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政治化
政治化是体育人文科学(包括早期体育题材中相关人文科学性质的著述)发展的重要现实参照和背景(乃至特点)。一方面,政治性因素可以积极的方式推进体育人文科学的发展;另一方面,一定的政治主题、政治导向和政治力量也不可避免地对体育人文科学产生消极或负面的影响和作用。并且,其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的界线也是不清晰的,或这种区分是很难的。
首先,政治化背景下,体育人文科学发展得到极大推动,其作用和价值被得以放大,并常与其真实价值相偏离。
政治与体育的结合以及政治的统摄作用,使得我国体育人文科学的发展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如随着我国竞技体育在国际体坛上的崛起、体育健儿集体和个人事迹的凸显,体育美学和体育伦理学等学科在这一时期凸显出来;改革开放初期,在全国性因拨乱反正而需要“治史”的背景下,体育史学开始得到重视;各时期不同政治性发展主题下(如“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人的发展”,“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体育人文科学相关文献大量涌现;人文奥运的背景下,关于人文奥运、体育文化(其本身主要是哲学和伦理学命题)的研究机构、组织纷纷设立,各级课题得以立项,讲座、宣传明显增多,著述如雨后春笋般问世,一些人文学者也脱颖而出……
凭借现实政治力量和意识形态的力量(如我国社会曾以“单位”存在并实行高度的行政化管理,以及国家控制主流媒介及舆论),通过人文科学各种形式的著述,体育人文科学的价值域得到空前放大。如随着我国乒乓球、女排在世界大赛中取得良好成绩,包括在奥运会上实现历史性突破,记者、作家等把相关人文科学性质的作品(主要为文学形式)作为思想旗帜和理论武器,使之在弘扬爱国主义、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此外,与政治有关的其他体育事件经人文学科相关形式的传播与宣传也会发生附带某种价值倾向的社会影响。
在此特定背景下,某些体育人文科学学科得到了高度重视,学科发展鲜明凸显,其甚至发挥了比社会科学和相关自然一人体科学都更重要的社会影响和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体育人文科学的非基本价值过分突出,以至于把它的基本价值都掩盖了。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