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哲学论坛丛书:马克思的文化观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
由于精神性文化尤能体现文化“改造自然”功能的能动性和尤能体现文化关照主体以“达到自我意识”功能的能动性,下面我们就集中对精神性文化两大功能的能动性进行反思。
其一,对精神性文化改造自然功能的能动性进行反思。
精神性文化改造自然功能的能动性与实践的普遍性品格和积淀为制度的社会交往方式的观念形态联系在一起。对文化改造自然功能的能动性进行反思,就是对精神性文化中所凝聚的普遍性品格和制度的能动性进行反思。兹分别作些分析。
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普遍性品格是无限的,这是精神性文化改造自然功能的能动性之源。然而,如何正确地对待这个无限性就成为文化能否自觉的根据。如何正确地对待这个无限性在哲学上就是“精神如何转化为物质的问题”。在“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也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既不能低估精神的作用,也不能夸大精神的作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我们曾有过“无所作为”的思想,即否认精神的能动作用;但更多的是有过夸大精神作用的思想。从大跃进的口号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等中就可以看到这种对于精神能动性的夸大。这种夸大精神能动性作用的倾向在“文革”期间则进一步发展为“拜观念教”。“拜观念教”这个术语是在“拜物教”术语的启示下提出来的。精神的能动性归根到底是建立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上的,一旦将其夸大,尤其是与以个人崇拜为表现形式的教条主义结合起来,观念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就表现为颠倒的虚幻形式,于是人民群众作为“创造者就屈从于自己的创造物”,“拜观念教”也就产生了。
制度文化以制约人们交往方式的形式影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这种影响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超越或落后于生产力的时候,前者就会成为后者发展的桎梏。马克思把财产关系
由于精神性文化尤能体现文化“改造自然”功能的能动性和尤能体现文化关照主体以“达到自我意识”功能的能动性,下面我们就集中对精神性文化两大功能的能动性进行反思。
其一,对精神性文化改造自然功能的能动性进行反思。
精神性文化改造自然功能的能动性与实践的普遍性品格和积淀为制度的社会交往方式的观念形态联系在一起。对文化改造自然功能的能动性进行反思,就是对精神性文化中所凝聚的普遍性品格和制度的能动性进行反思。兹分别作些分析。
在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普遍性品格是无限的,这是精神性文化改造自然功能的能动性之源。然而,如何正确地对待这个无限性就成为文化能否自觉的根据。如何正确地对待这个无限性在哲学上就是“精神如何转化为物质的问题”。在“对于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也可以变成物质这样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飞跃现象”,既不能低估精神的作用,也不能夸大精神的作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我们曾有过“无所作为”的思想,即否认精神的能动作用;但更多的是有过夸大精神作用的思想。从大跃进的口号如“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只怕想不到,不怕做不到”等中就可以看到这种对于精神能动性的夸大。这种夸大精神能动性作用的倾向在“文革”期间则进一步发展为“拜观念教”。“拜观念教”这个术语是在“拜物教”术语的启示下提出来的。精神的能动性归根到底是建立在坚实的实践基础上的,一旦将其夸大,尤其是与以个人崇拜为表现形式的教条主义结合起来,观念与实践之间的关系就表现为颠倒的虚幻形式,于是人民群众作为“创造者就屈从于自己的创造物”,“拜观念教”也就产生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