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制度变迁探微:基于组织的博弈论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4159172
  • 作      者:
    黎秀蓉著
  • 出 版 社 :
    经济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黎秀蓉,1968年1月生,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制度经济学和组织管理。从业以来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课题9项,作为副主编教材1部,获中国法学会等论文奖多项。代表作有:“制度是博弈的结果:一个尝试”,“盐铁官营”、“王朝革命”与“李约瑟之谜”,发表于《读书》2013年第5期。
展开
内容介绍
  《中国制度变迁探微:基于组织的博弈论视角》首先基于组织的博弈论视角,建构了一个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相统一的理论框架,并以此理论框架为基础,用中国制度变迁的一系列案例的研究来实证检验这一理论框架。第一部分理论研究,是全书的理论基础与逻辑起点,运用博弈论方法,构建了一个统一的制度经济学理论框架。《中国制度变迁探微:基于组织的博弈论视角》的第二部分是对前述的组织立宪:立宪性制度规则变迁的研究,分析了农村基层组织自治制度的演进。第三部分通过对《食品安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历史考察,分析了法律制度的变迁。第四部分研究了组织的非正式制度:文化的变迁。第五部分和第六部分研究了组织制度变迁,认为组织既是制度的载体,又是制度的具体体现。第五部分分析了微观组织制度变迁,分析了一个盈利性微观组织、一个非盈利性微观组织、一个社团性质的微观组织的变迁以及企业对于双边、三边与一体化治理模式的选择。第六部分着重研究产业组织制度变迁,本部分的三个案例集中考察改革开放过程中产业组织与政府管制的问题,反映了政府、企业与市场关系的变迁。
展开
精彩书摘
  《中国制度变迁探微:基于组织的博弈论视角》:
  惩罚承诺并不一定会真的实施,但它的存在,改变了博弈收益支付,使得纳什均衡可以在集体理性下实现。如果惩罚承诺不可置信,或者说它对博弈收益支付没有实质的影响,则纳什均衡不一定能保证在集体理性下达到,制度规则不一定能保证得到有效执行。对于村民自治制度而言,惩罚承诺必须确保每一次决策得到贯彻执行,那么,惩罚承诺必须是可置信的。
  所谓惩罚承诺的可置信,是指说到必能做到。而是否真的要实施惩罚承诺行动,同样要进行成本一收益的算计。由于惩罚行动会产生明确的收益——保证集体合作均衡的实现,因而是否采取行动就取决于其成本大小,这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
  第一,实施惩罚的权力来源;
  第二,实施惩罚的组织机构;
  第三,实施惩罚的信息成本及执行成本。
  在东韩村,由于任何一个博弈者即每个村民都不具备实施惩罚的权力与能力,因而一个凌驾于博弈各方之上的惩罚实施机构——村一级组织——成为保证惩罚承诺可置信性的首要条件,即由谁来实施惩罚?这包含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惩罚实施机构如何产生?即惩罚实施机构权力来源问题;第二,惩罚实施机构如何运转,即实施惩罚的信息成本及执行成本的大小以及由谁来支付。前者是指惩罚实施机构权力来源的合法性,即由谁赋予其实施惩罚的权力?后者决定了实施惩罚的有效性。实施惩罚要名正言顺,才能被所有博弈者接受,惩罚才有其意义,所以其权力来源应具有合法性,它要么来自更高一级权力机关的正式授权,要么来自所有博弈参与者集体指定并授权即民主过程(当然也可以通过暴力获得这一权力,但成本无疑会很大)。显然,在村民自治制度下,这两者得以有效结合,它首先来自全体村民的民主选举授权,然后又得到上一级政府的认可即正式授权,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做法律保障,因而具有最强的可置信性。同时,惩罚要及时准确,才能对非合作行为构成威慑,迫使其合作,这取决于制度运行过程中的信息监督及执行成本:非合作行为信息的及时发现并有效惩罚,那么,信息成本、惩罚成本不能过高,如果高过集体合作收益,则合作变得没有意义,不存在集体理性的纳什均衡,合作组织自然瓦解。显然,在制度的监督执行过程中,技术的因素也在起作用。一方面,是指人的技术——个人权力的大小——即运用正式权力的技术以及运用技术手段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取决于可以利用的技术手段及规则。
  关于个人权力与正式权力的概念,引自组织行为学中关于有效领导的权力来源理论,它是说有效领导的权力来源有两个基础:正式权力和个人权力。所谓正式权力就是来自组织内部的职位权力,这种权力是组织的所有者通过授权方式所赋予的,它保证了权力的有效行使具有合法的性质。在村民自治制度中,正式权力是由代表全国人民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所规定和授予的。
  那么为什么正式权力可以合法实施,从而影响组织成员的行为呢?原因首先在于:习惯上人们对权力的认可,这可能出于人们的心理习惯,如“民见官,矮三分”。这一点,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更有渊源。我国农村在长期的演进中,虽然相当长时期实行乡村自治,但在乡村自治中,使得治理秩序得以形成的自觉自愿的行为(纳什均衡行为策略)是由文化价值取向指导的,在这种文化价值取向中,正是对权力的认同与服从,使得乡村自治因节约治理成本而成为历代政权的首选。其次,正式权力赋予权力者对其他成员可以行使奖赏权和惩罚权,正是这种奖惩权使得组织中的人员不得不接受权力的支配与影响。
  ……
展开
目录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第一章 制度是博弈的结果--基于组织的博弈论视角
一、引言
二、制度
三、国家
四、结论

第二部分 立宪性制度规则变迁
第二章 农村基层组织自治制度的演进--东韩村案例
一、引言
二、说明
三、案例
四、理论分析
五、进一步的思考

第三部分 部门法律制度变迁
第三章 《食品安全法》与食品安全机制构建--以牛奶产品市场为例
一、引言
二、博弈模型构建
三、博弈过程的理论分析
四、对策研究和机制设计
五、简单的结语
第四章 从《劳动法》到《劳动合同法》:劳动关系的变迁--以珠江三角洲农民工为例
一、变迁过程大事记
二、理论分析
三、实证检验:变迁过程
四、现有制度的强化与改革
五、《劳动合同法》之上:上位法律的变迁

第四部分 组织的非正式制度:文化变迁
第五章 文化:组织之魂
一、理论分析
二、组织文化的含义及重要性
三、组织文化的功能
四、组织文化的负面效应
五、文化:组织之魂

第五部分 微观组织制度变迁
第六章 “严管重罚”出规范--以西安市公众巴士服务公司706路为例
一、引言
二、说明
三、理论分析
四、结论
第七章 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冲突--以西安市唐园小区为例
一、引言
二、背景
三、案例
四、理论分析
五、结论
第八章 从研究会到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变迁--西安市临潼石榴专业合作社案例
一、引言
二、案例
三、定义与说明
四、理论分析
五、案例分析
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之策
七、结语
第九章 双边、三边与一体化治理模式的选择--银桥与蒙牛案例
一、引言
二、调查记录
三、理论分析
四、结语

第六部分 产业组织制度变迁
第十章 夭折的价格卡特尔--北方箸业协会
一、案例:北方箸业协会
二、理论分析框架
三、结论与检验
四、理论思考与政策意义
第十一章 管制与放松--以西安市城市交通客运市场为例
一、引言
二、案例
三、说明
四、理论分析
五、结论
第十二章 规则高于交易--西安市长安区农村道路客运市场案例
一、引言
二、案例
三、定义
四、理论分析
五、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