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数学预备知识和输液管动力学模型
本章介绍在研究输液管动力学与控制过程中涉及的数学基础知识,包括分岔理论(Guckenheimer and Holmes,1983)、分岔分析方法(Kuznetsov,2004)、混沌的基本概念(Wiggins,2003),以及输液管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分类(Paidoussis,1998).
1.1分岔理论
分岔理论研究非线性微分动力系统由于参数的改变而引起的解的不稳定性,从而导致解的数目的变化行为.分岔现象是非线性动力系统中普遍存在的重要复杂动态现象之一,如高速列车的蛇行、压杆的动态屈曲、装于滑动轴承上的大型高速转子的油膜振荡、化学反应中的突变等,系统参数的扰动常常会引起系统的分岔,分岔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把平衡解、周期解的稳定性和混沌联系起来的一种机制.
1.1.1 分岔的基本概念
考虑含参数的系统
x- f(x,卢) (1.1.1)
其中,z∈碾“为状态变量,p∈肽”为分岔参数,如果参数//在连续变动时,系统(1.1.1)的轨线的拓扑结构在// -肛o处发生突然变化,则称系统(1.1.1)在Ⅳ=肛o处出现分岔.po称为临界值或分岔值,(。,//o)称为分岔点+在参数p的空间R 中,由分岔值构成的集合称为分岔集,在(z,p)的空间碾”×R 中,平衡点和极限环随参数//变化的图形称为分岔图.
分岔理论包括动态和静态两方面.平衡点的个数及其稳定性随参数的变化称为静态分岔;而静态分岔以外的分岔现象称为动态分岔.双曲平衡点静态分岔的基本形式有叉型分岔、鞍结分岔、跨临界分岔等,闭轨迹的个数及其稳定性的变化属于动态分岔,
若系统在平衡点或闭轨的某个邻域中存在分岔,这类分岔问题称为局部分岔,若要考虑相空间中大范围的分岔性态,则称为全局分岔.根据分岔性态是否受小扰动的影响而改变,分岔可以分为通有性的和退化性的.
1*1.2极限环
运动微分方程的解在相平面上所确定的相轨迹是一条孤立的封闭曲线,它所对应的周期运动由系统的物理参数唯一确定,与初始运动状态无关,这种孤立的封闭相轨迹称为极限环.
闭轨迹的稳定性定义 若给定任意小的正数£,存在正数6,使得在初始时刻t -£o时,从闭轨迹,的任一侧距离6处出现的受扰相轨迹上的点在£>t0时总留在闭轨迹,的£距离以内,则称未扰闭轨迹为稳定;反之为不稳定,若未扰闭轨迹稳定,且受扰轨迹与未扰闭轨迹的距离当£一。。时趋近于零,则称无扰闭轨迹为渐近稳定。
李雅普诺夫的稳定性(庞加莱(Poincare)稳定性) 在相平面内作线段L使在任何位置均不与相轨迹相切,称为无切点线段,从L上任一点p出发的相轨迹若再一次与线段L相交,则交点p7称为p的后继点.设p和p7相对于L上的参考点0的坐标为s和s7,则s7是s的函数,称为后继函数.
s 7 -,(s) (1.1.2)
此函数建立起线段/上的点p与后继点p7之间的点影射关系.定义d(s)=s 7-s为p与p7的距离,若,(so)一so或d(so)一0,则s0是点影射的不动点,即过该点的相轨迹,为孤立闭轨迹,即极限环.d,(So)<0时1为稳定极限坏,d,(so)>0时,为不稳定极限环.极限环也可能出现一侧稳定但另一侧不稳定的情形,称为半稳定极限环。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