姻,有人苦在父母子女……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苦,统称八万四千种烦恼,所以,佛法才有相对应的八万四千种法门。
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就是会让我们不小心制造痛苦的东西,佛法就是上好良药,药方是从日常生活里看清世间的真相,认清假相,才能开启人生的智慧。
佛是最慈悲的,因为,佛只想教我们一件事,那就是:从各种幻觉中醒来,去认清所有你不敢接受的实相。
佛法不难,四万八千法门就是在讲这个道理,一个人只有真正从梦中醒过来,才可以不用吃各种止痛药或麻醉药,才可以真正从痛苦中解脱。
不要再把佛法当成免费止痛药,因为,吃多了还是会有副作用的。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