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利益共享机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1262791
  • 作      者:
    庞建刚著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5
收藏
作者简介
庞建刚:博士、西安科技大学副教授,主要从事决策科学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双法会会员,西南科技大学优秀教师,曾出版《管理学原理》。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在梳理现有研究文献和成果的基础上,吸收现有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结合循环经济本身的区域性特点,从产业链的视角出发分析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的利益关系,探索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共享机制,以期为企业和政府建立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利润分配方面提供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利益共享机制研究》:
  人与“住所”的关系,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辅助协调城市经济系统与自然界的关系,充分合理地保护和利用一切自然资源,改善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自我调节、自我维持、自我发展的能力,实现区域内人与自然互利共生、融为一体的新型发展模式。学者黄肇义、杨东援在总结以往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理论研究,提出了相对完善的定义,即“生态城市是全球或区域生态系统中分享公平、承载系统份额的可持续子系统,它是基于生态学原则建立的自然和谐、社会公平和经济高效的复合系统,更是具有自身人文特色的自然与人工协调、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理想人居环境”。
  2.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概念的阐述多种多样,这导致不同学者对生态城市内涵的理解也有一定的出入。从生态经济学的视角来看,生态城市的建设要在环境容量和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发展社会经济;从生态哲学的视角来看生态城市的本质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从社会学的视角来看,生态城市要实现人类社会教育、文化、科技、道德、制度、法律等方面的生态化;从系统论的视角来看,生态城市是一个功能稳定、结构合理的“经济一自然一社会”全面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从地域空问的视角来看,生态城市是在一定的区域内实现城市与周边关系而形成的一个互利共生的整体,是区域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无封闭式城乡综合体。
  以上从多个不同的视角反映了不同层面生态城市的内涵,各个不同的方面不是相互独立,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交叉的。综上所述,生态城市包含了社会、经济和自然三个单方面生态化以及“社会一经济一自然”复合生态化的内容,在复合生态化的前提下,以经济生态化为条件,实现社会生态化的目标。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一、循环经济的起源与发展 1
二、我国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的必要性 3
三、本书研究内容 5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研究述评 7
第一节 产业链的相关理论 7
一、产业链的理论渊源 7
二、产业链的内涵 8
三、产业链的分类 10
四、产业链的整合研究 14
五、循环经济视角下的产业链 16
六、小结 18
第二节 区域循环经济相关理论 19
一、区域循环经济理论基础 20
二、区域循环经济研究述评 34
第三节 循环经济产业链 35
一、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相关概念 35
二、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必要性 39
三、我国循环经济产业链发展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42
第三章 区域循环经济的模式 49
第一节 生态工业园区 49
一、生态工业园区概述 50
二、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历程 53
三、生态工业园区规划基本原则 55
四、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步骤 56
五、国内外典型生态工业园区实践案例 57
第二节 生态城市 64
一、生态城市思想的产生 64
二、生态城市的概念与内涵 65
三、生态城市系统 68
四、生态城市建设 71
五、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实践案例 74
第三节 农村循环经济模式 78
一、循环型农业 79
二、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 80
三、农村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 81
四、不同农村区域循环经济模式实践 88
第四章 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研究 91
第一节 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的分类 91
一、社会层面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分析 92
二、产业链层面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 96
第二节 区域循环经济建设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100
一、社会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100
二、产业链上各参与主体之间的关系 103
第五章 政府参与循环经济分析 105
第一节 政府行为与作用 105
一、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106
二、中国循环经济的政府引导及激励政策 107
三、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111
第二节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14
一、中央参与循环经济行为对策分析 114
二、地方参与循环经济行为对策分析 120
三、循环经济发展中央与地方政府关系 124
第六章 企业参与循环经济分析 126
第一节 清洁生产 127
一、清洁生产的定义 127
二、清洁生产的内容 128
三、清洁生产的意义 129
第二节 清洁生产与区域循环经济 131
一、清洁生产与区域循环经济的关系 131
二、清洁生产与区域循环经济的区别 133
三、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在区域循环经济中的作用 134
第三节 产业链视角下构建企业循环经济 135
一、构建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理论思考 135
二、构建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方式探析 137
三、构建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几点建议 138
第四节 产业链视角下园区循环经济发展研究 139
一、园区循环经济发展体系 140
二、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实践路径选择 142
三、园区循环经济发展推进机制探究 145
第七章 公众参与循环经济分析 149
第一节 绿色消费 149
一、绿色消费的定义 150
二、绿色消费的内涵 151
三、绿色消费的实质 152
四、绿色消费模式 152
第二节 绿色消费与区域循环经济 155
一、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的内在动力 156
二、发展区域循环经济必须倡导绿色消费 158
第三节 公众消费模式的进化分析 160
一、传统模式下公众消费意识形态 161
二、绿色消费模式下公众意识形态 162
三、我国绿色消费存在的问题 164
四、加强公众绿色消费的相关建议 167
第八章 区域循环经济参与主体利益博弈分析 169
第一节 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分析 169
一、模型的建立 170
二、均衡分析 173
第二节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博弈 176
一、模型假设与参数定义 176
二、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79
三、模型结果分析 181
四、结论 184
第三节 循环经济产业链稳定性分析 184
一、模型构建与分析 184
二、结论及政策建议 188
第九章 基于激励机制的利益共享 190
第一节 基本分析框架 191
第二节 对称条件下的最优激励合同 192
一、最优风险分担合同 193
二、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最优努力水平 195
第三节 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最优激励合同 197
第四节 政府制定激励合同的一个例子 201
第十章 基于利益共享的制度设计 207
第一节 完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 208
第二节 加强政府管理体制 211
一、界定政府职能,完善政府管理机制 211
二、增强政府威信,完善政府监管制度 212
第三节 优化政府财政政策 213
一、税收政策 213
二、财政补贴政策 215
第四节 健全信息政策 217
一、政府引导,建立信息交流促进机制 218
二、强化企业声誉,建立信息公开披露机制 219
三、培养公众主体意识,完善信息反馈机制 219
参考文献 221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