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红尘中的幻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8084015
  • 作      者:
    吴九箴著
  • 出 版 社 :
    华夏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吴九箴,心灵导师,畅销书作家,其作品在台湾、香港及马来西亚等地屡次登上畅销书排行榜,其文章及“吴九箴语录”被中国网友在博客、论坛中广为转载。
  因为怕习性和业力,因此,每日三省吾身外,还要九箴吾心。
  从不认为物质只是物质,相信“万物有灵”,深感人生是苦,却发现很多人在苦海中甘之如饴。
  喜欢与释迦牟尼和老子聊天,偶尔也和科学家及禅师谈论《金刚金》。
  曾任记者及专栏作者,目前致力推广“自力觉醒”运动,以及“人本自然”式的人性和自然为本的修行。
  著有:《抛开妄想,告别任性》、《让寂寞来,让寂寞走》、《自在的幸福——享受生活带给你的每一张牌》等。
展开
内容介绍
  现代人总是对不存在的幻觉、假象抱持过高的期待,过于追逐外在之物——财富、地位、名气等,从而导致自己内心无法平静、坦然,让自己深陷无以自拔的痛苦中。
  《红尘中的幻象》将指导你如何才能活得没有恐惧、没有痛苦;怎样智慧地面对现实人生,摆脱空虚与失落;如何在生活中学会解脱,不回避不逃避?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升华,使自己的人生更精彩?面对困境要有智慧,不能只靠感情寄托的方式被动地麻醉自己、自欺欺人;做人要自觉、觉醒,要看清很多事情的假象,才能生活的更真实、更自在。
展开
精彩书摘
  《红尘中的幻象》:
  看完《西藏生死书》后,我发现书中最有价值的一句话,就是:一切诸神,都只是我们灵魂的投射,没有我们,就没有诸神。
  人死时,因心中太恐惧,不知何去何从,要去找谁,潜意识就会出现神佛的形象来救我们。但若要真正的解脱,就要了解这点:一切诸神,都只是我们灵魂的投射,没有我们,就没有诸神。
  诸神会被投射出来,是为了消除我们内心里的恐惧不安。
  若你死了,你的恐惧就会整个被解放出来,所以在死前的那刻,就要领悟到,所有诸神只是我们灵魂的投射。
  从这点反推回来,没有我们,就没有诸神,所有的神都是我们心里面的投射物,如佛、菩萨、耶稣基督、玉皇大帝、阿拉……因为我们就是祂们。
  我们只是把祂们投射在某人身上,在某个形象或偶像上,我们去拜祂,和祂们讲话,心里会感到比较踏实、舒服。就像佛教做大悲忏、做法会;基督教做礼拜、做告解;道教则是请神明降乩,透过乩童告诉你解决方案一样。
  台湾有乩童,西方则有“灵媒”。西方的灵媒,所开的药方是让你心里有个投射的地方,有个寄托。
  例如,有人的亲人过世,在情感上难以割舍,一年两年甚至十年,这个痛久久不能释怀,若只是一昧安抚家属要节哀,要想开,是没有用的,有些人跟亲人感情很深厚,生离死别是件很痛苦的事,化解不开,严重点就会得忧郁症。
  这时候,灵媒就会开一些心灵的止痛药,经由催眠、通灵的方式,把亲人的灵魂招来,附在自己身上。
  让亲人的灵魂可藉由灵媒的身体说话,告诉家人:“我在这里很好,只是另一个世界。其实,大家的灵魂都在一起,从没分开过,灵魂不灭,彼此之间的心灵是相通的,肉体只是暂时消失。将来有一天,我们还是会再相聚。”
  这样的说法,对家人而言是止痛药,活着的人就不会那么痛苦。但这种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这次是父亲过世,下次当母亲往生时,是不是又要吃一次止痛药?这种痛苦是没完没了的。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出一种药,叫做安慰剂,例如:你生病了,医生告诉你这药丸是特效药,吞下去就会好,于是你乖乖把药丸吃了,顿时感觉好多了。但其实医生开给你的只是维他命。
  研究者曾做了一项实验,将病人分成两组,两组都吊点滴,A组的点滴瓶中装的是药;B组的点滴瓶里只是葡萄糖。但是医生却分别对两组病人说,注射的都是最好的药。吊完点滴后,针对两组病人做身体检查,结果呢,两组病人的病情都好转了。
