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爱就开心:我的教育主张及探索实践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948499
  • 作      者:
    潘晓芙著
  • 出 版 社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潘晓芙,镇江市外国语学校校长,镇江市国际学校校长,镇江市教育局副局长(兼)。江苏省中学化学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特级教师专委会副理事长,镇江市教育学会副会长。长期从事化学教学与教育管理的实践与研究,主持多项省级以上课题,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为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首批成员,多次在国家及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骨干教师、校长培训班上开设专题讲座.,主持的省级规划课题“合作学习背景下课堂文化重构的研究”阶段性成果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改革成果二等奖。
  曾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江苏省先进工作者”“江苏省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镇江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镇江市人民奖章”“镇江市名校长”等多项荣誉称号。江苏省第十一届、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展开
内容介绍
  这里,你能体会到一位实践者基于本质、缘于责任、成于坚守的“爱就开心”的教育主张:这里,你会发现一所学校逐渐丰富的“爱就开心”的教育内涵;这里,你能触摸到让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让每一位教师愉悦发展、让学校成为创新乐园的发展脉络;这里,你能感受到充溢在每位师生心中、洋溢在每个教育环节、弥漫在校园各处的“爱就开心”的文化力量;这里,你能聆听到作者30年来用真挚情怀书写出的坚守一份理想、构筑一方池塘、引领一种成长的教育诗行!
展开
精彩书摘
  《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丛书 爱就开心:我的教育主张及探索实践》:
  第三节 教育的行走姿态
  “爱就开心”,是一种体现“我们学习,我们创造,我们欢笑”校园生活特质的教育行走姿态。作为我们多年办学实践和教改探索的深切体验和智慧结晶,“爱就开心”主要蕴含以下三个方面的教育要义:
  一、让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
  蔡元培先生主张教育要适应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实际,他说教育者应“深知儿童身心发达之程序,而择种种适当之方法以助之”。就像农家对待植物那样,“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斋食则资以肥料”。
  在我看来,欲让每一个学生快乐成长,须处理好“每一个”和“这一个”的关系,创造出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教育。这关乎教育的两大基本原则:“每一个”体现教育公平,这是教育不可动摇的基石;“这一个”体现因材施教,这是教育亘古不变的原则。这构成我们教育实践的两个重要维度。“每一个”,是指每个学生不论其背景、禀赋、成绩、表现如何,都应该得到老师的关爱、呵护和尊重,得到公平的发展机会,以最大限度体现教育“有教无类”的普惠性;“这一个”,是指要悉心研究具体学生的具体特点,要用“放大镜”去关注、激励、帮助一个个具体的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喜好、志向、选择,以最大限度体现教育“因材施教”的针对性。普惠性和针对性结合,才能有利于每个学生自由呼吸,快乐成长。
  根据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倡导者普拉哈拉德在《企业成功定律》-书中提出的“N-1”理论,我国的教育学者将之延伸到教育领域,对教育作出了新的理解:教育是基于每一位学生独特、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学校在成就许多个学生的同时,也必须学会关注、成就某一个具体的学生。尊重和善待每一位学生,才是教育人文性的最好体现。
  镇外的老师们,是孩子们喜欢的。“你可以教不会他,但你绝不可以伤害他”“你也许暂时不是学生最喜爱的教师,但你绝不能做学生心目中最不满意的教师”成了镇外教师的共识;每天下午放学后,全校每个教室里都有教师和学生在“预约谈心”或“预约辅导”,这已是学校多年来的制度;双休日里,高中部坚持开展由学生本人、学生父母、班主任、校领导组成的“家校五人小组会议”,为学生进行个性化的生涯策划,促进了每一个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校园里行走时,如遇到性格内向、生性胆怯的学生,教师要主动向他问好致意”这一温馨的细节被写进了镇外的《教师手册》。
  镇外的课堂,是学生们向往的。课堂里有独立思考的沉静,有同伴合作的热烈,有展示讲解的自信.有表达质疑的愉悦。学生在课堂上思考时所迸发出的创造火花、独到见解和多元答案,都会得到教师的赏识,对课本的结论和老师的观点有怀疑时会得到教师的鼓励,在课堂上因参与讨论过于投入而不拘小节,或忘乎所以,或说错话做错事,也都会得到教师的理解。
  镇外的校园,是学生们留恋的。文化广场上,学生总喜欢在“爱就开心”雕塑前摆出pose留影,在“希望”与“梦想”雕塑前与同伴谈心;科学楼的“创意空间”里,常有“高手”在玻璃墙上进行公式演算和随意作画;学生们有了自己满意的作品,也可以自由悬挂在“相宜视觉”里;“兰清苑”的品字房里,每周都有风格各异、创意无限的社团活动;教学楼的室外阳台上,一下课就会看到学生们围着遮阳伞下的讨论桌谈古论今、聊天说笑的身影……
  镇外的学生们,思想是自主的。课后,约见校长“谈点想法”“提点意见”的学生大有人在。有的学生拿着自己设计的校服式样提请校长考虑采用她的设计;有的学生给校长写信,对建立学校科技活动的参与机制提出意见……最后,自然是学生们都如愿以偿,满意而归。
  镇外的学生们,成长是多元的。这里有他们自由施展的舞台,他们可以办个人画展,可以开个人音乐会,可以出版自己的书……高中的老师会根据每个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和特点,科学地“识苗”“辨苗”,从而用心地“孵苗”和“促苗”,所以每年都有因材施教的喜人成果:施嘉恒和韩晗同学先后以体育和艺术特长的出色成绩进入复旦大学;入学时貌不惊人且不够自信的张伟弘毕业时却以突出的辩才进入了中国政法大学;原来身体素质极佳而学业成绩不够理想的康磊同学经三年的努力和培育最终被空军航空大学和清华大学同时录取;2014年6月在中央音乐学院琵琶专业测试中名列前茅的叶胤彤,在各学科教师的全力帮助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2届的文科高分考生孙语篁,当时有可能被北京大学小语种专业录取,这对学校而言是一个极其难得的成绩,但我们知道,她自己心仪的是复旦大学金融专业,尽管学生和家长表示,如果学校需要,她可以选择北大小语种专业,但我们还是尊重了她自己的志向,支持她选择了复旦大学金融专业。
  教育者的责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让每位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为此,关注“每一个”和成就“这一个”成了我们教育坐标系中的两个紧密相关的重要维度。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教育的行走姿态
第一节 “爱”是一种介质
第二节 “爱就开心”之哲思
第三节 教育的行走姿态
第四节 “口袋书”里的大文章
第五节 为爱忙碌,用爱造句
第六节 我的班级我的家
第七节 爱的传承

