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界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0045952
  • 作      者:
    闫艳著
  • 出 版 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编辑推荐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界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和以往研究相比,主要新意和特色体现在:其一,论证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交往取向的依据,包括时代依据、政策依据与理论依据。其二,论证了马克思交往理论之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其三,在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指导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创新进行了一些具体的、建设性的探讨。其中从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内涵的误读出发,揭示了“客体满足主体需要”、“主客体关系说”的价值内涵对人的拒斥和消解,进而尝试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视角出发重新界定价值内涵,还价值以“属人性”,并据此还“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为“思想政治教育效用价值”的理论探讨在学界尚属先例。
展开
作者简介
  闰艳,女,天津人,1973年11月出生,副教授,法学博士,出站博士后。曾获天津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天津市普通高校“两课”优秀教师荣誉称号。1996年、1999年和2008年分别获得天津师范大学生物教育专业学士学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2011年初至2013年末在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进行研究工作并出站。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作为美国加州克莱蒙研究生大学访问学者。近年来,长期从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曾在《思想教育研究》、《学术论坛》、《理论与改革》等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4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思想政治教育》全文转载。撰写著作一部,参编著作多部,独立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3项,其他各类课题3项,在研天津市教改课题1项,参研国家级、省市级课题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界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除了导论,共分五章。导论中论证了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并介绍了与本选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一章主要对思想政治教育之“所是”进行了追问和反思,同时就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大背景进行了较为透彻的分析,指出“交往”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和创新的新路向。第二章主要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创立、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本特征做了概要解读,再现了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思想意蕴和理论张力,指出马克思交往理论是与人的生存、存在和发展紧密相关的一种理论,真正实现了对人的何以存在和以何存在的科学解答,其价值旨归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第三章主要分析了马克思交往理论之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大意义,如为变革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开拓了思路、为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之基提供了学理依据、为澄明思想政治教育之“所是”提供了智慧之匙等。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以马克思交往理论为依据,透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若干问题,并就其创新发展提出一些新思路。
展开
精彩书摘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界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究》:
  此外,马克思还指出,民族(包括民族内的成员)的发展与民族的内外部交往的水平有密切的关系。马克思专门比较了德国、美国、法国和英国这几个民族,指出德国、美国和英国通过民族间的内外部交往不仅使本民族获得了发展,而且民族内部成员本身也获得了进步,但是德国的情况则恰恰相反。他写道:“法国人、北美洲人、英国人这些民族无论在实践中或理论中,竞争中或科学中经常彼此进行比较。而害怕比较和竞争的德国人,都是些小店主和小市民。”“各个民族的个人——德国人和美国人——的自身能力,已经通过种族杂交而产生的能力,——因此德国人是白痴式的;在法、英等国是异族人移居于已经发达的土地上,在美国是异族人移居于一块全新的土地上,而在德国,土著居民安居不动。”
  4.和平交往与战争交往
  由于文明水平的制约,早期民族之间采用最多最常见的交往形式是战争。马克思为此提醒道:“战争比和平发达得早。”在马克思看来,封建社会末期,“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出现,各国进入竞争的关系,展开了商业斗争,这种斗争是通过战争、保护关税和各种禁令来进行的,而在过去,各国只要彼此有了联系,就互相进行和平的交易。从此以后商业便具有了政治意义”。⑤对进行征服的蛮族来说,“战争本身还是一种通常的交往形式;在传统的、对该民族来说唯一可能的粗陋生产方式下,人口的增长越来越需要新的生产资料,因而这种交往形式越来越被加紧利用”。⑥“战争……同样是扩大需求——建立世界市场的条件”。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选题缘起与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和基本框架

第一章 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理解及其前提性思考
一、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内涵及其理解
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前提性思考

第二章 马克思交往理论概述
一、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创立及马克思对交往范畴的界定
二、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主要内容
三、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马克思交往理论之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意义探析
一、马克思交往理论为变革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开拓了思路
二、马克思交往理论为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之基提供了学理依据
三、马克思交往理论为澄明思想政治教育之“所是”提供了智慧之匙

第四章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界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上篇)
一、树立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
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新视角
三、确立思想政治教育新的“价值说”

第五章 马克思交往理论视界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下篇)
一、找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新的着力点
二、营造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
三、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