  由此,研究者归纳出一个结论:安慰剂是人心理的药,也是有作用、有治疗效果的。
  同样的,神、佛、基督、阿拉……就是我们心理的安慰剂。安慰剂药效有限,只要做了亏心事,药效就不够,于是开始忏悔、捐钱做佛像、请布袋戏团谢神、放生等等。
  每个人有选择宗教信仰跟精神寄托的权力,就算你一辈子只想靠自我安慰的方式过下去,也无可厚非,只要快快乐乐就好。可是问题在于,现代人的困境越来越多,活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困难,我们应该要用佛法的大智慧去面对这些困境,不能只靠感情寄托的方式来麻醉自己、自欺欺人。
  遇到困难就去拜佛,拜了心就安,什么事都不做了,只交给佛菩萨,交给上帝去处理。如此这般,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一直在累积,哪一天爆发出来,就变成新闻报导中的持刀杀人、全家烧炭自杀……。只靠压抑和麻醉,迟早会上演一齣齣悲剧。
  在新闻报导中常看到,被警方抓到的那些作奸犯科、杀人不眨眼的罪犯,手上也戴着佛珠。早上犯下窃盗杀人罪,晚上烧香拜佛,睡觉时还必须抱着佛经,才能入睡。多么可笑,平时不做好事,干了坏事才拼命拜拜求佛祖保佑,以为就可求得佛祖的庇佑,佛祖就会帮你背因果,那佛祖保佑人的标准在那?公理何在呢?
  杀人犯也拜佛,强奸犯也拜佛,奸商也拜佛,贪官污吏也拜佛,只要做了坏事、亏心事,统统去拜佛。基本上,如果佛是神的话,那这神不信也罢,难道神不会审判,不会分是非吗?
  基督教《圣经》说:“人人都有一死,死后都有审判,作恶多端的人会下地狱。”因此,做坏事的人,还敢祈求佛菩萨保佑,不是很怪异的逻辑吗?
  总归起来,每个人的心里,只是把佛菩萨当做是压抑心理恐惧的麻醉药,逃避现实的避风港。
  白天杀人,晚上害怕冤魂来索命,心里有鬼睡不着,就拜佛。大家都没有真正在修行,只是把佛当偶像拜。遇到事情就找菩萨保佑,三跪九叩,唸唸有辞的说:帮我渡过这次的难关就好,一次就好,我一定打金牌来供养你。
  所以就算侥幸逃过这一关,智慧也没增长,依旧执着自己的身体、名利、声望,一错再错。
  我曾经去过一座位于深山中的寺庙,必须从山脚下一路沿着楼梯爬上山。楼梯旁立着石柱,从山脚到山顶大约有一百多根,每根柱子都刻上赞助人的大名,赞助的金额越多,名字摆放的位置越明显,就刻在墙壁、窗户甚至大门上。
  善男信女做这些事情,为的只是想求功德,让佛菩萨保佑自己的身体、事业、财运或者是家人,只求消灾解厄,根本不是为了修行或增长智慧。这种用钱交换来的功德,有何意义?
  说到底,现今很多善男信女学佛都学偏了,以为自己有念佛,有捐钱给寺庙,有在积功德,就很了不起。日常生活里只要看到让自己不顺眼的事物,照样用三字经开骂。这是学佛吗?佛会用三字经骂人吗?
  太虚大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法是用来在生活中修行的,所谓:“生活即修行。”修行不是每天唱诵佛号万声,跪拜菩萨千次,而是要从日常生活中,改掉不好的脾气、个性、观念等等。
  例如,你以前是个大声公,现在会轻声细语跟人说话;以前连扫把都不知道怎么拿,现在每天会帮忙打扫家中环境;以前脑子里只知道钱钱钱,现在会利用假日,带家人去郊外走走。这些,就是修行。
  但是台湾到处充满的,却是自欺欺人或自我安慰的修行者。他们眼中的佛菩萨只属于自己,跟别人没关系。只要膜拜菩萨,他就可以得到解脱,死后就会到西方净土。
  这种想法可以发挥很大的安慰功能,但也只是暂时的止痛剂,再遇到不如意的事就又开始去寺庙做法会,请求佛菩萨保佑。请歌仔戏到庙里,拜托玉皇大帝帮你走过难关。
  这些人只是为了自身利益,只是为了消除心中的恐惧不安,才去拜诸神佛,从他们的逻辑看来,佛菩萨根本不是主持正义公理的神明,也不是掌管世间宇宙真理的神,他们其实是一群专收人间贿赂的神棍。
  按理说,只要是好人,佛和菩萨就会保佑他,只要是坏人就会给他报应,在我们这里却不是这样,这里的佛和菩萨只是每个人心理的投射,心灵的寄托。
  如果说,你是一个污了很多钱的贪官污吏,拿老百姓的血汗钱去捐助寺庙的其中一根柱子后,你就不会受到报应吗?你的因果就会消失吗?