第二章 用隐形的翅膀飞翔
第一节 用隐形的翅膀飞翔
第二节 让教师专业化成为学校行为
第三节 “不让一个教师停步”
第四节 课堂改革激荡之风
第五节 常规管理的新“界面”
第六节 亮出班旗的精彩
第七节 用心成就“这一个”
第八节 我们从这里走向世界

第三章 我的研究从这里开始
第一节 教学“场”中的“反应”
第二节 课堂中师生的角色互换
第三节 化学情境教学的魅力
第四节 单元结构教学新体验
第五节 我的研究从这里开始
第六节 教学中的学生自由
第七节 要让学生敢于怀疑和批判
第八节 别忘了常常问学生
第九节 在反思中成长

第四章 愿不同风格的花都盛开
第一节 让每个学生都最大程度受益
第二节 闻出了“知识建构”的味道
第三节 教师的“畅讲”与“不多讲”
第四节 教学改革应不留“死角”
第五节 备课不是“教参搬运”
第六节 让合作学习的味道浓起来
第七节 成长进步在合作团队中
第八节 愿不同风格的花都盛开

第五章 让我们再次奔跑
第一节 我们一道来为学校做规划
第二节 我们将再次奔跑
第三节 丢开“伞”和“拐杖”,我们小心前行
第四节 “心”的串联
第五节 我“愿意”,我“欣赏”,我“期待”
第六节 你的“倦怠度”是多少?
第七节 我们能在这里突破吗?
第八节 相约一起走
第九节 认识自己有多难?
第十节 坚持和顺应都很重要
第十一节 我们离“纪连海”有多远?
第十二节 我们的科研究竟缺少些什么?
第十三节 登上人生幸福的第三层楼
第十四节 让灵魂跟上脚步
第十五节 且行且思渐行渐近

第六章 理想在彼岸
第一节 在创新中领着师生奔跑
第二节 做高素质的“镇外人”
第三节 激发理想点燃激情
第四节 让每一位教师都成为学习者和研究者
第五节 懂得自律才能拥有成功
第六节 让自主学习之星闪耀
第七节 初夏,我们从这里出发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