  有个禅门公案说:某天丹霞禅师觉得天气严寒,于是取下每天膜拜供养的木刻佛像来生火,身旁的法师看到,非常生气的斥道:“你为什么烧佛像?”
  丹霞禅师说:“我在烧舍利!”
  “胡说!木头的佛像哪里有舍利?”
  “既没有舍利,要它何用?不如拿来取暖吧!”
  保护佛像的法师并不真正认识佛性,烧佛像取舍利的丹霞禅师,才是认识佛陀的人。
  所谓的佛,不在外面,而是藏在我们的心里,外在的木刻或金铸偶像,只是为了启发、提醒我们别忘了前人的智慧,真正的佛和大师,其实还是我们自己。
  这则公案,让我想起小时候,母亲到寺院拜拜,拿了一本佛经回来,把它放在客厅的橱子里供着,还告诫我们,这经书可以避邪驱鬼,千万不可以拿起来看,不然鬼会来找你。
  等到我长大后,认识“佛教”是怎么一回事了,才知道母亲放在橱里供着的是《金刚经》,是“看”了才能驱除内心的鬼、矫正宿世偏颇的观念,而不是放在橱子里就能驱魔避邪的符书。
  还有个有趣的故事是这么说的:日本的某间寺院正在晒佛经,据说在晒经时吹过经书的风,如果吹到人身上就能够消灾生智,许多人因此闻风而来。
  一休禅师听闻此事,便说他也要晒经,于是露出肚子躺在草坪上晒太阳。
  有人嫌他不雅,一休禅师辩驳说:“你们晒的藏经是死的,会生虫,不会活动。我晒的藏经是活的,会说法,会做事,会吃饭。有智慧者就应该知道哪一种藏经才珍贵!”
  人生下来注定不是来享受,而是来受苦的。照着镜子看看自己的脸:两道眉毛是个草字头,鼻子脸颊是个“十”,嘴巴是个“口”,组合起来岂不正是一个“苦”字?
  只是每个人苦的地方都不一样,因为每个人长相不同。有些人苦在事业,有些人苦在婚姻,有人苦在父母子女……各式各样、五花八门的苦,统称八万四千种烦恼,所以,佛法才有相对应的八万四千种法门。
  佛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屠刀就是会让我们不小心制造痛苦的东西,佛法就是上好良药,药方是从日常生活里看清世间的真相,认清假相,才能开启人生的智慧。
  佛是最慈悲的,因为,佛只想教我们一件事,那就是:从各种幻觉中醒来,去认清所有你不敢接受的实相。
  佛法不难,四万八千法门就是在讲这个道理,一个人只有真正从梦中醒过来,才可以不用吃各种止痛药或麻醉药,才可以真正从痛苦中解脱。
  不要再把佛法当成免费止痛药,因为,吃多了还是会有副作用的。
  ……
展开
目录
自序
世间最恐怖的不是欠债,而是欠智慧

第一篇 债不是债,债是你无知的结果
当佛陀也要缴信用卡债
没有智慧的人,才会欠债
是什么东西,让我们看不清因果?
债是假的,因果才是真的
人没有智慧,债就无所不在

第二篇 忧郁症,其实是进入涅槃的门票
佛法是免费的止痛药?
佛教是最古老的诈骗集团?
黑白无常会出来逛大街?
蜜月效应原是梦幻泡影
喝了一百杯水还是渴的人
白斑是一封来自无常的挂号信
忧郁症,其实是进入涅槃的门票
佛,其实一直躲在我们体内
没有慈悲心的出家人?
先学会做人,再谈成佛

第三篇 你我都只是万丈红尘中的幻象
天不从人愿,才是公平的
金刚经说,人生只是一场游戏
其实,孤苦克不见得不好
再让我轮回五百世,仍要爱你
各安天命,就是做善事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